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讲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8MB
约51页
文档ID:500067215
第六讲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_第1页
1/51

第六讲 教育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质的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质的研究资料的整理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质的研究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为审查、分类和汇编1.审查审查就是对所搜集来的质的研究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考察和研究,以便确保研究资料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审查资料的真实性,就是审查所搜集来的质的研究资料是否源于客观实际,是否是真实的因为研究者在搜集资料时,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如人的生理因素、个人经验、理解水平等)的限制,经常会出现技术上的偏差或主观臆断和偏见,导致所搜集来的质的研究资料的“系统误差”或“失真”审查资料的准确性,就是要检查所搜集来的质的研究资料的出处是否可信,所反映的内容是否准确,把那些太“粗”,含义不清,误差太大,超过了许可范围的资料剔除掉审查资料的完整性,就是要看看所搜集来的质的研究资料是否齐全、完备,以保证所搜集来的质的研究资料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所研究的问题或情况2.分类分类是资料整理阶段的核心工作它是根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相同的或相近的资料归为一类,将相异的资料加以区分开来的过程对研究资料的分类,首先应明确分类的标志分类标志是资料分类所依据的特征,研究资料的分类标志是多样化的。

如有现象标志和本质标志,现象标志是反映事物外部特征或外在联系的标志,例如把研究文献资料按年代分类,把调查资料按地区分类等,本质标志是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内部联系的标志,例如根据研究对象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和思想觉悟等社会属性进行分类;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反映研究对象属性差异的标志,如性别、地区、民族等,数量标志是反映研究对象数量差异的标志,如年龄、年级、成绩、家庭收入等;有固有标志和人为标志,固有标志是研究对象固有的客观标志,如性别、地区、户口状况等,人为标志是按照某种理由或指标用人为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时定的主观标志,如学习成绩,按测验的分类人为地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类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和对资料的认识程度,选择恰当的分类标志,但由于质的研究资料主要为描述性资料,是一种非常量化的资料,所以通常采用品质标志分类如进行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或语文课业负担、语文学习能力的研究,就可以按性别、学校类型等品质标志对所搜集来的质的研究资料进行分类除了明确分类标志外,在对质的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时,还必须遵循下列分类规则:第一,每一次分类必须根据同一标准进行;第二,分类必须相应相称,即划分所得各子项之和必须和被划分的母项正好相等,否则,就会出现分类过窄或过宽的逻辑错误;第三,分类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否则,就会出现越级划分和逻辑错误。

在教育研究中,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一次划分、连续划分和系统划分一次划分是划分一次便可达到分类目的的划分,这种划分比较简单;连续划分是在一次划分之后再划分,形成多种层次的划分,例如进行小学语文成绩调查研究,就可以先按区域(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再按性别(男与女)对所搜集来的质的研究资料进行分类;系统划分是按事物本身系统进行分类,它更深刻地揭示对象领域元素之间的自然组合关系3.汇编汇编就是按照研究目的和要求,对分类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编辑,使之成为能反映研究对象(问题)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集中、简明的材料对质的研究资料的汇编,可以采用同质汇编和异质汇编两种方式所谓同质汇编也就是将主题内容相同或相近(研究观点、研究方法等)的资料编在一起所谓异质汇编亦可围绕研究主题内容,将结论、观点、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等相异或相反的资料编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在对质的研究资料进行汇编时,无论是同质汇编还是异质汇编,首先,一定要根据研究目的要求和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确定合理的逻辑结构,使汇编后的资料既能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又能说明研究所要说明的问题;其次,对分类的资料进行初次的加工,给每一份资料编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编号系统,编号系统通常包括资料的标题、资料的类型(如访谈、观察、实物等),资料提供者的姓名、性别、职业等有关信息,收集资料的时间、地点和情境,资料的排列序号等;最后,必要时还可以用尽可能简洁的文字,说明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

二)质的研究资料的分析在对质的研究资料的整理中,我们只对资料进行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获得的仅是感性认识,但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因此,我们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而这一飞跃的实现必须由资料的分析来完成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质的研究资料的分析通常就是研究者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对所搜集的并经过整理的质的研究资料进行研究,以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关系或引起某一现象变化原因、变化过程的分析,而定性分析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逻辑分析方法(如辩证逻辑分析方法、形式逻辑分析方法和数理逻辑分析方法等)和非逻辑分析方法(如创造性想象、直觉、灵感等)这里只介绍辩证逻辑分析方法和形式逻辑分析方法1、辩证逻辑分析方法教育研究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它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着的;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辩证逻辑分析方法就是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资料分析的全过程,帮助我们从事物的多样性、统一性方面把握运动中的教育事实,具有广泛的世界观意义而唯物辩证法是教育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它的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如实践反映论、普遍联系论、运动发展论、对立统一论和质量互变论等。

这些基本观点比较抽象,难以付诸实践因此,在对质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时,必须将其具体化具体化的形式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具体化为资料分析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如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等全面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对质的研究资料分析时要从资料的整体上全面地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对质的研究资料分析时,不但要把所研究的问题看成是发展、变化、运动的过程,而且要把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也看成是运动、发展的产物;联系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对资料分析时,既要看到资料中真实蕴含的关于研究对象的本质信息内部之间的联系及其与外部事物的联系,也要看到资料中真实蕴含的关于研究对象的本质信息在运动发展中的联系2)具体化为资料分析时演绎推理的主要理论依据在教育研究中,无论是假设的提出,还是对资料的解释,都要运用演绎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进行教育研究时演绎推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我们对质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时演绎推理的主要理论依据2、形式逻辑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形式逻辑分析方法是最主要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等尽管这些分析方法在理论的阐述上是分开进行的,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

1)比较分析法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研究对象(问题)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及其关系,获得对研究对象(问题)质的规定性的认识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具体的比较分析方法有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部分比较与全面比较、相对比较与绝对比较、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等这里只介绍前两对比较①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从比较的时空上看,可以把比较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指运用研究资料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研究对象(问题)的不同形态或研究对象(问题)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既定形态进行分析比较它是按照空间结构的横断面展开的纵向比较是指运用研究资料对研究对象(问题)在不同时期(时间)上所表现的形态进行分析比较它是按照时间序列的纵断面展开的例如,小学教师王彦文等人,为了提高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效果,他们自行设计编制了一至四册《汉字笔顺、笔画、汉字结构教学》软件,用于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开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和多媒体运用”的实验研究实验初期(1992年9月至1994年6月),他们将自编软件在当时的一、二年级实验班进行试用每次实验后,随即对学生进行汉字笔顺、笔画识记能力、默写能力、书写规范程度的测试和学生独立识记汉字、自学能力的测试。

在应用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第一年,测试结果:实验班识字的正确率为99.4%,对照班为96.6%二年级,他们利用计算机进一步让学生进行自学,测试结果:实验班识字的正确率为97%,对照班为81.2%从整体看,实验班比对照班成绩优异这种拿实验班的识字教学效果与对照班的识字教学效果所进行的比较属于横向比较而一系列的统计分析表明:利用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特别是让学生自学,不仅可行,而且二年级比一年级效果更佳这是运用了纵向比较通过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效果是明显的,做法也是可取的,可以推广运用这种研究结论就有科学的基础②部分比较与全面比较从比较的数量上看,可以把比较分为部分比较和全面比较部分比较就是运用研究资料选取研究对象(问题)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属性与比较对象所进行的的单项比较全面比较就是运用研究资料按研究对象(问题)的多种属性与比较对象所进行的综合比较部分比较是全面比较的基础,而只有进行全面比较,才能真正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但在研究资料的实际分析中,部分比较运用得较多,而全面比较运用得较少,因为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要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所有属性都进行分析比较,往往是不可能的。

例如,上述王彦文等老师所作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识字教学效果——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实验研究”,选择汉字笔顺、笔画识记能力、默写能力、书写规范程度和学生独立识记汉字、自学能力等方面将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班比对照班成绩优异的结论这是运用了部分比较2)系统分析法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等的特点教育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同时,教育这个系统又要受到社会大系统的制约、影响,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研究者在对资料特别是质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时,必须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研究对象(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研究对象(问题),也就是要对研究对象(问题)作系统分析系统分析要求研究者必须对质的研究资料进行整体、综合考察,只有这样,研究者才能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对研究对象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形成科学化结论例如,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乾仁生老师针对目前我国关于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研究存在与西方相关研究求同多而求异少的情况,他在调研与实验的基础上,参阅其他研究成果,比较全面地归纳出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特点,如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明显地意识到失败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对学业成败的情感反应较敏锐等;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成就归因特点的成因,如中国人的“自谦”人格、归因中的“自利性归因偏差”、对突显刺激的过度反应、在失败面前敢于承担责任、各年级归因倾向不同、个体对自己活动结果的预先性认知、在归因过程中把情感因素做为一种动力因素等;并科学地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如了解学生的归因特点、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把握好教材和考题难度、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等。

详见《现代教育论众》2003年第2期)(3)因果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对那些构成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时,需要采用因果分析法概括地讲,因果分析法就是运用研究资料分析研究对象(问题)的因果关系的方法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解释因果分析法,如一因一果分析法、一果多因分析法、多果共因分析法等;另一类是推理性因果分析法,如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等教育研究上的因果分析,常常采用一果多因分析法和多果共因分析法一果多因分析法是一种分析多种原因决定某一特殊行为(现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