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02502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 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 源配置模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 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 下为(完整)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的全部内容。供应链醐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1。5可0丁分析1。1马钢地区制造业物流发展的内部优势分析1.1。1优越的区位

2、环境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马钢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边沿和“承东启西、 承南接北”的南京都市圈50公里内核心范围中,受两大经济区的强大辐射和影响,对 本地经济势必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此外与发达地区对比,马钢市还拥有较为突出的土地和劳动力优势。这主要是 由于该市地处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急速变迁的长三角经济区的边缘,土地价格 落差较大,从而为当地制造业及物流储能的形成创造了低成本的优势。1.1.2工业经济发达,制造业物流潜力巨大马钢工业基础雄厚,其中尤以马钢、山鹰、华菱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发展势头 强劲,一批有实力、有效益的中、小企业,如长江钢铁、蒙牛乳业、丰原制药、泰尔 重工、圣戈班管道等也

3、正在发展壮大起来。尤其是近年来,马钢市经济得到了较快 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了以钢铁、汽车为主导,以机械制造、 造纸、电力、化工、建材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目前该市现有四个工业园区,园区 内制造型企业的大力发展为现代物流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在“十一五期间马钢 市还将“全力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这一任务的实现必然带来加工产品的原材 料、零配件、半成品、待加工成品等物流服务的大量需求,为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提供更加适宜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空间。(完整)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1。1.3制造业物流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物流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近年来,马钢市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增

4、长,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也在 不断加大。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公路枢纽、河流港口、铁路桥梁等影响物流发展 的基础设施已由规划到开工建设,有的已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大长三角” “南京 经济圈” “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的概念也已从设想变成了现实,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趋势明显加快,该市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1.1.4运输网络日趋完善,水运优势较为突出如果说独特的地理条件为当地制造业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那么发达 的公路、水路、航空、铁路基础交通就为该地区制造业物流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 条件.马钢市区域公路网规划2020年总里程达2192 km。主骨架层次为“二纵四横”。 “十

5、一五”期间将兴建马钢长江大桥(公路),该大桥西面连通合肥,东面通过机场路 与南京、禄口机场、上海连通,形成上海至合肥的华东第二通道的一部分。长江大 桥的建成将为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发达的网络支撑.铁路、多级公路和高速公 路相辅相成,交通发达,为制造业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设施条件。此外,马钢市水运优势也较为突出。由于地处长江中下游,是重要的长江水道的 港口城市。现有作为国家一类港口的马钢港,其特点主要是通过能力大、运输成本 低,适宜大宗散货和集装箱等产品的运输,像马钢、长江钢铁和电厂等大型企业都 选择沿江建厂,就是利用水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为马钢港提供了充足的货源。目前 马钢港已成为安

6、徽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之一,便捷便宜的水陆 运输为当地制造业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优势。1。2马钢地区制造业物流发展的内部劣势分析12。1市场需求率较低当前马钢市制造业物流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工商企业对物流外包认识不到 位,“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以及从仓储到运输等诸多环节“万 事不求人”的物流管理理念仍占主导,因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物流 层面上。特别是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传统企业(如马钢)产运储一体化,不愿意将物 流外协,交给公共的、社会性的物流服务企业承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一 些高效的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发展。此外马钢市在国内生产总值、工业

7、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 等指标明显小于南京、苏州、上海等周边地区,这也反映出马钢市在经济规模总量, 生产、消费和流通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物流业是服务于生产、消费和流通等领域 的,物流量自然也就主要来源于这些领域,因此,这些指标也说明了目前马钢市的物 流服务规模和需求水平都还不高。1.2.2钢材批发、加工、配售市场尚未真正形成,给该地区经济 带来不小的损失历数国际优秀的钢铁公司的加工都在钢厂附近,而马钢不是这样。高附加值的加 工都流向周边发达地区,给所在地带来丰厚的利税收入。同时还有分散在各个地区 的销售处和金融服务机构,它们所产生的销售收入和大部分利税也都留在了外地。 如果将这

8、些合并起来,对于马钢的经济发展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同时作为一个资源输出性经济下的初级原材料的提供者,钢铁产业初级产品附 加值低、污染高的特点,又使得该地区乃至该省的发展都承负着巨大的环境代价。煤 炭、矿石等原料流入本地,冶炼将废渣、废水、废气等重污染也都留到本地。可以(完整)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 说对马钢经济来讲,丰富的钢铁产业带来的是明显的过路经济和高污染经济。1。3马钢地区制造业物流发展的挑战分析1。3。1区位的劣势马钢区位优势的背面就是区位劣势,长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周边城市如南京 市、上海市巨大的领先差距,无疑对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面 临诸多近距离激烈竞争

9、的威胁,在融入长江三角洲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自身的强 化,走出自己的特色,就很容易被同化甚至消失。1.3.2区域竞争激烈,压力增大马钢市区域范围狭长,腹地纵深幅度较小,由于夹于芜湖、南京之间,经济多受 挤压,物流辐射范围相对较小。虽然是皖江城镇带中的重要城市,但并没有被安徽省 列为物流规划中的重点,随着合肥、芜湖、安庆等地区物流园区的相继建设完成, 它们在发展政策、经济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势必对马钢市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 响,难以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除了省内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合肥、芜湖、铜陵等地物流业的发展走在马钢 市的前列,省外周边还有具有国家一级物流节点的南京市、上海市和具有国家二级

10、物流节点苏州、无锡市,这些周边城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无疑对马钢地区在区域物 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很大的影响,面临极大的区域竞争压力(完整)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1.4马钢地区制造业物流发展的机遇分析1.4.1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海与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腹地,长三角的 战略发展需要将其经济腹地扩展到安徽、江西部分地区而在安徽省内城市中,马钢 是最具备与长三角对接条件的城市之一.首先这要基于马钢市的区位优势,它位于长江下游东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安徽 与长江三角洲的结合部、长江三角洲沿江产业带的西端,与长三角一衣带水人员交 往密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马钢与长三角间的通

11、道建设不断加快,这将明显加快皖 江地区与长三角的资金、人才、物资、信息交流,使得马钢融入长三角更加便捷.其 次,马钢作为以长江为纽带的皖江城镇带中的重要工业城市和次中心城市,是皖江城 镇带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同时作为我国十大钢铁工业基地之一,马钢市 经济基础较为雄厚,其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整个皖江经济带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 而且无论就经济综合实力还是发展水平在安徽省都位于前列,其国内生产总值、财 政收入等人均指标多年在全省排名第一,与长三角地区虽有差异但悬殊不大。鉴于 此,在“十一五”期间马钢市还将其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为在着力打造马一芜组合城市 的基础上,加强产业合作共同做大做强,实现与周

12、边城市产业互补,发挥重点产业 优势,加快形成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关联。培育壮大加工制造业,成为长三角加工 制造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加快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再从发展空间来看,相比 长三角的诸多城市和区域,马钢市的发展则显得相对滞后,但后发优势明显,这也为 马钢市今后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预留了一定的产淞发展空间和资源环境容量。1。42国际和国内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良好机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由于世界经济的减速以及跨国公司利润的大幅度滑坡,使得很多大公司开始寻找成本最低的制造基地,表现为当前部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逐 渐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给中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马钢地区具有 承接国际产业

13、转移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虽然外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本国或全球 运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服务质量上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在进入我国市场 后仍有很多先天不足之处,例如对国内市场了解不够,在形成一定规模前成本劣势 比较明显等等,他们也迫切希望能够在当地找到好的战略伙伴来解决本土化的困扰。 因此适时减少外商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开放的限制,必要时引进外资,与国外专业物 流企业合作将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式。相信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过程中马钢制造业物 流业的发展将面临良好的外部机遇。2。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提纲2。1供需视角下物流一体化资源整合模式的提出2。1.1物流一体化资源整合的一般模式2.1。2供需

14、视角下的物流一体化资源整合模式2。2供需视角下的物流一体化资源整合模式的内容2。2。1物流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整合2.2。2物流一体化组织网络整合2。2.3物流一体化信息网络整合结论供需视角下的钢铁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就是从物流供需双方关系的角度,把钢 铁物流服务供给组织和钢铁物流需求组织纳入一个网络整体,即钢铁物流供需网络, 从钢铁物流用户的需求出发,以分散在整个钢铁物流供需网络中、隶属于不同组织 的物流资源为对象,以钢铁物流服务组织和钢铁物流用户组织的联动和共赢为目标, 以构建物流服务供应链为手段,动态重组和优化配置钢铁物流资源,将钢铁物流服(完整)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 务供应链和钢铁产品供应链融合为一体化的钢铁供应链。图1供需视角下的钢铁物流资源整合模式1*二 3坷歇物流供制叫挹A信吏成魇金淹7图2钢铁生产企业主导的钢铁物流资源整合模式Aari i,r f: .=1/输现1-仓偕型1V|1 f 一. -牺缺信向平合拴业-,功能型物涂服务商111J11111in:!.配送垄1嫁仙.11钢快生产企业1产品物流眼务耳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