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025310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章节知识点必修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认识主要的天体、天体系统的分级;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3主要太阳活动类型、影响及所在太阳大气层的位置;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2.1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5三大岩石的成因及转化,要求识记对应的主要岩石名称;2.2 地球的表面形态6板块名称、边界及板块运动对应的宏观地形名称;7背斜、向斜、地垒、地堑的判断及图示;8流水、风力等外力侵蚀与沉积所对应的地表形态;2.3 大气环境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10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及热力环流原理;1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对气候的影响;12世界主要气

2、候类型及其特点(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分析)、成因(重点掌握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气候);13常见天气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包括风向、风力、气压变化、气温变化、降水状况等);2.4 水循环与洋流14水循环的主要类型、主要环节、地理意义(掌握城市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15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影响(重点要掌握根据规律判断洋流性质、洋流流向、对气候的影响、对航行的影响);3.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掌握主要自然地理要素名称、相互关系);3.2 自然环境差异性17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四种表现(纬度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域分异、垂直地

3、域分异以及地方性分异规律),主要自然带名称与气候的对应关系、垂直自然带的纬度差异、坡向差异,特殊自然带的形成原因;4.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8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的影响、气候变化特点及影响、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必修21.人口与环境19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人口问题表现;20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现状;2城市与环境21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内部功能区及其影响因素;22城市化特点、动力机制、对地理环境影响;3区域产业活动23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及其区位分析;24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主要工业地域的区位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转移

4、、集聚的影响;25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6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解决途径;必修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7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与周边大洲的分界线、周边海域名称、主要地形名称、地形特征、气候名称、气候特征和成因、重要水系名称及其相互关系;28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9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地形、气候、水系等);30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名称及其特点;3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四大经济地区的发展差异、南方和北方的地区差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案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32产业转

5、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33主要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湿地破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能源和矿产合理开发);3.3 S技术343S技术的判断与应用、图层叠加技术的分析(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分析)。章节知识点必修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认识主要的天体、天体系统的分级;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3主要太阳活动类型、影响及所在太阳大气层的位置;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1认识主要的天体、天体系统的分级; (1)天体:是宇宙间星云、恒星(本身会发光)、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的通称。(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

6、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层次:特别注意:离太远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银河系直径约8万光年。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1)八颗行星分类 位置:由内而外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2)运动特征 (3)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3主要太阳活动类型、影响及所在太阳大气层的位置;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2)太阳活动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 标志,其周期约为11年。(3)另: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约50%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7、(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表示横波较慢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B表示纵波较快固体、液体 (2)两个界面名称波速变化表示莫霍面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表示古登堡面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3)三个圈层:图中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两部分。章节知识点必修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5三大岩石的成因及转化,要求识记对应的主要岩石名称;2.2 地球的表面形态6板块名称、边界及板块运动对应的宏观地形名称;7背斜、向斜、地垒、地堑的判断及图示;

8、8流水、风力等外力侵蚀与沉积所对应的地表形态;5三大岩石的成因及转化,要求识记对应的主要岩石名称;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类型形成常见岩石有用成分举例特点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致密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玄武岩矿物结晶不明显,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变质

9、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片理构造(2)主要地质作用形成岩浆岩的作用为冷却凝固; 形成沉积岩的作用为固结成岩;形成变质岩的作用为变质作用; 形成岩浆的作用为重熔再生。6板块名称、边界及板块运动对应的宏观地形名称;(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

10、生长边界。(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图中a是两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山脉或岛弧。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7. 背斜、向斜、地垒、地堑的判断及图示 (1)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判断褶皱断层背斜向斜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背斜岩层由新到老 (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

11、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8流水、风力等外力侵蚀与沉积所对应的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2)流水作用(3)风力作用冰川作用:北美五大湖、挪威西侧沿海峡湾地貌的成因章节知识点必修12.3 大气环境9大气

12、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10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及热力环流原理;1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对气候的影响;1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分析)、成因(重点掌握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气候);13常见天气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包括风向、风力、气压变化、气温变化、降水状况等);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A(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1012 km,高纬度为89 km;(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B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大气的受

13、热过程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1)能量来源 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2)两大环节 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大气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3)两大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10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及热力环流原理;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热力

14、环流原理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中的水平运动。 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类型示意图应用山谷风由于夜晚吹山风,谷底气流上升,出现著名的“巴山夜雨”现象;夜晚,当冷空气在谷底集聚时,容易出现上热下冷的稳定空气结构,即逆温现象海陆风(湖陆风)海陆风加速海陆间水分和热量的交换,白天的海风使近海岸湿润,夜晚的陆风使陆地凉爽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强弱反映城乡温差大小,如夏季城郊温差大,热岛效应最显著,热力环流最强。有污染的企业要远离居民区,并布局在绿化带以外,避免热力环流中污染物进入市区1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