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amp#183;并序》说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06939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居易的《琵琶行&amp#183;并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白居易的《琵琶行&amp#183;并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白居易的《琵琶行&amp#183;并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白居易的《琵琶行&amp#183;并序》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白居易的《琵琶行&amp#183;并序》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居易的《琵琶行&amp#183;并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的《琵琶行&amp#183;并序》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说课稿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说课稿琵琶行并序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琵 琶行并序,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 行说课。一.说教材A. 教材简析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必修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二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学习的是唐代诗歌,共 七首诗。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 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喝”。 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和卓越的艺术技巧。B. 教学目标全日制普通高中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我们:在阅 读教

2、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 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诗歌 鉴赏的能力。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 文言知识的积累,已具备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主体意识、 参与意识更为强烈,这为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因素。根据教学大纲和单元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制 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品味主旨句“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 者、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2. 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

3、描写音乐; 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3. 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热 爱新社会的感情;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 生高尚的道德情操。C. 教学重点难点高二学生,对中国沧桑历史的实际体验有所欠缺,不容易理解封 建社会推残人才的黑暗现实,因此,我把体会主旨句的内涵、认识封 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成功之处是通过听者的 感受来描写音乐,而音乐很难描摩,因此我把鉴赏音乐作为教学的难 点。D. 课时安排: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我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突破教学重点。第二课时:主要突破教学难点。三. 说教法新课标改

4、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学生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为 主动探究式学习。一思一得,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 所以本课堂教学主要还是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 何让学生理解诗人出色的音乐描写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既 是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原理,我借助多媒体让 学生从高山流水的琵琶声中感受琵琶音乐,播放诗歌朗诵让学生 体会诗歌的情感,播放音图并茂的歌曲让学生模仿写作等方式增加学 生的直观感受,加深理解诗文。因此我将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法:朗读 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活动法、视听结合法等。四. 说学法根据叶希波夫的“自主型学习方法”理论,比较探究式学习的方 式利于调

5、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比较分析 的思维习惯。所以,我将采用比较探究式学习五. 说教学习过程方法。(一)营造氛围,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新课导入得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我课前先给学生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 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激发学生 的兴趣。继而引出话题: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时也偶遇一位 知音,并深深地被知音精湛的技艺所折服,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概叹。著名的琵琶行(并序)由此写成。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诗文。(二)介绍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课前我要求学生查找关于作者的资料

6、,拿到课堂中进行交流,而 后我补充强调:“行”的诗体、作者的作品(前期:秦中吟新乐 府讽喻诗;后期:长恨歌琵琶行感伤诗)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三)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动画配乐朗读,通过音乐的熏陶、声情并茂的 朗读、形象逼真画面的感染,把学生带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氛围 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这就为学生鉴赏诗歌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解读身世遭遇,突破教学重点1. 诱导点拨,领悟主旨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本文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两个人物形象, 文中用哪句话将这两个人物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学生很容易找出诗文 中的主旨句。继而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诗人会发出“同

7、是 天涯沦落人”这样的哀叹?到底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 以这个问题来让学生体会主旨句的内涵。为了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我 设计了一个对联题,引用诗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上联,要求 学生根据琵琶女与诗人的共同点填写下联。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教 师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展示答案。点拨时我抓住诗人、琵琶女前后 生活变化来引导:(1)都由京都漂泊沦落到浔阳,下联:异地相逢泪 涟涟;(2)都有由荣至衰的凄凉落寞之感,下联:共怀世间愁郁情;(3) 在这人生际遇中,他们一个赋诗,一个吟曲,都是由感而发。下联: 吟曲赋诗总关情;(4)首乐把他们的曲与文联系起来,下联是:共奏 人间悲凉曲。在点拨的过程

8、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理解烘托、对比的表现 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力。体会了主旨句的内涵,琵琶女被玩弄、被侮辱的歌妓形象已跃然 纸上,于是我让学生总结其形象。2. 体会作者的人性美,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我设计两个问题:身为仕途阶级的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同下层社 会妇女的命运联系起来,体现诗人怎样的品格?(敢于冲破封建门第观 念,同情下层人民的进步思想)具有高尚情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官 场上难觅知音、受排挤,从而暴露出什么问题?(统治阶级不容贤良、 排斥异己、压抑人才)从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人性美和对 黑暗社会的认识。进而要求学生谈谈生活在新社会中的感触,激发学 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9、(五)品味音乐,突破教学情意1.品读诗中意首先让学生找出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第二段)来齐声朗读。接着 请学生找出该段中自己最能读出诗人感情的句子进行示范朗读。同学 们就在你读我评的互相交流中完成诵读指导任务,而且也进一步感受 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在这基础上,我让学生欣赏两个经典画面:“荻花瑟瑟”与“千 呼万唤始出来,犹如琵琶半遮面”,渲染氛围。再播放富有“婉转流 畅沉咽稳重间歇顿挫激越高昂“的旋律变化特点的几 段琵琶曲,请一位同学伴着琵琶曲朗诵该段。其他同学闭目倾听,进 一步感受音乐、诗文、感情融为一体的特点。2.解读乐中情在上面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根据听后感受,分组讨论 以下问题:音乐

10、的描写中体现了怎样的旋律变化?在这个变化的旋律 中又饱含琵琶女、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能充 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想象联想能力。 相信同学们倾听了富有旋律变化的琵琶曲的伴读下完成第一个问题 并不困难。而假如学生能用熟悉的乐曲或场面来再现诗中音乐的旋律 变化,那么体会诗人、琵琶女那种“喜悦忧愁暗恨高亢激越 的情绪变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点。3. 把握音乐的描写技巧对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引导的:诗人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音 乐之美?这问题并不难,也许学生会很快找出用比喻、叠词的手法来 对音乐进行正面描写,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

11、白”这 环境来对音乐作侧面烘托。此外,诗中“间关莺语花底滑“这一句还 采用了通感的修辞,这点学生可能不易把握,我将让学生回忆朱自清 的荷塘月色中采用通感的修辞的两个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 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 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以此来启发、引导学生。(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正是在相同的境遇中,在琵琶曲的感染下,诗人找到了 知音,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写下了这 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七)扩展提升(作业)1.请同学们鉴赏李凭箜篌引中音乐描写的技巧。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 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 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 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2.请同学们重听一曲高山流水,然后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绘 200 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