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74359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00537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74359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74359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74359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74359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74359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7435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74359(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 名词解释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 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 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 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

2、量,又叫做特征值参 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 是具体数据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 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 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3. 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 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

3、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 前提条件4. 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定义: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 性有规律变化的变量5. 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总体N :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 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特点: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总体性质由组成 的个体性质而定样本n

4、: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数目用n表示,又 叫样本容量。特点: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样本不同,统计方法不 同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6. 何谓次数、频率及概率次数f:随机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用f表示 频率:即相对次数,即某个事件次数被总事件除,用比例、百分数表示 概率P :又称机率或然率,用P表示,指某事件在无限管侧重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次数。 估计值(后验):几次观测中出现m次,P(A)二m/n 真实值(先验):特殊情况下,直接计算的比值 (结果有限,出现可能性相等

5、)7. 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参数:总体的特性称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二者关系:参数是一个常数,统计量随样本而变化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当试验次数=总体大小时,二者为同一指标当总体无限时,二者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参数的估计值8. 试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区别?9. 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着什么?17.0 千克 89.85厘米 199.2 秒 93.5 分是测量数据17 人 25 本是计数数据10. 说明下面符号代表的意义P反映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

6、,即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X反映样本平均数P表示某一事物两个特性总体之间关系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r 样本相关系数。反映总体分散情况的统计指标标准差s 样本标准差B表示两个特性中体之间数量关系的回归系数Nn第二章 统计图表1. 统计分组应注意哪些问题? 分类要正确,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为基础 分类标志要明确,要包括所有数据 如删除过失所造成的变异数据,要遵循3。原则2. 直条图适合哪种资料? 条形图也叫做直条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资料。3. 圆形图适合哪种资料 又称饼图,主要用于描述间断性资料,目的是为显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显示的资料多以相对数(如百分

7、数)为主4. 将下列的反应时测定资料编制成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直方图、次数多边形。177.5167.4116.7130.9199.1198.3225.0212.0180.0171.0144.0138.0191.0171.5147.0172.0195.5190.0206.7153.2217.0179.2242.2212.8171.0241.0176.5165.4201.0145.5163.0178.0162.0188.1176.5172.2215.0177.9180.5193.0190.5167.3170.5189.5180.1217.0186.3180.0182.5171.0147.0

8、160.5153.2157.5143.5148.5146.4150.5177.1200.1137.5143.7179.5185.5181.6最大值 242.2 最小值116.7 全距为125.5N=65 代入公式 K=1.87(N-1)2/5=9.8 所以 K 取 10定组距 13 最低组的下限取115表 2-1 次数分布表分组区间组中值(Xc)次数(f)频率(P)百分次数()23223820.03321922510.02220621260.09919319960.099180186140.2222167173160.252515416050.088141147110.171712813430

9、.055合计651.00100表2-2累加次数分布表分组区 间向上累加次数向下累加次数次数(f)实际累加次数(cf)相对累加次 数实际累加次数(cf)相对累加次 数2322651.0020.032191630.9730.052066620.9590.141936560.86150.2318014500.77290.4516716360.55450.691545200.31500.7714111150.23610.94128340.06640.98115110.02651.0011512110.0227. 下面是一项美国高中生打工方式的调查结果。根据这些数据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方式个制作一个条形图。

10、并通过自己的体会说明两种制图方式的差别和优缺点打工方式高二()高三()看护孩子26.05.0商店销售7.522.0餐饮服务11.517.5其他零工8.01.5左侧 Y 轴名称为:打工人数百分比下侧 X 轴名称为:打工方式 第三章 集中量数1. 应用算术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要注意什么问题?应用算术平均数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同质性原则。数据是用同一个观测手段采用相同的观测标准,能反映某一问题的同 一方面特质的数据。 平均数与个体数据相结合的原则 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原则2. 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个适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哪些资料?中数适用于:当一组观测结果中出现两个极端数目时

11、次数分布表两端数据或个别数据不清楚时 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代表值时众数适用于:要快速且粗略的求一组数据代表值时数据不同质时,表示典型情况次数分布中有两极端的数目时粗略估计次数分布的形态时,用M-M。作为表示次 数分布是否偏态的指标(正态:M = Md = Mo ;正偏:MMdMo;负偏:MMdMo)当次数分布中出现双众数时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成偏态 等距、等比量表实验平均增长率,按一定比例变化时调和平均数适用于工作量固定,记录各被试完成相同工作所用时间学习时间一定, 记录一定时间内各被试完成的工作量3. 对于下列数据,使用何种集中量数表示集中趋势其代表性更好?并计算它们

12、的值。 4 5 6 6 7 29 中数=6 3 4 5 5 7 5 众数=5 2 3 5 6 7 8 9 平均数=5.714. 求下列次数分布的平均数、中数。分组f分组f651353460430215562516508201145161594024107解:组中值由“精确上下限”算得;设估计平均值在35组,即AM=37;中数所在组为35, fM=34,其精确下限Lb=34.5,该组以下各组次数累加为Fb=21+16+ll+9+7=64分组f组中值d=(Xi-AM)/ifd65167666046252055657424508523244516472324024421243534370030213

13、2-1-21251627-2-32201122-3-3315917-4-3610712-5-35EN=157工 fd=-27X 二 AM+d X i二 37 + 27 X 5 二 36.14 N157Md=Lb+fMDXi=34.5+3436.65. 求下列四个年级的总平均成绩。年级一二三四x90.5919294n236318215200工n X90.5 x 236 + 91x 318 + 92 x 215 + 94 x 200解:X = j = 91.72T 乙 n236 + 318 + 215 + 200i6. 三个不同被试对某词的联想速度如下表,求平均联想速度被试联想词数时间(分)词数/分(Xi)A13213/2B13313/3C1325-解: C 被试联想时间25分钟为异常数据,删除调和平均数M = -_-_ = -_丿_ = 5.2H 111 23乂(+)NX2 13 13i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