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069582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老师的会发现,现如今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案例越来越多,已经不再是 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这些祖国的花花朵朵们, 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指责,简直成了橱窗里的瓷瓶,碰不得摸不得。面对这一社会问题,有人分析出各种外在原因。然而,如果能换个角度, 从学生自身心理层面作以分析,想必对于问题的研究不无裨益。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接触过一些有过离家出走经历的学生。在大量 地交流走访、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离家 出走的心理,现作几点分析,希望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一、厌学心理现在的学生存在着十分普遍的厌学心理。其根源,既不在于某个别教师, 也不在于某个别家长,而是

2、我们所大力推行的以选拔人才为目标的精英教 育和并不彻底的义务教育以及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之间 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所致。班级授课制的根本弊端在于大面积规模化教育之下却无法顾及学生的 个性差异,从学生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学生的好中差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参差不齐的学业素质经日积月累后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两极分化状况。而 义务教育却是忽视差异而片面要求同一级学生同时升学,加剧了分化。九 年级后中学阶段尚未结束而义务教育不再继续,接下来的中考高考却是明 显具有选拔功能。于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家长、社会所共同关 注的焦点不是学生是否接受了义务教育,而是这个学校这个老师是否培养 出了拔尖人

3、才。在家校合力下,我们没有对于这些坐在同一班级而两极分 化了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相反,大量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压在了全体 学生的身上,这就是全国学生都喊累的根本原因。就基础好的学生而言,强忍压力得到的是越来越拔尖。基础不好的学生 却是早已不堪重负。我们以牺牲了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为代价选拔出那百分 之二十的人才。这样的教育造成了学生普遍的厌学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 从内心早已放弃了学习,过激者则以离家出走来逃避学习。二、厌家心理作为出生成长的寓所,家庭原本应该是学生心中最温馨的港湾。可是作 父母的,你们可曾想到,你的孩子竟会厌倦于家的庇护?让学生产生厌家心理的家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亲型、重组型家庭

4、, 另一类是以望子成龙为表现的重压型家庭。两类家庭的共同点是家庭缺少 关爱和温情。前者由于学生父母离异,父、母、子女这种三角稳定性被打 破,父母在各为生活时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或是只作生活上的供给而不 给以思想上的精神上的指导,或是干脆将小孩交给爷爷奶奶,导致孩子性 格变异。后者在父母过分追求学生分数成绩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人格等 情感教育,缺乏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开口分数闭口成绩,别无话题。 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疏远,家庭失去亲和力和向心力。这两类家庭中的孩 子均会产生厌家心理,从心里渴望逃避家庭监管,以外出离家的方式来寻 求解脱。三、逆反心理家长和老师差不多有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现在的孩

5、子怎么这么逆反?逆反期提早而且强烈,常常刚入初中竟变得父母感觉孩子仿佛变了个人, 变得几乎不认识了。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各个时代都有,只是现在愈发明显起来。究其 原因,一方面是独生子女性格的自然缺陷,另一方面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多处于中心地位,要风 得风要雨得雨,一个个俨然小皇帝小公主。由于没有史弟姐妹,如果家长 再没有意识引领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就很容易使得他们在性格成长和人 格形成上产生变异,变得乖张叛逆,难以相处,进而形成逆反心理。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极为重要的诱因。表现为两个极端,一 是过

6、分苛刻和啰嗦,特别是作母亲的,成天絮絮不止,另人反感;二是过 分疼爱,舍不得批评一句。溺爱娇惯的结果是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 都受不得批评,炮仗一般一点就着,极易发怒而失去理智。最为常见的是 从小娇惯,没有育其品行和习惯,等到孩子大了发现了问题时则束手无策, 不管吧难成人,管吧是一讲就崩,极度逆反,这时的家长便是欲哭无泪。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都是离家出走的高发人群。四、效仿心理当周围有熟悉的学生发生过离家出走的事情后,如果家长处理不当,舆 论导向错误,则会如多米诺般产生连锁反应。这种效仿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从学校出走之后。学生离家离校的出走行 为原本是许多复杂诱因所致,然而现在的人也不知道怎么

7、了,只要孩子在 学校一发生什么事,小到鸡毛蒜皮大到死人事件,毫无悬念地一律不分青 红皂白将责任推向学校,仿佛学校及学校的老师兼有保安保姆保镖中央情 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等一系列职务一般。学生若是从家出走,他二 话不说,若是从学校出走的,那么,学校,相关的老师,你死定了,必是 在学校大闹一场大骂一场大干一场,再打个电话给警察局打个电话给电视 台。更具世界性奇观的是警察局电视台也会毫无悬念地一边倒,将学校及 相关老师搞倒搞臭,仿佛这做老师的前五百年后五百载就已经对不起家长 对不起学生对不起社会了。其结果如何?结果便是令所有学生和家长都明白,只要学生离校出走 了,那么就是有理者了,是胜利者了,之

8、前那学生所有错误也都成了正确 死定了的一定是老师。于是,那些因着这个教育制度而必然产生的后进生 们在违反了纪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最为便捷而又最为实用的逃避惩罚转败 为胜的秘笈从学校出走。当老师家长为学生的出走而心急之时,那躲 在暗处的某生窃笑不已老小子,我还治不了你?我一出走我爸我妈非 要了你的命不可!以上分析了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几点心理原因,虽不全面,但大体如此。 另有一些心理原因,如迷恋上网、拜金思想等等,由于和以上心理原因错 杂交融,所以不再另作分析。希望做家长的做老师的以及其他教育研究者 们能够认真对待中学生离家出走这一社会性问题,共同努力,从源头治起 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改革我们的教育制

9、度,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理性,让 现象不再成为现象。对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学生离家出走虽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其心理因素却起着主导作 用。本文从几个事例入手,分析了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原因,并从提高 学生心理素质、满足学生独立需要、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及时发现学生情 绪行为的异常等四个方面,提出中学生离家出走的预防对策。中学阶段是人生旅程中一个特殊和困难的阶段。由于发育期的迅速成长 而带来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负担,使初出茅庐的中学生承受着极大的压 力,而他们对待挫折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防御机制还不成熟,于是各种心理 问题也就呈现出来。近年来,中学生离家出走的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离家

10、出走不仅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学业都受 到损害,有的甚至造成令人痛心的后果。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对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预防提出了一些建议。中学生离家出走一般都由客观外在的近因所引起,这些诱发因素主要来 自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因素。家庭是中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的经济状况,父 母的教育思想,教养、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均会影响中学生 心理发展的方向及水平。有的父母将孩子视为唯一的希望,“望子成龙”、“望 女成凤”,给孩子极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父母对孩子控制过严,持“棒下出孝 子”的错误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不堪忍受;有

11、的父母离异 后,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便转向团伙寻求认同和温暖。二、学校因素。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注意学生智育的过程中,往往只 片面强调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一些学校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采取按学业成绩分班、考试排名次、加 班加点、搞题海战,用难题、偏题、怪题等训练学生,其结果是挫伤了不 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缺乏信心、自暴自弃;有的老师教育措施失 当,不恰当的惩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有的班主任处事不公,对待后 进生缺乏爱心,甚至讽刺挖苦、变相体罚等,学校生活中的这些因素都可 能成为引发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导火线。三、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开放,社会传媒的现代

12、化,社会因素对中学 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正日益增强,社会不良思潮和文化的影响,政治、经济 生活中的不健康因素都可能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强大压力。歌舞厅、游戏 机室、网吧随处可见,使学生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的 不良影响和引诱、教唆,也促使个别学生弃家而去。广州朝阳青少年心理辅导学校对离家出走的孩子施以援手,有专业的心 理辅导方法。使其知道自己的行为对父母及家庭还有社会造成的影响,最 主要的离家出走的风险对自己本身的伤害。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复杂的,从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首先是人际关系紧张。从调查材料来看,出走的中学生大多因父母望子 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及与同学相

13、处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 弃学离家出走。其次是人格异常与逆反心理。人格异常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 戒备心理,与学校或家庭的成员闹矛盾而突然出走。第三,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就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也会 形成,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形式表现出来。第四,角色观念变异与拜金心理。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 息后,一部分人会对读书不感兴趣,而热衷于读书以外的东西,比如早恋 或迷恋于网吧。此外,拜金倾向严重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漫不经 心,逃学去挣钱,或学某些歌星、影星,离家外出闯天下。最后就是盲目从众心理。当媒体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一些学生压 力太大而离家出走的消息

14、后,有的学生就加以仿效,以为是解脱的好方法。 从众心理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若盲目从众,将有百害而无一利。5 名女 孩就是出于对尼姑的片面了解而做出轻率的举动。 所以,家庭和社会应积 极配合学校工作,尤其对于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时学校应加强自身的 教育能力,重视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高雅的 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度过学生生活。一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十三到十六岁的中学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极不成熟,所以往 往会以感情用事,这是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最根本的原因。离家出走实际是 中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反抗。以下原因往往导致中学生离家出走。1

15、人际关系紧张许多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人际关系十分紧张,这样的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疲惫应付和敏感防御的紧张心理状态。外界的些许风吹草动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掀起狂涛巨澜,当他们感觉不被别人接受或认可时,他们选择 的方法往往是逃避上学或离家出走。2心理压力过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他们 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这往往使孩子觉着必须为父母争口气,所以当他们 考试失败或其他事情弄糟时,他们常感觉空对父母的一片苦心,如果这时 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甚至打骂,他们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负疚感或强烈反抗 的感情,对他们来讲逃避现实和反抗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家出走。应该 指出的是离变异家庭的孩

16、子与家庭幸福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心理压力与经 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要差一些。3外界的引诱和不符实际的幻想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受到外面世界的诱 惑。青少年正处于“第二断奶期”,这使得他们总想摆脱父母对他们的管教和 老师对他们的约束,幻想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们甚至还幻想在外面的世 界会遇到许多好心人,象影视里面许多离家出走的中学生一样会有出人意 料的奇遇。4心理不健康离家出走的中学生往往有这样那样的心理缺陷,要么性格内向,要么精 神紧张,要么行为乖戾,等等,类似的心理问题都会在不定的时间突然爆 发出来。二中学生离家出走的预防及矫治1积极引导中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中学生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有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2积极引导中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使他们在健康有益的活 动中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3缓解中学生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