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人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071710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人教版) 导语: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敬请同学们的练习和关注!A 根底储藏卷时间 30分钟 分值 50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1)风怒号( ) (2)高者挂罥( ) (3)沉塘坳( )(4)倚杖 ( ) (5)俄顷 ( ) (6)布衾 ( )(7)大庇 ( ) (8)突兀 ( )2、解释加点的词。(3分)(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卷我屋上三重茅( )(3)忍能对面为盗贼( ) (4)归来倚杖自叹息( )(5)俄顷风定云墨色( ) (6)秋天漠漠向昏黑( )3、默写填空。(4分)(1)茅飞渡江洒江郊, , 。(2) ,娇

2、儿恶卧踏里裂。(3)床头屋漏无干处, 。 ,长夜沾湿何由彻!(4)安得广厦千万间,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怀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D、全诗将表达、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5分)(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5分)(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

3、么事叙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表明。(5分)6、重点问题探究。(15分)(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5分)(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5分)(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5分)7、把你积累的有关杜甫的情况写在下面。(6分)B 综合提升卷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1)厦( ) (2)长( )( ) ( )(3)处( ) (4)丧( )( ) ( )2、解释加点的词。(4分)(1)八月秋高风怒号 ( )

4、(2)下者飘转沉塘坳 ( )(3)公然抱茅入竹去 ( ) (4)忍能对面为盗贼 ( )(5)秋天漠漠向昏黑 ( ) (6)长夜沾湿何由彻 (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翻译句子。(3分)(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4、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5、长江天际流。(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29分)(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4分)(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

6、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尔后人又称他为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3分)6、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 、 、 、 、 、 。(2分)7、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2分)8、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3分)例如: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2)(3)9、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

7、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4分)(1)(2)(3)(4)(二)诗话两那么(15分)第一那么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许觊?彦周诗话)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第二那么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

8、,今本误作“千里。假设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假设作十里,那么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升庵诗话卷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10、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1)折戟沉沙 (

9、) (2)社稷存亡( )(3)彦周诮杜牧( ) (4)升庵 ( )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生灵涂炭 ( ) (2)社稷存亡 ( )(3)彦周未免错会( ) (4)莺啼绿映红( )12、对“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B、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C、诗人的语言精深微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D、诗人的语言精深微妙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13、?赤壁一诗从背面假想周瑜失败后的情景,联系杜牧自己的才情

10、和遭遇,请你说说他这样写的用意。(3分)14、依照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诗的后两句可改为:“东风不与周郎便,生灵涂炭国不保。你认为“灵涂炭国不保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整首诗来理解。(3分)15、杨慎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的?升庵诗话是明代有名的着作,在解读杜牧的?江南春时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你能为他找些理由作点“申辩吗(3分)C 新颖题型集萃卷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1)梢( ) (2)燥( )稍( ) 躁( )(3)娇( ) (4)彻( )骄( ) 砌( )2、指出下面句子中 “为字的不同意思。(3分)(1)茅屋为秋风所破( ) (2)忍能对面为盗贼 ( )(3)为宫室器皿人物( ) (4)为有源头活水来 ( )(5)向为身死而不受( ) (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 )3、比拟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思。(5分)(1)八月秋高风怒号( ) 高者挂罥长林梢 ( )(2)秋天漠漠向昏黑(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长夜沾湿何由彻(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5)眼前突兀见此屋( ) 乃入见 ( )4、翻译句子。(3分)(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