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区杂草稻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00506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区杂草稻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稻区杂草稻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稻区杂草稻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稻区杂草稻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稻区杂草稻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区杂草稻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稻区杂草稻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尤国林;陈梅英 【摘 要】近几年,杂草稻在江苏省稻区已上升到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有害植物,且随 着少勉耕、直播稻与麦套稻等简易耕作栽培面积的扩大,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我 们对杂草稻的来源、传播途径、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危害性等进行调查分析,并 提出综合防控措施.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201-202) 【关键词】 杂草稻;发生规律;防控技术【作 者】 尤国林;陈梅英【作者单位】 江苏省射阳县种子管理站 射阳224300;江苏省射阳县良种繁育场 射阳 224300【正文语种】 中 文杂草稻又称红米稻、野稻、自生稻

2、等,在我国南方稻区较为常见,近几年它已上升 到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有害植物。由于杂草稻与农业生产上的栽培水稻亲缘关系相 似,难以通过化学除草的方法进行防除,因此其危害性不同于普通稻田杂草。随着 少免耕、直播稻与麦套稻等简易耕作栽培方式面积的扩大,杂草稻的危害呈逐年加 重的趋势,导致水稻的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射阳县自2006 年逐步出现直播、麦 套稻以来,杂草稻从零星出现到目前发生较为普遍,影响了水稻生产,引发了多起 种子质量纠纷。现就杂草稻的来源、传播途径、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危害性及综 合防控措施等进行技术总结。1.1 种子来源杂草稻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来源:一是我国南方热带稻区现有的与野生稻亲缘

3、相近的 杂草稻,在水稻育种南繁加代过程中零星混杂于水稻种子中;二是水稻育种南繁时 与野生稻发生零星的自然杂交,通过水稻种子的多代繁育,基因经过自交纯合产生 的变异类型,自然分离成与野生亲本性状相近的种子;三是地缘、亲缘关系较远的 籼、粳杂交或亚种间杂交导致性状分离;四是正常水稻落粒田间,自然的环境和生 理生化条件促使与野生稻有相近基因特性的水稻籽粒生存下来。1.2 传播途径1.2.1 杂草稻的初始发生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一是少量的杂草稻种子混于稻种中随 种子的调运、销售、使用而传播侵入;二是随着收割机械跨区、跨田块作业夹带杂 草稻种子传播;三是对田间变异株或杂草稻去除不彻底,特别是自留种田块让它

4、留 在田间混于种子中传播。1.2.2 杂草稻的再次发生以田间的自然落粒为主要传播途径这种传播方式,使得杂 草稻传播速度较快、繁殖率较高。多年连续采用少免耕、直播稻的栽培方式,杂草 稻将以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速率扩展危害。2.1 特征特性杂草稻具有正常水稻的特征特性,在幼苗期与正常栽培水稻长势长相没有明显区别 进入分蘖期以后逐步显现出它特有的性状,这时的杂草稻叶片较宽,叶色较淡,上 三张功能叶比常规粳稻长而宽;分蘖性很强,株型松散,根系发达,生长势较旺; 穗型较大,着粒密度较稀,极易落粒;生育进程较快,生育期比本地栽培粳稻早 7-10 d ,待田间水稻正常成熟时已落粒50%左右。粒色为黄褐色,粒型

5、稍扁宽、 略长,糙米表面呈暗红色或红褐色。杂草稻的种子具有休眠性和对环境有较强的适 应性,落入田间的稻粒能在自然恶劣的环境中越冬并保持较强的生活力,具有野生 稻的特性。2.2 发生规律 杂草稻的发生虽然与种子的初始侵入有关,但逐年危害加重乃至造成严重减产与耕 作制度和栽培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危害程度的结果分别为:连年稻作水旱轮 作;免耕浅旋耕深耕;麦套稻直播稻机插秧、抛秧、移栽秧。导致上述不 同危害程度的原因是:杂草稻着粒松易自然落粒,加之收割时外力的作用落入田间, 经多年繁殖积累数量逐年增加,危害逐年加重。麦套稻和直播稻不旋耕或浅旋耕, 让杂草稻保留在了地表,且播后处于较长一段时间田间湿润

6、状态,这样就为田间累 积的杂草稻出苗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杂草稻的田间分布,一般田边多于田间,且不均匀,以群落分布为主,这与机械操 作落粒和自然落粒分布状况有关。3.1 杂草稻的危害性3.1.1 导致产量下降 由于杂草稻生命力和生长势强,与栽培稻争肥、争光、争空间, 具有杂草的特性,严重影响和抑制周围正常水稻的生长,而造成水稻减产。根据调 查,直播稻田每平方米分别有1株、3株、5株的杂草稻时,水稻产量分别降低1.62%、7.4%、13.3%。射阳县54 000 hm2水稻,杂草稻零星发生的14 000 hm2,占25.9% ;发生率达0.1% 1%的30 000 hm2,占55.5% ;发生率

7、达 1% 3%的 7 000 hm2,占 13% ;发生率超过 3%的 3 000 hm2,占 5.6% ;累 计减产稻谷3 150 t。3.1.2 影响稻谷品质杂草稻的米适口性差,品质低劣,对射阳县优质大米品牌产生 负面影响,大米加工企业对杂草稻(红米率)达到0.1%的水稻,实行拒收或降价 收购,也损害了农民种稻效益。3.1.3 引发种子质量纠纷杂草稻的来源与传播途径较为复杂,目前很多农民把杂草稻简单地归咎于商品种子,2012年射阳县因杂草稻引起的种子质量纠纷就多达5 起。3.2 杂草稻的综合防控措施3.2.1 保证种子质量种子生产企业和种子管理机构要对水稻种子生产全过程进行监 控,从源头上

8、杜绝种子中的杂草稻。水稻种子繁育不得选用前茬有杂草稻的田块作 基地,不得采用麦套稻、直播稻等栽培方式;种子田成熟期严格进行田间质量确认, 凡是田间杂草稻超过万分之一的田块一律不得作种子收获;种子销售前,要通过剥 壳出糙检测“红米”,防止夹带杂草稻的种子批流入市场。3.2.2 改进栽培方式实行水旱轮作,减少田间杂草稻的基数;栽秧前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进行深耕10cm以上,使杂草稻种子深埋土下;积极引导农民淘汰落后的麦套稻、直播稻种植方式,推广集中连片种植与机械插秧、抛秧的稻作技术,插秧 后保持一段时间水层,从而营造对杂草稻生长不利的环境条件。3.2.3 搞好田间防除对深耕整地后的移栽秧、抛秧、机插秧,活棵(至少5叶)以后,使用18%苄嘧乙草胺可湿性粉剂600 g/hm2进行防控,施药后保持3 5 cm水层57 d,能杀死或抑制残留田间杂草稻的幼芽和幼苗。田间发现杂草稻要 及时拔除带出田外,做到拔早、拔小、拔尽,减少杂草稻自然繁殖扩散的机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