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0045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一章生物学一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b、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除病毒外,生物就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就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2、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与实验就是进 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4、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 流注意: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a、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

2、作用就是对照。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 ,对照组 不做处理。b、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二上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条件都应相 园,并控制在适宜状态。5.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与作用粗准僵绵准煨转换经致物价通光孔c、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结果耍取平均值,目的就是提高数据的必载物台一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 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一上端安装 S,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一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一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 回。细准焦螺旋一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与物镜一目镜就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就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一上面有大小不等

3、的圆孔,叫世里。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 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一面就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就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对光: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白亮圆形的视野。(用低倍镜对光,选择合适的光圈并调节反光镜来调节光线)观察: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调镜筒细观赏,瞧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十归箱。7、注意事项a.镜头的选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目镜5X 物镜50X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5 X

4、 50=250倍b. 对光光线强时,用小光圈与平面镜;光线噫时,用大光圈与凹面镜(聚光作用)、c、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找到细胞,再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 晰,在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后,只调细准焦螺旋即可瞧到物像。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变小,变暗,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d.找标本移动原则:标本的移动方向与我们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镜方向就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如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细胞,要移到中央来,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在 显微镜中成的像就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易考易错考点:当活动目镜与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始终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5、物位上。8、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血涂片、有丝分裂装片、叶片结构的切片)玻片标本三种:装片、切片、涂片 装片:用生物体整体,或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材料制成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 涂片:将液态的生物实验材料涂在玻片上制成的玻片标本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 与 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 等。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 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生物因素就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她种类的生物。2.a、生物之间复杂的关系(生物因素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6、例:七星瓢虫捕食虾虫,就是捕食关系。稻 田里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关系。大豆与根瘤菌就是共生关系。菟丝子与大豆就是寄生关系。)b、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蜕螂消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 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通气与增加土壤肥力, 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彪 态与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与行为等各个方面。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保护 色等;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鸟

7、类迁徙、 夏眠等。第三章生态系统与生物圈1 .生态系统的组成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组成:牛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牛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态系统的成分缺一不可。2 .生态系统的类型:湿地、森林与海洋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就是“地球之肾”。森林生态系统就是“地球之肺”。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之间不就是孤立的,而就是密切联系的。3、生物圈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

8、的生态系统 ,也就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 水圈、岩石圈的上 层。生物圈就是人类与其她生物的共同家园。第三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第四章绿色植物就是有机物的生产者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暗处理(目的就是: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一遮光处理(目的:对照, 使该处不进行光合隹用,注意叶片遮光处要上下两面遮光,一般认为遮光处为对 照组)一放光照处3-4小时一去黑纸片一酒精脱色【酒精要隔水加热,目的就是羟 解吐illL(使现象更明显)1 一漂洗一加碘液一观察颜色变化 (遮光处不变蓝色, 未遮光处变蓝色)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表达式: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

9、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肚就是其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 官。光二氧化碳小水有机物+氧气叶绿体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与水)、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主要就是淀粉)与氧气】实质:光能二化学能(能量转变);无机物-有机物(物质转变)即:合成有机物、储 存能量意义:植物自身需要;人与动物最终的食物来源与氧气来源应用:“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温室里增施“气肥”(二 氧化碳)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使蔬菜早熟丰产。3、叶的结构与功能, 表面:(包括上表皮与下表皮);,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起保 护作用1J保卫细胞:半月形,中间的成对存在,含叶名体,中间的孔隙叫气

10、孔,叶肉:作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较多、I y海棉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里面含叶绿体较少、叶脉:庐撑作用:含网状脉与平行脉%有输导作用导管一一运输水与无相盐筛管一一输送有机物注:气孔不仅就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就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4 .根:生长在土壤中,起固定植株,吸收水分与无机盐,以及贮存养料的作用伸长区细胞壁薄,内有较小的液泡,细 胞能伸长,就是生长最快的区。分生区细胞体积小呈正方形,细胞 大,具分裂能力。根冠细胞排列不整齐,在根尖最前端 起保护作用。成熟区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细胞内有大 的液泡,就是吸收水分与

11、无机盐的主要部位。(1)植物吸收水分与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根的最尖端到生长根毛的区域)的 成熟区。根尖的结构由顶端向上依次就是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伸长区(长 长)与成熟区(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根的长度不断增加的原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伸长 区的细胞不断成长,体积增大5 .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与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就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无机盐作用缺少表现氮长叶叶色发黄,生长迟缓磷长果植株呈现紫红色斑点钾长茎叶子边缘像火烧一样,干枯根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1)周围水溶液浓度 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2)周围水溶液浓度 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12、细胞失水。6、应用: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植物失水)、土壤干旱导致的植物萎焉 现象(植物失水)、带土移栽植物(保护根尖及根毛)第五章人体的物质与能量来源于食物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六类营养物质:糖类(最主要供能物质)、脂肪(备用能量)、蛋白质(细胞重要组 成成分)、生(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无机盐与维生素。(膳食 纤维被称为无七营养素)2)人体内三大主要供能物质:健为、胆如 蛋白质。(也就是大分子有机物,需要 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就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直 接吸收。)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

13、(夜晚瞧不清东西)、干眼症等。(鸡蛋、猪肝)缺乏维生素Bi: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i缺乏症。注意与脚癣的区别,脚癣就 是一种真菌引起的传染病,也称脚湿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等。(谷类、猪肝)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蔬菜、水果)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V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与骨质发育。(鱼肝油、猪肝)4)缺铁引起贫血(猪肝)。缺钙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缺碘得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月中)(海产品、豆制品等)2、鉴定食物成分的方法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蛋白质高温会凝固,蛋白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臭味。脂肪能在纸片上留下“油斑”。3 .营养合理的食谱的构成1)应摄入最

14、多的食物就是淀粉类物质,青少年应该多补充蛋白质。2)养成良好的 饮食习惯: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饮食 要定量3)早上与中午都要吃饱吃好,晚上要吃少。早中晚能量比3:4:34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系统就是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 成的。消化道就是一条长长的管道。包括口腔(牙齿就是最硬的器官)、咽 (食物、空气的共同通道)、食道(食物 的通道)、胃(暂时贮存食物,通过蠕动 搅磨食物)、小肠(食物消化吸收的主 要部位)、大肠、肛门。2)消化腺可分为两类:有的就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 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有的就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 腺体,如肠腺、胃腺。

15、吸幌 m律率 疝.尽乐怛空素 :兄乳国RS(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肝脏具有解毒作用;肝脏就 是人体最大的腺体。)(1)消化的过程:(淀粉、蛋白质与脂肪E 小肠初步消化最终消化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建白质f多肽*氨基联、T八YJ胃 小肠初步消化最终消化5 .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脂肪一脂肪彳源粒一甘油+脂肪酸(消化开始与最终都在小肠内) 由此可见,小肠就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2)吸收的部位:置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与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与 部分维生素。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 与维生素。就是消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3)小肠的结构中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最长,56米 有皱裳与小肠绒毛,增大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 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薄、都就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有利于营养的吸收。第六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