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口诀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02610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口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的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口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的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口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口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口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口诀麻城博达学校 项锦华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要求很高,一是数量多,相对于文言虚词(只有 15个,或者说 18 个)来说, 多出十几倍(200 个以上);二是赋分多,不仅是释义正误判断题,还有文言翻译题,文意理解判断 题等,共有 15 分之多;三是所涉及的知识点多(如下文所言四点)。因此,文言实词的复习备考是 个浩繁的工程。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靠推断。为帮助学生以简驭繁,正确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我编写出如 下推断口诀:文言实词求真训,四点知识须记准。语法分析来断定,相似结构看对应。成语语素作参考,联想课文寻佐证。 依文断义是前提,断之有据为根本。开头两句讲内容,中间四句讲推断方

2、法,后两句是推断原则。 “文言实词求真训,四点知识须记准”是说要正确解释文言实词,必须准确记住四点文言实词 的知识,即:1.一词多义,即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句中表达不同的意义;2.古今异义,即同一个词在古代汉语和在现代汉语中分别表达不同的意义,又可细分为词义扩 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几种情况;3 实词活用,即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发生词类或功能的变化,如: 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及使 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等;4.偏义复词,即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

3、意思只取其 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例如:“契 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 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如湖北 2013 年高考卷第12 题 3 个翻译的语句,既有一词多义,如“拜”、“顾”、“差”等;又 有古今异义,如“亿”、“予”等;还有实词活用,如“侧”(名词作状语,在旁边)、“入”(使动用 法,使进、引进)等。关于文言实词的推断,应在一定量的文言词义的积累的基础上,学会采用如下四种方法:1. 语法分析来断定,即 用语法分析法推断词义 实词在句子中都有

4、一定的语法作用。如:充当主语或宾语的多为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的多为 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状语的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根据实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可以推出其意义。 如 2010 年重庆高考题 D 选项将“贫甚,质女婢于人”中的“质”字解释为“人质。”我们根据“质” 字用在“女”字之前充当谓语以支配“女”字的语法特点,可以断定它不可能作名词“人质”而只能作动词“抵押”。而“婢”字用在介宾短语之前,只能活用作动词,表“为婢、做婢女”之意。 全句可译为“非常贫困,将女儿抵押给别人做婢女”。2. 相似结构看对应,即根据类似结构推断词义 古文讲究对称,常使用结构相同、词义相同或相似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形式整齐,节

5、奏 和谐。根据类似结构的这个特点,从对应的词语的含义可以推断出词义。如2009 年四川高考 题中将“讲章句、课文字而已”中的“课”解释为“抄写”。实际上,本句除了句末的“而已”这 个语气词以外,“讲章句、课文字”结构完全相同。可根据对应位置上的“讲”字断定“课”字亦 应解释为“讲授”而非“抄写”。3. 成语语素作参考,即 借助成语推断词义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的词义和用法。我们在解释文言实词时可通过联想 含有这一语素的成语,即能推断出它的词义。如2006 年高考重庆卷中解释了四个词: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B、拜住袖其疏入见袖 ,藏在袖里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拜

6、访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稍微依次可以联想到成语“狼狈不堪”“袖手旁观”“封侯拜相”和“少安毋躁”。其中“堪”“袖” 和“少”的意义正与句中解释相同,说明A、B和D是正确的,而“拜”字则应为“任命”之意, 故 C 项错误。4. 联想课文寻佐证,即联想课文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所考查的实词,大多在课文中见过。因此,我们根据课文中的同义实词举一反三, 可以正确推断词义。如2010年全国高考第II卷中也解释了四个词: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就看到“及”可联想到左忠毅公逸事中“及左公下厂狱”与此相似,而左文中的“及

7、” 应理解为“等到时候”,不能理解为“趁着”故A项错误;看到“寻”字,可联想到陈情表 中与此结构类似的句子“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寻“也表”不久“之意,看到”会“可联想 到促织中”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中的”会“亦作”适逢“讲,看到”遂“可联想到过 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遂“亦解释为”于是、就“。可见,B、C和D都是 正确的。依文断义是前提,断之有据为根本。这是指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循:一是依文断义,这是前提,必须根据词语所 在的语言环境反复揣摩,把词义代替相应的词语之后能文从字顺;二是断之有据,这是根本,断定词义应考虑两方面的依据,即古汉语工具书上所列的义

8、项和古文实例,不能主观臆断。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孙早孤,事母孝孤,幼年丧父B、若敢以身任之耶若,如果C、幸毋遽决,冀得徐辨幸,希望D、吏民输山木,即高阜为仓即,就着、依着答案是B。解析:解释文言实词要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方法。断定A项中的“孤”可以“成语 语素作参考”,成语“鳏寡孤独”中的“孤”正是“幼年丧父”之意,且可以祭十二郎文中“吾 少孤”为旁证;断定B项的“若”,可通过“语法分析来断定”,该句是个完整的反问句,“若”是 全句的主语,应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而“若”正可作第二人称代词,意为“你”,并可以捕蛇者 说中的“若毒之乎”为旁证,B项将“若”解释为假设连

9、词“如果”,明显不合语法,是不正确 的; C项“相似结构看对应”,与“幸”对应的字是“冀”,“冀”意为“希望”,故C项解释正确; 看D项的“即”可以联想课文寻佐证”,滕王阁序中“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的“即”与 D句的“即”意义相同,都表“就着、依着”之意,故D项正确。又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第9 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天将以廉氏吾宗乎氏:作为姓氏B. 诸贵假以劲弓假:借给C. 整复浼入言之浼:派遣D. 明日当诣政事堂诣:前往答案为C。解析:断定A项中的“氏”,可用“语法分析来断定” “氏”在句中活用作动词, 带上宾语“吾宗”,可见译为“作为姓氏”是正确的;断定B项中的“假”,可用“成语语素作参考”, 成语“久假不归”的“假”正是“借”的意义,可见B项正确;C项中“浼”字解释为“派遣”, 根据“依文断义是前提”的原则,怎么也讲不通,可见是错的,为本题选项。“浼”应为“恳求” 之意。至于D项“诣”解释为“前往”,文从字顺,还可“联想课文寻佐证”,出师表中“由是 先主遂诣亮”中的“诣”,正是“前往拜访”之意,可见正确。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须记住口诀,反复练习,切不可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