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045709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翁亭记【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措施 1.朗读和背诵全文。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对的看待挫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结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对的看待挫折。【学时安排】学时【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 新课导入同窗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浸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什么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这篇醉翁亭记吧!二、自主预习1. 背景资料欧阳修,(1710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人们”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被贬后,她心情郁闷,常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

3、酿泉旁,觉得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但是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2. 知识链接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047年),由唐宋八人们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3检查预习 ()订正字音滁(ch)林壑() 琅琊(l y)潺潺(chn)僧(sng)辄(zh) 晦明(hu)霏(fi) 瞑(n) 伛偻(y l) 携(i) 洌(li) 肴(o) 蔌(s) 觥筹(gng cu) 阴翳(y) 弈() 酿泉(ing)翼然() 岩穴(x)

4、朝暮(zho ) 酣(hn)颓然(tu)(2) 词语释义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环:环绕。 壑:山沟。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云归:烟云聚拢。 岩穴:山沟。 暝:灰暗。 晦:阴暗。 发:开放。 茂盛,繁茂。这里指草木茂盛。杂然:交错的样子。陈:摆开。(3)一词多义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趣) 名 名之者谁(命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秀 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华滋长) 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每有会意(意旨)此中有真意(心思) 高 而年又最高(大) 风霜高洁(高爽) 宴 太守宴也(宴请) 宴酣之乐(宴会) 出

5、水落而石出者(显露)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 归 太守归而来宾从也(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 乎在乎山水之间也(于)颓然乎其间者(在) 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办) 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4)词类活用 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翼然临于泉上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同样) 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作动词,称呼)(5)古今异义(意 古义:情趣。例:醉翁之意不在

6、酒。今义:意思或愿望。去 古义:离开。例:游人去而禽鸟类也。今义:到、往。 射 古义:例:射者中。 今义:射箭。(6) 出自本文的成语: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浮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用以比方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方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本义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方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山肴野蔌:野味和菜蔬。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三、合伙探究(一)整体感知课文的构造是如何的?答案示例:全文四个自然段。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通过,解释“醉翁”的含

7、义,体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第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第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来宾游宴的欢乐情景,体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第4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快乐心情,进一步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步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二)研读分析(1)精读第1段并回答:这段如何划分层次?写法是什么?答案示例: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

8、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这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动,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这段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个字。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鸟瞰全景,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性。(2)精读第2段,说说它的内容、层次和写法。答案示例:这段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及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分三层。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

9、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第二学时一、合伙探究1突破重难(1)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写滁人、来宾、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他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用“至于”一词表达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

10、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无太守之乐在里边?答案示例:享有“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来宾,尚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能兴高采烈出游,是由于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她的政治抱负。()精读最后一段,说说哪句话体现了全文主旨?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答案示例:主旨句:醉能同其乐。“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涉及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涉及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太守是为什么而醉?答

11、案示例:为景而醉。第1段作者运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第2段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不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12、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有山水之乐。来宾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白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5)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目前我们面前,如何看待她的醉?她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答案示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她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这“乐”也不是纯正的乐,而是乐中含悲。为什么?由于作者当时政治上失

13、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得借酒浇愁。因此,她乐中也含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履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她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老式思想。因此“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2.写法探究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答案示例: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沉着婉转。本文

14、尚有某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段写亭之概况,第2段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到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二、课堂小结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她一扫唐五代文坛浮艳文风,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这篇散文便是她对文学主张最佳的艺术实践。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优美的画面、淳朴的人情,也呈现了先生那旷达自适、与民同乐的崇高情操。让我们一起在优美的朗读声中与先生道别吧(配乐朗读)三、练习设计 请完毕本课相应训练。四、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