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026994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审计0月02日来源:河北博才网阅读:70次石家庄招聘,河北招聘会,石家庄招聘会,石家庄招聘网反审计行为是审计活动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遭遇的最为棘手的现实问题之一。对影响和支配主体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开展反审计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反审计行为含义的界定 反审计行为是被审计单位基于避免审计监督和承当审计法律后果的主观故意而衍生出来的影响和危害依法审计进程及成果的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的总称,是被审计单位反审计意识和反审计能力的物化体现。 反审计行为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主观故意性。行为源自实行主体的主观故意,构成其本质属性。 (2)行为违法性。行为的实行违

2、背了审计法及其她法律法规的规定,属法律法规严禁的行为。 (3)后果危害性。行为的实行影响审计工作的进程和成果,产生危害依法审计工作的法律后果。 (4)可以控制性。行为的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认真分析研究行为发生的多种影响因素,通过变化环境,消除发挥作用的条件,其对依法审计工作的危害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反审计行为按不同的原则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其发生时段和内容可以分为规避审计立项行为、提供虚假审计资料行为、规避阻挠审计取证行为、干扰审计决定形成和逃避执行行为。 (2)按其实行目的和动机可以分为规避审计监督行为和逃避承当审计法律后果行为。()按其行为特性和目的可以分为解决审计关

3、系方面的游说协调行为、配合审计检查方面的迂回周旋行为和执行审计决定方面的迟延变通行为。 二、对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分析 所谓心理分析,就是对影响和支配主体行为的多种心理因素的分析。这些心理因素涉及世界观、信念、结识、情感、意志、性格、爱好、需要、动机等等。多种心理因素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以构造的形式,即心理构造,存在于行为主体的头脑中。对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分析就是要揭示被审计单位有关负责人员头脑中的影响和支配其反审计行为的心理构造,从而为研究针对反审计行为的治理对策提供参照。 影响和支配被审计单位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重要有如下几种: (1)避责心理。 避责心理是审计活动中

4、被审计单位有关负责人员应对审计的首要的心理状态。所谓避责,就是要规避甚至逃避承当审计活动的法律后果。审计的目的是为理解除有关负责人员的受托责任,通过检查分析,评价责任履行状况,增进加强管理,全面履行职责。随着审计工作的逐渐进一步,有关负责人员受托责任履行状况中非利好的方面逐渐呈现暴露出来,这是被审计单位及有关负责人员最不肯看到的。同步,审计的成果最后会贯彻经济责任的归属。出于上述目的,被审计单位及有关负责人是因避责心理而实行反审计行为也就在所难免。()牟利心理。牟利心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利益主体最基本的心理状态。由于目前财政经济秩序混乱和财经纪律松驰现象的普遍存在,审计的触角总会触及部分利

5、益主体的既得利益,甚至是非法利益。为了避免既得利益不因审计而丧失,为了避免非法利益不被审计揭发和曝光,被审计单位作为利益主体,实行反审计行为就成了义无反顾的选择。()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也是被审计单位实行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之一。所谓从众,一般是指在实际存在或想象中存在的群体压力下,行为主体变化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的观点,而采用和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或态度的现象。从众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状态。当审计活动中实行反审计行为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时,多数被审计单位就也许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也采用同样的反审计行为,只是形式和内容有所差别而已。 (4)比价心理。 比价心理是指互相攀比、以求得内

6、心公平感的一种心理状态。任何人都是在与周边人的比较中生存和发展的,在与周边人的比较中,如果比大多数人状况好,就有一种满足感,反之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人们总是要将自己所做的奉献和所得的报酬,与一种和自己条件相称的人的奉献和报酬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的比值相等,那么双方就均有公平感;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不相等,某一方的比值不小于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在进行自己与别人之间的横向比较的同步,人们还会进行自己目前与以往的纵向比较,以感觉报酬的相对值与否合理与公平。当人们通过纵向或横向比较之后,感到不公平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人们会采用各不相似的方式消除不公平感,

7、以求达到心理平衡。当其她的被审计单位都竞相实行反审计行为屡屡成功,而本单位却因积极配合审计工作承当了相对较重的审计法律后果,并且这种“积极配合”还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鼓励时,这些积极配合审计的单位就会产生一种不公平感,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为了消除这种不平衡感,积极配合审计的单位逐渐也会采用实行反审计行为的手段来达到自身目的。 (5)标记心理。标记心理是指当某一群体被贴上某种标记之后,这一群体中的原本不具有这一标记特性的主体也会逐渐认同这种标记并采用符合这种标记所规定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当某些具体的反审计行为成为某种类型被审计单位应对审计监督比较普遍的行为手段时,社会就会给此类单位贴上相应

8、的反审计行为类型的标记,社会也倾向于用这一标记来看待所属类型单位中的具体某个单位。这样,积极配合审计的单位无论其与否符合那些标记,其她的同类型单位都会用这一标记来看待她们。因此,与否积极配合审计对这种类型单位已经没有实际意义或意义不大。这时,这些积极配合审计的单位便会逐渐采用符合本群体标记的行为,采用不积极配合审计甚至采用反审计行为。 (6)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指在客观状况不容许做某种事情的状况下,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进行这种活动的投机冒险心理。虽然反审计行为有也许因审计人员的努力而达不到最后目的,并且还要承当违背审计法的有关责任,但由于反审计行为完全不发挥作用的概率较小

9、,从而使得具有某些投机心理和冒险心理的被审计单位倾向于采用反审计行为手段来达到干扰阻挠审计的目的。(7)崇权心理。崇权心理是大多数被审计单位敢于实行反审计行为来达到主观目的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心理状态。崇权心理源于“官本位”意识。现实生活中行政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社会现象屡见不鲜。有着悠久历史的“官本位”意识直至法制日趋健全的今天仍然难以消除其社会心理积淀。尽管法律规定“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管其她行政机关、社会团队和个人的干涉”,但审计过程中行政权力干预审计过程和审计成果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成为被审计单位采用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后盾。 (8)法不责众心理。 法不责众心理是大多数被审计单

10、位实行反审计行为来达到主观目的普遍心理状态。法不责众心理在中国有悠久的老式,也深深印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一旦发现违法者的数量众多,且法律对其惩罚的力度不够时,其她单位也会竞相效仿,这事实上也是从众心理在违法领域的特殊体现形式。由于审计活动中反审计行为的大量存在,且审计部门对这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有限,因此,法不责众心理是促使许多单位实行反审计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 此外,反审计行为尚有其她的心理状态,如由于审计法律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从而导致社会上仍有一部分单位和人员对依法接受审计的法定义务存在模糊结识,甚至产生抵触心理;由于被审计单位部分负责人员存在严重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出于掩盖行为事实的目

11、的而实行干扰阻挠审计取证工作的对抗心理;由于审计人员违背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工作纪律,使部分被审计单位实行反审计行为目的得逞而其她被审计单位产生的嫉妒心理和效仿心理等等。这些都是也许导致某些被审计单位实行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促使人们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掌握了导致反审计行为的心理因素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采用应对反审计行为的有效措施,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审计行为发生的概率,保障依法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审计监督效果。-博才网有关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几点思考中国网 | 时间: 年1月10 日 | 文章来源:第145期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复杂问题层出不穷。因此

12、,领导者必须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否则,就无法应对复杂的局面,也无法实行有效的领导。领导者要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应当注意把握如下三个要点:一方面,对复杂问题要有对的的结识。有的人在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将它想得很难解决。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复杂问题都难以解决,也并不是所有难解决的问题都是复杂问题。对复杂问题要有对的的结识。如果结识不对的,就会给自身增长心理暗示,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由于当我们觉得它很难解决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难处入手来谋求解决之道,从而忽视了最容易、最简朴的解决措施。不仅如此,将问题想得过于复杂,想得过于难以解决,还会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因此,领导者在遇到复杂

13、问题时,不仅要看到它的复杂性,看到它的难度,更要看到在它那复杂性的表层下所具有的简朴性本质,以及解决的易度。另一方面,要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牵牛要牵牛鼻子。任何复杂问题均有其本质特性,有其内在规律,抓住了复杂问题的本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这就像汉朝人桓谭在新论中所说的:“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捕鱼时,抓住网上的大绳,网眼就张开了;整顿皮袄时,抓住领口一抖,毛就理顺了。解决复杂问题,抓住了复杂问题的本质,就等于抓住了复杂问题的核心。也就像捕鱼时抓住了网上的大绳;整顿皮袄时抓住了领口。第三,要学会复杂问题简朴操作。“复杂”与“简朴”是两个相对的哲学概念

14、。结识这两个概念,应当具有辩证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起来未必就困难,简朴问题解决起来也不一定就容易。因此,面对复杂问题,我们应当善于运用简朴性思维,学会复杂问题简朴操作。这种“简朴”,并非是把问题简朴化,而是揭开问题复杂性的外衣,或由繁入简,或删繁就简,直刺问题的本质。有这样一种故事:第四,看问题要全面。某家媒体曾经举办过一项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种充气局限性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到人类命运的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一位是环保专家,她的研究可以拯救无数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厄运的人们;一位是核子专家,她有能力避免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被消灭的绝境;另一位是粮食专家,她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

15、成功地种植食物,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饿而亡的命运。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扔出一种人以减轻载重,让此外两个人得以存活,请问该扔下哪一位科学家?问题刊出之后,答案纷至沓来。最后成果揭晓,巨奖得主是一种小男孩。她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扔下去。这道题如果从表面上看很复杂。但在复杂的表层下,却有着简朴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就是如何让其她两位科学家存活。小男孩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因此给出了简朴而有效的答案。看来,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角度。如何辨认审计可疑点在审计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异常现象,这些现象往往表白某些事项已经浮现了明显的迹象,但尚局限性以完全证明事实真相,还需要进一步查证,这些现象就是疑点,也是审计的重点。审计人员,应当具有辨认这些可疑点的能力,从而以疑点为据进一步调查,以获取被审事项的真相,客观评价。发现可疑点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专业素质、良好的询问技巧、敏锐的观测能力及职业审慎的态度,可以洞察不合常规的行为与记录。下面表述了某些审计可疑点的体现形式,但愿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合理辨认并运用于实际的审计工作:一、行为异常(1)临时安排不熟悉业务的人员回答审计提问,导致沟通不进一步、不清晰;(2)一线业务人员不回答审计提问,均由上级人员回答;()提交资料时推诿、迟延,或须经上级批准方可提交;()以保密为由,回绝审计人员接触被审计资料或必要信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