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龙”飞行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046052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白龙”飞行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白龙”飞行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白龙”飞行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白龙”飞行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白龙”飞行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白龙”飞行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白龙”飞行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白龙”飞行器垂直起落状态立体图。垂直起落状态三视图。巡航飞行状态立体图。巡航飞行状态三视图。水陆空三栖型垂直起落式小型亚音速飞机1. 前言在各种飞行器中,最奇特的是直升机。它在空中能自如地向前飞,后退飞, 侧着飞,甚至翻筋斗,它可以不需要机场,只要有块小空地,便能起飞降落, 并 可垂直升降,平稳地悬停在空中!虽有以上优点,但仍有速度低、航程短、可靠 性差、噪音大、操纵复杂、事故率高的缺点。这些缺点,特别是速度低,安全性 差,是直升机与生俱来的,难以根本改进。因此人们梦想着能设计出新的更好的 飞行器以超越直升机。近三年来,我一直留心于此,苦苦思索,先后设计出却又 排除 了五十多种方案。最终,我

2、设计出下面一个方案水陆空三栖型垂直起 落式小型亚音速飞机,因具有水陆空三栖性,并采用白色的涂装,故命名为“小 白龙”号。 此机看似简单,实为简洁,并拥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例如三栖型垂 直起落式设计方案的实用性,亚音速飞机的快速性,能在各种场地起降所具有的 广泛适用性,在城 市内起降时噪音较小所具有的环保性,机翼及机身对螺旋桨 良好的保护作用,发动机发生故障时飞机所具有的安全性,大批量生产所具有的 经济性。下文为详细的设 计说明。2. 设计理念简洁 实用 适用 环保 安全 经济3. 具体设计3.1 动力系统在垂尾的顶部,安装 1 台涡桨发动机,驱动前方的减速器,带动减速器前面 的可变距三叶共轴螺旋

3、桨。三者设计成一个整体短舱,可以在垂尾所在的平面 内 绕垂尾顶部的铰转动(有点类似于 V-22 的发动机短舱的转动),以使螺旋桨拉力 可由竖直向上逐渐转动至水平向前。由于此螺旋桨直径比直升机旋翼的直径小 得多,因而转速快,离心力大,刚性好;又由于其单位面积的推力大,螺旋桨后 气流速度大,在低速飞行时迎面气流速度相对要小,故而不同于直升机,而是类 似于 美国研制的XFY及XFV系列共轴螺旋桨式垂直起落试验机的螺旋桨,它的 桨毂处可以不必设立挥舞铰,摆振铰,只需设立变距铰便可。在垂直起降以及低 速飞行 阶段发动机处于大功率状态,螺旋桨处于大桨距状态;在巡航飞行阶段, 发动机处于部分功率状态,螺旋桨

4、处于小桨距状态。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 A400M 运输机,其发动机为涡桨发动机,由于采用类似 马刀形的后掠桨叶,并采用多桨叶的薄型叶片设计,其巡航速度已经达到 780km/h。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研制出具有超临界翼 型剖面的后掠式薄型叶片。这样,以涡桨发动机为动力的飞机可望达到 800km/h 以上的巡航速度,成为亚音速飞机。类似图-95 轰炸机配备的涡桨发动机的特殊工作原理(可见航空档案杂 志2007年第四期47页的介绍),在飞机速度低于800km/h时,发动机处于部分 功率状态,主要依靠涡轮驱动螺旋桨旋转来提供拉力,排气推力很少;在飞机速 度超过800km/h后,由于螺

5、旋桨效率将逐渐降低,故一方面调 整桨距,使螺旋 桨接近顺桨状态,以避免螺旋桨桨尖产生激波,减小螺旋桨所受的阻力螺旋 桨的拉力也减小,另一方面,由于燃气对涡轮做功减少,喷管排气速 度将会因 此增加,喷气推力增大,补偿了螺旋桨拉力的下降(当然,此时可能要增加供油 量),使飞机达到约900km/h的最大飞行速度。另外,从发动机的减速器舱输出一根动力轴。此轴通过离合器(在发动机内 部,本图未画出),沿发动机舱内部下方,传递到发动机舱内的动力输入轴 (图 5、图6中可由水平改变到竖直位置的那根轴),经圆锥齿轮将动力输入到发动机 与垂尾顶端连接处的中介齿轮(图5、图6中最大的那个,其两侧各有一个圆 锥 齿

6、轮的扁圆柱形齿轮本图未画齿廓,只画出锥面示意齿轮齿廓),然后由中 介齿轮传递到垂尾内部的锥齿轮,经轴传递到圆柱斜齿轮,由另一个与之交错排 列 的圆柱斜齿轮(见图5、图6的左半部分)将动力传递至垂尾下部,经过球形 连轴器(图1、图2中传动轴中右边的那个小圆球)传递至机身下方,用四对锥齿 轮连 接(见图1、图2) ,从前起落架舱门上方绕过,将动力传递至球形连轴器(图 1图2传动轴中左边的那个小圆球,图3中的圆球),将动力传递至机头内的可 变距 涵道螺旋桨。在铰中间安装中介齿轮的方法即“中介齿轮的轴线”与“发 动机与垂尾连接处的铰的轴线”位于同一个轴线上,铰在两侧,齿轮在中间(本 文未画 出)。齿轮

7、后面加装三角形的整流罩。整流罩与发动机舱下部固接在一起, 随发动机舱一起转动(见图1、图2中紧靠发动机下部的白色小三角形)当然, 垂尾 顶端整流罩后部应该是内部中空的,以便当发动机舱转动时,三角形的整 流罩能够切入垂尾顶端的整流罩内,使发动机舱能够顺利转动。这样,输入轴与 输出轴因位 于中介齿轮的两侧,在发动机舱转动范围达到约八十度时,能够互 不干涉,能始终保持传动轴处于传递动力的状态。由此可见,相比于其它的垂直起降飞机,此机的动力/升力系统的设计是很 简洁的。3.2 机身布局从前向后,依次为雷达舱,降落伞舱,涵道螺旋桨舱,两排座舱,行李舱(上 部),主起落架舱(下部)。在伞舱下面安装有可变后

8、掠角的鸭翼的中央翼 盒。涵 道螺旋桨舱上部为向两侧打开的两个舱盖;下部的前半部为向前下方开启的半圆 形舱盖,后半部为向两侧开启的两个舱盖。在前排座舱中间的下部有前起落架 舱, 只有一个舱门,向左下方打开。在行李舱位置处的机身上部安装有后掠的机翼。 主起落架舱在机身腹部,舱门为两个,向两侧打开。主起落架舱的后上方,即机 身尾部,为面积较大的垂直尾翼。3.3 座舱布局类似于轿车的座位的布局。前后共两排,前排为两个独立的座椅,两座椅间 的下方为前起落架舱。后排为连成一体的两个座椅,共四名乘客。(正如现在 有 车族都会驾车一样,相信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设备的改进,电脑的进 步,将来的小型飞机将

9、会像汽车一样容易操纵,普通成年人即可驾驶)仪表板安 放 在前排两个座椅前的中间,以使前排二人均可看到,二人均可单独操纵飞机。可见,此飞机的实用性很好。3.4 机翼设计采用普通的亚音速飞机常用的梯形机翼,使用亚音速飞机所采用的层流翼型 或超临界翼型。上单翼布局,后掠角约30度,有前缘襟翼,后缘襟副翼,机 翼 可向上折叠。由于机翼折叠后翼尖将靠在垂尾侧面,设置翼梢小翼,将不便于机 翼折叠后停靠在垂尾侧面,而且翼梢小翼的综合效益实际上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好, 故不设置翼梢小翼。在机翼的端部附近,吊挂有细长形的,类似 F-80 战斗机使 用的翼尖油箱。当飞机在水面上漂浮时,油箱还可作为浮筒使用,以保持飞机

10、在 横 向的稳定性。3.5 鸭翼设计采用具有前后缘襟翼的变后掠式鸭翼,鸭翼可迅速改变后掠角。3.6 垂尾设计主起落架舱的后上方,即机身尾部,为面积较大的垂直尾翼(因为其距离气 动中心较近,所以面积较大)。在水平与垂直位置之间转换时的过渡状态,因 速 度较低,螺旋桨滑流不会对垂尾顶端整流罩产生严重的气动干扰。为降低螺旋桨 滑流对方向舵的气动干扰,只在垂尾的中下部设置方向舵。垂尾的上部加长加厚, 形成与发动机下部表面圆滑过渡的形状,以容纳垂尾顶端内部的轴与齿轮,同时 增加发动机与垂尾连接处的强度与刚度,使发动机与垂尾既能够可靠地连接又能 够灵 活地转动。3.7 起落架设计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为机腹

11、收放,类似 F-16 或歼-10 的起落架。前起落 架支柱高些,主起落架较短,以使机尾高度降低,并可在飞机着陆时使乘 客处 于近似躺着的状态,减少乘客所受的冲击。由于打开时的起落架结构复杂,本设 计在此处又没有什么创新设计,故本设计图只画出了起落架舱,舱门及机轮的大 小和位置,而支柱及收放机构的具体结构则从略(可参考 F-16 或歼-10 飞机的起 落架结构)。4. 各种飞行状态及其相应的设计4.1 地面停放飞机正常着陆后,发动机舱转动到水平位置,并断开离合器,使传动轴及涵 道螺旋桨停转。依靠共轴螺旋桨的驱动,飞机可在地面自行移动。到停放位置 后, 关闭发动机,将共轴螺旋桨的桨叶调整到每排的三

12、个桨叶中有一个处于竖直向下 的位置(在设计制造时就要保证此位置可以实现)并锁定,使螺旋桨不能转动,以 降低飞机尾部高度,同时防止桨叶被撞坏,或桨叶打到折叠的机翼。类似 F-18 等舰载战斗机,地面停放后,飞机可折叠机翼,以减小占地面积。4.2 地面起降在垂直起飞与降落的阶段,机身迎角约十度,发动机舱与机身夹角约八十度, 即发动机舱处于竖直向上位置。发动机油门开到最大,带动处于大桨距状态 的 共轴螺旋桨及涵道螺旋桨高速转动。由于此时共轴螺旋桨转动平面距离地面约四 米,远远大于一个人的举起手后的高度,因而桨叶不会对周围的人构成危险。涵 道 螺旋桨处于涵道之中,周围又有舱门及机身,也不会对周围的人构

13、成危险。 与 V-22 机翼处于螺旋桨的滑流中不同,由于共轴螺旋桨在垂尾顶端,远离机翼, 且又 无平尾,在起降阶段,一方面,共轴螺旋桨的滑流不会与机翼或平尾相互 作用而产生复杂的气动干扰;另一方面,由于机翼不阻挡共轴螺旋桨的滑流,共 轴螺旋桨的 拉力不会降低;再者,共轴螺旋桨及涵道螺旋桨的滑流会被地面反 弹,对机翼与机身产生向上的力,使飞机向上的合力增大。涵道螺旋桨单位面积 载荷约为600kg,共轴螺旋桨单位面积载荷约为400kg,由于涵道螺旋桨的排气 流不易收缩,而共轴螺旋桨因无涵道,排气流将会收缩,因而虽然它们的螺旋桨 载荷 不同,但它们的排气尾流对地面的冲刷却差不多。这么大的载荷,不会对

14、 草地构成严重的冲刷,使飞机可以在草地起降(可参见垂直起落飞机设计书 中的介 绍)。共轴螺旋桨拉力占五分之四,涵道螺旋桨拉力占五分之一(二者拉 力不同,也许会使俯仰控制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比较复杂),具体拉力分配可通 过调节二者 各自的不同桨距来实现。由于本机重心在机翼根部后缘附近,在机 身后部,比一般飞机的重心位置偏后,距共轴螺旋桨近,距涵道螺旋桨则远得多,因而,当飞机以机身上仰十度垂直起降时,两个螺旋桨的拉力对重心的力矩能 够抵消,拉力的合力与重力能够平衡。4.3 水面停放当飞机在水面上漂浮时,油箱可作为浮筒使用,以保持飞机横向的稳定;由 于机身后部较重,后部将会吃水较深,而飞机的头部将抬起

15、。因此,涵道螺旋 桨 及其进气口将不会被淹没,而是处于水面之上。4.4 水面起降由上文所述可知,在水面上停放时,涵道螺旋桨及其进气口将处于水面之上, 能够正常工作。由于涵道螺旋桨的两个上舱盖向两侧上方打开,前部有伸出 的 机头,后部为机身;三个下舱盖向两侧及前方打开,不易吸入其自身的排气,故 而不易吸入排气流中携带的水珠。这样,涵道螺旋桨在旋转时,便不会被其排气 流裹携的水珠严重干扰而不能正常工作。尾部的共轴螺旋桨在垂尾之上,一方 面,排气流循环空间大,发动机重新吸入的自身排出的废气将很少,另一方面, 发动机也不会大量吸入其排气流裹携的水珠,以致于不能正常工作。发动机的 进气口远离水面,吸入的

16、水珠不会比飞机在下雨时起降吸入的水珠多。当然,吸 入少量的水珠,还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因为,吸入少量的 水珠,水会在发动机内蒸发成气态,会降低压气机内气体的温度,减少压缩后气 体的温度,减少压缩功;会降低涡轮进口的温度,增加涡轮叶片的工作寿命; 会稍微增加发动机的排气推力( “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便带有发动机喷水系 统,以增加发动机的推力);会降低发动机的排气温度。因而此飞机也可在湖泊 与江河的水面上安全垂直起降(与水上 飞机不同,此飞机是在水面垂直起降,而 非水上飞机的滑行起降。水上滑行时机身与水之间会产生吸力,故而需要台阶型 的机身以减少吸力。此机在水面垂直起降,不会产生吸力,故不需要台阶型的 机身。),大大增加了飞机的使用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