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在中山大学—全球品牌-社区经营」座谈会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047990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当劳在中山大学—全球品牌-社区经营」座谈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麦当劳在中山大学—全球品牌-社区经营」座谈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麦当劳在中山大学—全球品牌-社区经营」座谈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麦当劳在中山大学—全球品牌-社区经营」座谈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麦当劳在中山大学—全球品牌-社区经营」座谈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麦当劳在中山大学—全球品牌-社区经营」座谈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当劳在中山大学—全球品牌-社区经营」座谈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立足傳統 創新突破再造競爭優勢麥當勞在中山大學全球品牌,社區經營座談會 主持人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企管系主任 陳得發 麥當勞與會代表台灣麥當勞總裁 李明元 台灣麥當勞南區總經理 洪明山 麥當勞香港漢堡大學校長 張淑華 最近,在美國商業周刊首次推出的全球黃金品牌百大排行榜中,麥當勞品牌價值高達兩百五十三億美元,居九,躋身十大排行榜之列;再者,台灣麥當勞也在此時榮膺亞洲最佳企業雇主台灣區第二名;這些光環套在麥當勞企業體上,顯示麥當勞在經營管理上確實有其過人之處。然而,面對現今景氣低迷的衝擊,不禁讓人好奇:全球品牌,社區經營的麥當勞,下一步又將如何舖陳? 果

2、不其然,麥當勞在高雄中山大學的座談會中,經營策略、組織結構與教育訓練屢被提及,大家都期望能從與會者口中獲悉麥當勞的未來走向。因應經營環境 以動制動 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一開講就表示,由於全球與台灣的經營環境一直在變化,這個變化在某些時候會相當蓬勃的發展,但相對地,這個循環有些時候也會往下走,但無論如何,這個經營環境本身是動態的,產業的競爭環境也是動態的,甚至於公司在策略或人事上也是動態的,所以一個公司的策略行動,必須隨時因應整個經營環境的變化,提出對顧客服務的主張、對公司未來成長的主張、以及對於同仁未來發展的願景與負起對股東的責任。換言之,一個面臨產業競爭的企業的未來,不論是從成長或獲利的角度

3、上來看,對員工與自己本身的長期承諾,將這些因素加總在一起,絕對不可能有一個一成不變的組織,其實組織本身就是動態的變動,包括在景氣好的時候,組織本身其實也在做變動,比如:在組織架構的人事上會去做積極的召募、引進新的人才。當然在因應這樣一個環境的時候,怎樣讓組織變得更有效率、怎樣在這樣一個競爭的環境中,達到企業對未來成長的願景與達成顧客滿意、股東本身的獲利與同仁的發展空間,要達到這麼多的目的,勢必要在整個組織上做更有效率的搭配,甚至要從變革當中激發出另一波的創造力與動力。麥當勞一向對顧客與供應體系有相當程度的承諾,包括最近被評估為亞洲最佳雇主,台灣麥當勞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需要做一些變革,就是如何讓同

4、仁能夠在自己未來的事業上做價值的肯定、獲得一個很好的機會重新再出發。所以,可以預期的是:在麥當勞全球計畫中,台灣麥當勞也會做部分的調整,這些調整包括品質上的調整、統合戰力及如何能夠更有凝聚力。換句話說,針對需要輔導的同仁會做再訓練與調整;對門市中心的營運,會更強化加盟系統,畢竟加盟的夥伴是獨立自主的中小企業或個人經營,所以在效率與個人的創業精神上應該也會有其營運上的優勢;而針對麥當勞中心的新進員工,則加重門市中心的責任,激發大家更高的爆發力、機動力與衝勁。李明元又表示,不僅如此,在公司組織上,麥當勞也會做更好的整合,於分權與集權間取得平衡點,例如在資訊方面需要加速集權,甚至是在資訊整合上完全的

5、集權,好比網際網路的發展、電話服務系統、080顧客服務運用等等;而在分權上,人員發展的激勵與區域授權的分野,都會比過去更積極、更快速的推動。至於因應變動的教育訓練規畫,是否也會隨著全球麥當勞策略起舞?麥當勞香港漢堡大學校長張淑華說,在大環境考量下,企業的組織有必要做一些適當的調整,所以,香港漢堡大學也預計在新的年度積極甄選教授精英,增加人手,以便因應麥當勞在中華地區的擴展、增強中高階主管的培訓機會、再創競爭力。所以,為了維持更好的競爭力,麥當勞內部絕對會依照當時需要的狀況去做必要的調整,就這一點而言,漢堡大學也在積極朝這個方向努力配合公司永續經營的理念。台灣麥當勞南區在十月份有三家新中心開幕,

6、該區總經理洪明山興奮的說,經營麥當勞的目的即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有趣、讓麥當勞的股東認為投資麥當勞很有趣、讓我們的員工認為為麥當勞付出很有趣、也讓客人到麥當勞消費的時候覺得很有趣,所以事實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的生命更有趣。建構網際溝通 麥當勞有譜其實,無論景氣如何衍變、經濟局勢如何弔詭,有一項時代進展趨勢是不容小覷的,那就是E化時代的來臨,為了因應,似乎每個企業都會將之列入未來重大實施策略之一。麥當勞雖是傳統產業,但規畫網際網路的興建,早在四年前即已著手世界性的研究,期望在網路科技進入穩定、成熟的階段時,運用更有效的方法跟所有年輕的E世代做更好的接觸。李明元強調,麥當勞之所以一直遲

7、遲未建構網路溝通系統的主因是,在網際網路發展初期,即使麥當勞的網路溝通系統開始運作,對麥當勞整個價值體系(value chain)而言,依舊彰顯不出麥當勞在內部溝通、宣達或教育訓練上有何及時、正面的效益;甚至在與企業供應體系互動,或與顧客、社會大眾做溝通時,也都無法達到麥當勞品牌要求的高品質效能,所以麥當勞才會有暫時不做投資的決定。但是未來,麥當勞將結合科技公司,共同合資成立一個麥當勞的入口網站,該網站將涵蓋120個國家的麥當勞,同時當顧客進入該網站後,將可以查詢每一個國家中每一個門市中心的情形,確實落實麥當勞全球品牌,社區經營的理念,與全球各地、各社區的顧客互動、交流。眾所周知,企業願景與使

8、命乃企業長期的承諾,麥當勞提供全球最快速的服務,並且善盡良好社會公民的責任,究竟台灣麥當勞的使命是什麼?又將如何達成使命呢?針對這個問題,李明元表示,麥當勞在台灣的願景是成為一個快速服務的餐廳(Quick Service Restaurant),並提供休閒的飲食經驗,這句話含括麥當勞的傳統與創新,快速服務的餐廳是麥當勞的基礎,整個企業體系就是一個快速服務的系統,經由自我提升,麥當勞已成為一個提供快速服務的實踐者。同時,因應整個社會充分發展的趨勢,時間對消費者愈來愈重要,所以快速服務也將會成為未來的趨勢,但是相對的,當你的時間被控制得很緊的時候,你更希望有獨立休閒的空間,所以麥當勞必須把兩個矛盾

9、的需求加在一個主體上,更希望在這個矛盾的空間中,進行另一項創新,例如消費者需要快的部分是在點餐的時候,但是在用餐的時候,消費者卻又期望能夠享受舒適自在的輕鬆經驗,以至於麥當勞必須在品牌定位上兼顧立足傳統的立場,並且突破盲點,以另番創新取勝。 洪明山則認為,商場如戰場,基本上,只要能運用戰術創造股東的權益、讓員工有更大的福利、提供顧客更好的經驗與價值,就是好的戰術。最近甚至有人拿莎士比亞理論作為管理模式,所以,任何方法都是可以被善加利用的,只要對所有的員工與顧客有幫助的話,就是好的管理、就是達成企業使命的遵循方針。最重要的是,公司要當最佳雇主,讓員工能有創意與持續經營的智慧,進而把智慧融入資訊裡

10、面(CIK, Chief Information Knowledge)。所以在商場上,戰術或戰略的應用,應該是看這個公司的員工,是否能夠在工作的環境裡激發創造力,以因應各種衝擊。組織架構 追求利潤性成長如此說來,麥當勞在全球品牌,社區經營的策略之下,地方與中央是否會產生一些衝突?如何做調整?張淑華表示,企業是否中央集權化(Centralize)的著眼點應該在於如何來分工,以達到效率與效能,例如麥當勞的訓練體系,在1984年麥當勞剛起步的時候,就設有漢堡大學,但是為什麼當時沒有把它decentralize,這就牽涉到效率上的考量。但當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麥當勞為了改變策略、為了讓整體系統的運作、執

11、行上更具長遠的效率,所以就decentralize,於全球設立國際漢堡大學,作為麥當勞全球學習發展中心,目前全球已有七所,分別位於德國、巴西、澳洲、日本、美國、英國及香港。洪明山也提出看法,他認為當企業的規模擴大後,管理成本的控制與善用是項重要課題,進行組織扁平化,即是基於成本極小與利潤極大化的原則。基本上,麥當勞在支出運用方面,是秉持著加盟者的精神,這樣的精神深植在麥當勞的企業文化裡面。加盟者的特性就是他把所有的家當都投入企業,所以他會非常在意經營成效;為了給自己創造更大的利潤,這樣的態度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如何讓每一個員工都跟加盟者一樣擁有企業家的精神,就必須建立充分授權的制度。由此衍生,

12、麥當勞中心的最重要管理者就是中心經理,每四到五家中心,就會有一位地區督導,三到四位地區督導就會有一位營運部經理,所以有一點類似官僚體制。之前也提過麥當勞有內部加盟的計畫,其實台灣人往往把創業與就業做實質上的區分,認為就業猶如找到一個避風港可以混時間,然而創業的精神才是真正在就業時應有的態度,每一個在麥當勞上班的人都不是來就業的,而是來創業的,當然,麥當勞也會提供相對的機會給員工。身為台灣麥當勞的掌舵者,李明元明確的表示,全球品牌和社區經營是具互補性的,如何保有比較大的資源與人力,進而做比較精準而長遠的投資,以及保持地區上的彈性、活力與創新,這些就都牽涉到共產制度與資本主義的差別。個人的體會是,

13、集權發展會往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也會往集權主義偏,一個總公司如何在放的過程中做區域化,然後在區域化的過程中做直營店,甚至於推動員工加盟,其實是需要一個長遠的規畫與配套措施的。從集權延伸到分權的過程,需要做分權也需要做集權,企業追求利潤與成長應該著重於利潤性的成長(profitable growth),而非短期獲利的性質。如果在經營的過程中,大家能夠得到利潤性的成長,員工怎麼會離開?怎麼會不遵從顧客的要求?請注意:員工遵從的不是麥當勞的要求,而是把顧客的要求攤在檯面上,明確地呈現出哪些事情是我的責任,哪些是你的責任,哪些是我的專業,哪些是你的專業,你的生產線要如何管理,要如何投資才能讓大家一起

14、在市場上獲利,一起分工,如此一來,大家才有機會共同獲得利潤性的成長。也就是說:顧客並沒有跟我們簽合約,不管是員工或領導者或協力廠商,都只能用本身的專業與品質來跟麥當勞、跟顧客簽合約。一旦加入WTO 麥當勞優勢不減邁入21世紀的第一年即將過去了,面對2002年,經濟市場上仍有許多不可預測的變數,台灣加入WTO即是備受矚目的的議題之一,一旦這一刻到來,麥當勞在投資規畫、採購策略、原料供應及對供應商的要求上,會採取哪些因應對策? 李明元不諱言地說,就WTO的問題,麥當勞必須非常冷靜的去思考台灣在區域與全球的角色上,有哪一些事執行後最有效能?其實台灣麥當勞在五年前就已經開始研擬因應架構,同時要求麥當勞

15、的供應商必須適時、適當做改變,因為五年後,如果仍然維持原狀,到時候,不是麥當勞不要你,而是市場淘汰了你。 李明元接著表示,現在回想以前辛苦的針對雞舍、飼料等供應體系所做的扎根動作,目前看起來具有相當程度的效益,因此,麥當勞的供應商在台灣進入WTO後,還是具有相當的優勢,在提供顧客既美味又安全的產品方面,供應體系本身確實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大體上都不成問題。至於投資,台灣麥當勞將從brand extension上發展比較機動、能深入社區的模式,所以未來三到五年內,台灣麥當勞的策略就是擴展新的市場,例如開發時尚輕食坊McSnack與McTreat。總之,期望在一個相對動態的經營環境中,仍能對顧客、投資者與員工有一定程度的實質貢獻,就是台灣麥當勞不可推卸的企業使命。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