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特征频率的测量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044596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晶体管特征频率的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晶体管特征频率的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晶体管特征频率的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晶体管特征频率的测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晶体管特征频率的测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晶体管特征频率的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体管特征频率的测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晶体管特征频率的测量晶体管特征频率f的测量定义为共射极输出交短路电流放大系数I卩I随频t率增加而下降到 1 小时的工作频率,它反映了晶体管共发射运用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频率极限,是晶体管的一个重要频率特性参数。f主要取决于晶体管的合理t 的结构设计,但也与晶体管工作时的偏置条件密切相关。因而,晶体管的特征频 率 f 是指在一定集团偏置条件下的测量值 。其测试原理通常采用“增益带宽” t积的方法。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晶体管特征频率 f 的测试原理及测量方法,熟悉 f tt分别随V 和/变化的规律,加深其与晶体管结构参数各工作偏置条件的理解,CE E为晶体管的频率特性设计,制造和应用奠定基础。一、实验

2、原理共发射交流工作下,晶体管发射结电压周期性变化引起发射结,收集结空间 电荷区的电荷和其区,发射区,收集区的少子,多子也随之不断重新分布,这种 现象可视为势垒电容各扩散电容的充放电作用。势垒电容各扩散电容的充放电使 由发射区通过基区传输的载流子减少,传输的电流幅度值下降,同时产生载流子 传输的延时,加之载流子渡越收集结空间电荷区时间的影响,使输入,输出信号 产生相移,电流放大系数卩变为复数,并且其幅值随频率的升高而下降,相位 移也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晶体管共发射极交流短路放大系数卩的幅值和 相位移是工作频率的函数。理论上晶体管共发射交流短路放大系数可表示为(3)(1)(2)P exp(

3、- jm /)0b1 + j / b其幅值和相位角随频率变化的有关系分别为IPI=P01 + (f / fp)21/2申=- arctg ( / p) + m / 可见,当工作频率f f , I P I f = P0 f 。根据定义, I P I=1 时的工作频率即为特征频率f,则有f =1 0 I f = 0 0 fTT0 0另外,当晶体管共基极截止频率f v500MHz时近似有ff /(1+m),微波管中aT af = f。所以关系式(26.4)表明当工作频率满足f f f时共发射极交流短路T a0a电流放大系数与工作频率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即特征频率 f ,亦称“增益 T带宽积。上式同

4、时还表明I 0 |与f成反比,f每升高一倍,| 0 |下降一倍,在对数坐标上就是| 0 |f的(-6dB)/倍频关系曲线,图1表示了 | 0 |随频率变化的关 系。直接在| 0 |=1的条件下测量f是比较困难的,而在工作频率满足f f f T0a之关系时测得|0|,尔后再乘以该测试频率,也就是利用图26.1的线段就可以在较低频率下获得特征频率f ,使测试变得简单,这就是通常测量f的基本原理。 TT晶体管原理课中分析了特征频率与晶体管结构等参数的基本关系。在一般情 况下晶体管的收集结势垒电容远小于发射结势垒电容,如果再忽略寄生电容的影 响,那么特征频率可以图1 电流放大系数与频率的关系表示为:f

5、-1 = 2兀(rC + W2/九D +% /2v l + r + C )Te Te bb mc 6 cs Tc=2兀(T +T +T +T )(5)e b d e很明显, f 是发射结电阻,基区宽度,势垒电容各势垒区宽度等的函数。而 T这些参数 虽然主要取决于晶体管的结构,但也与晶体管的工作条件有关,即工作偏置不同 f 也不等。因此。通常所说的某晶体管的特征频率是指在一定偏置 T条件下的测量值。图2 (a)表示了 V等于常数时f随I的变化。图2 (b)表CE T E示I等于常数时,f随V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载流子传输时间随工作偏置改变E T CE所致。将关系式tkT/qI代入式(5),得到eE

6、E图 2 (a)图 2(b)kT1f t = 2兀(一.C +T +T +T )(6)TqITebdeE一般情况下,在收集极工作电压一定,I I时,可近似认为T ,T , T与IE CM b d c E 无关,因而通过测量 f 随 I 的变化,并作出 1/ f 与 1/ I 的关系曲线,由曲线斜T E T E率即可求得C的近似值,同时由曲线的截距求得T + T + T的近似值。Te b d cf 的测试装置如图 26.3 所示。其中信号源提供 f f f 范围内的所需要Tpa的点频信号电流,电流调节器控制输入被测管的基极电流,测试回路和偏置电源 向被测管提供规范偏置条件,宽带放大器则对被测管的

7、输出信号进行放大,显示系统指示 f 值。显然显示系统表头指示的参 T数是经被测管放大了的信号源电流信号,但经测试前后的“校正”各“衰减”处 理可转换成相应的 | p |值。其过程和原理如下,测前“校正”时被测管开路,基 极和收集极插孔短接,旋转电流调节旋扭使 f 指示表头显示一定值,这样就预T 置了基极电流。插入被测管测试时 f 显示系统表头就指示了经被测管放大了的T 输入信号电流。由于测试过程中被测的基极电流仍保持在“校正”时的值,则取 二者的比值就确定了| p |,然后乘以信号频率即可得到晶体管的特征频率 f 。如 果测试时取了一定的衰减倍率,那么计算| p |时将预置的基极电流也缩小同样

8、倍 数其结果不会改变。图 3 特征频率测试系统方框示意图目前, f 的测量多采用晶体管特征频率测试仪,尽管测试仪的型号不同,但 T都是依据增益带宽积的原理而设计的,其结构框图仍可用图 3 表示,测量方法 也基本与上述相同,差别在于测试仪“校正”时要预置基极电流使 f 显示表头T 满偏,这实际上是信号源输出一恒定其极电流。因此,测量时必须进行一定倍频 的衰减,否则表头会因超满度而无法读出,有的测试仪其衰减倍率设置在仪器面 板上,需要预先设定,而的有测试仪则将一定的衰减倍率设定在了仪器内部结构 中,测试时无须考虑,正是由于测试仪信号源输给被测管的基极电流是其极电流 是定值,所以在f显示表头上直接刻

9、划出了| b | f值,f可以直接读出。另TT 外,否则不同测试仪的测量范围不同,信号源频率不等,所含测试点频数量也可 能不一样。如:QG-25型信号源测试频率固定为400MHz,测试范围为 4004000MHz; QG16型信号源可以输出10MHz, 30MHz, 100MHz三个测试 频率,测试范围为1001000MHz等。使用哪种测试仪和选用哪个测试频率则要 视 f 的范围根据 f f f 确定。T b a二,实验内容1在规范V ,I偏置条件下测量所选晶体管的特征频率fCE E T2. V置规范值,改变I测量fI变化关系。CEET E3. I置规范值,改变V测量fV变化头条。ECET C

10、E4. 在被测管的发射结并接数 pF 电容,观察变化。5. 求出被测管的C ,T + T + T的近似值。Te b d c6. 改变测试频率重新进行14的实验。三.实验的步骤1. 了解所用特征频率测试的测试范围,信号源的工作频率,熟悉使用方法,然后 开机预热 。 2.选取被测晶体管样品,从器件手册查出其 f 的规范测试条件。T3. 做好测量准备工作。(1)确定信号源工作频率。(2)校正测试仪,预置基极电流。(3)将仪器置测量状态。4. 在规范偏置条件下测量样管的 f 。T5V .在规范值测量 f I 关系CET E6. I 在规范值测量 f V 关系ET CE7.在被测管发射结并接 pF 电容

11、,重复 4,5,6 项工作。8.将测试仪恢复到“准备”状态。9.改变信号测试频率,重新进行 4,5,6,7 项实验。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将实验步骤4,5,6,7,9的测试及结果数据列表,并计算相应的| |值。2. 依实验数据分别给出 f V , f I 和 1/ f 1/I 关系曲线。T CE T E T E3. 由1/f1/I曲线计算出C ,T + T + T值。T E Te b d c4. 对实验步骤 5,6,7 的相应曲线和测量数据进行简要理论分析。五.思考题1. 特征频率测试原理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成立?2. 影响特征频率的因素有哪些?试从晶体管设计,制造和使用方面分析讨论。3. 如果测试频率分别取f =3 f和f =5 f,理论上fT的相对误差是多少?4. 若晶体管的fT在两个测试频率的测量范围之内,应取哪一个测试频率?为什 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