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02852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一起看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欢迎查阅!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

2、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简介诗人杜牧;

3、 (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字词解释: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师点拨: 、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

4、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

5、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 、设置导语,配置音乐、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诗人)。 3、反复吟唱,强化记忆。 四、选择性作业。(任选一道完成) 1、画一幅秋。 2、改写山行(以第一人称,把古诗改成一篇记叙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课时安排:一

6、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泊”: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 (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 三、自读课文,释疑解惑: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对照文中注

7、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3、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四、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 (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月”“霜”“乌”,“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

8、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朗读训练: 提问:读诗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心中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愁,漂泊之愁) 、齐读全诗 五、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愁”) 、诗人可能

9、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3、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江边的

10、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夜泊开始了。 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而又寒冷的画面,也暗示着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这两种声响更加衬托夜的宁静、凄清。 江边的枫树、孤零的客船、隐约的古寺:说明停泊地的偏僻、荒凉。 六、拓展阅读,比较延伸: (1)出示杜牧的泊秦淮及部分词语解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指秦淮河。笼:笼罩。商女:卖唱的女子。江:指秦淮河。犹:还。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代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2)让学生理解诗句大意,比较枫桥夜泊与泊秦淮在“愁

11、”的内涵上有何不同。 (枫桥夜泊表达的是个人之愁,泊秦淮表达的是忧国之愁。) 七、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背诵课文。 、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 学习目标: 会认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

12、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由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1)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13、(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3)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学生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