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004092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二、教学准备1、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完成读书笔记。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共同讨论的话题,再由老师进行综合。3、每个小组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完成一段文字描述。三、教学流程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班级读书会。在这一节课里,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在书中徜徉,在故事中主人公对话;同时一位作家;欣赏一些优美的语言。好书如挚友。城南旧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许多同学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很多同学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更可贵的是在同学们的笔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内

2、心的感动,你们生命的成长。我期盼着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一)、“我们一起猜一猜”1、教师说出对作品中一段文字描述,让学生猜猜人物的名字。2教师从学生小组精选出一些精彩的关于人物形象的文字描述,由每组代表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来猜猜看。3、简介林海音: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3、”。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二)、人物点评1、林海音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描述了大大小小好几个人物,其中最最惹眼的、最让你感兴趣的人物是谁?2、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你认为他们什么地方打动了你?3、在小英子,妞子的身上,你学到了些什么?4、走进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它满含

4、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染病在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

5、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5、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所在,我们可以把书中的每个人物形象进行自由的联想,仿佛感受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从书里面走出来,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合上这本书,有熟悉的面孔、有清晰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有了这样的感受就证明我们读懂了这些文章。(三)、真情感悟1、(出示)谈一谈,你读了这本书以后,对你最大的感悟和启发是什么。2、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悟。3、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4、学生交流自己的人生格言。读了一本书,孩子们觉得自己也似乎与书中的人物一样,一同成长,一同成熟。如此丰厚的人生感悟,也许是一个人用一生也无法体验得到的,

6、但是我们的孩子却能在阅读中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本有形的书,却创造出无限大的阅读时空,这不得不说一一最是书香能致远。(四)、精彩回放(朗读篇)1、刚才,似乎来走进了城南旧事,走进了小英子,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精彩的片断,怎么样?2、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和着音乐读给大家听,并适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在音乐所烘托出的是幽怨的又是倔强的、是温情的又是充满希冀的氛围中,孩子们将书中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进行了“精彩回放”。我和大家一一回味着人物的心路历程,心也随之激荡着、感动着(五)、“推而广之”(推荐篇)1、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里面,我想这本

7、书带给我们的东西也许是很多很多的。我们常说好书共享,所以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推而广之”(出示)2、向爸爸妈妈推荐这本书。3、教师向学生推介林海音的其他作品。让成人了解孩子,让孩子学会感动。这就是我们向别人推荐的初衷。草房子、教材分析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二、学生分析对于今天衣

8、食无忧的孩子来说,缺少人生的历练,使他们的性格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缺陷。面对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对他人的漠视和对人生的无谓。而草房子为他们搭建起的精神殿堂,能真正唤醒他们心底的人文情怀,使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他们真正学会感动。当然,这部凝重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好在我们班级的学生已经阅读过不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扎实的阅读能力,为阅读草房子打下了基础。三、设计理念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认为:阅读是读者个性化和社会化行为统一的过程。所谓“缘文会友”不单

9、指与作者会友,还指与其他读者会友。开展“班级读书会”,通过学生群体间的“合作性阅读”来达到阅读学习共同的目标指向,明确的阅读分工和互补的阅读心得交流这样一个状态,才能真正落实“缘文会友”的理念。有一个评论家说过:陈述一部作品的意义就是交待自己的阅读感触。为了让这样的交流多一些自由,少一些约束,我试着借鉴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这一谈话栏目的某些运作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袒露心声,积极创设一个自由、平等、互动的平台。四、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五、教学准备1、学生阅读草房子,完

10、成读书笔记。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共同讨论的话题,再由老师进行综合。3、每个小组选择书中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完成一段文字描述。4、多媒体课件制作。六、教学流程(一)、“猜猜看”1、教师说出对作品中细马的一段文字描述,让学生猜猜人物的名字。2教师从学生小组精选出一些精彩的关于少年儿童形象的文字描述,由每组代表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来猜猜看。(二) 、“心心相印“(人物篇)1、曹文轩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描述了大大小小二十几个人物,其中最最惹眼的、我们最感兴趣的也就是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在这些少年儿童形象中,你最喜欢哪一个?2、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儿童形象,你认为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在这么多人当中,你有没

11、有找到自己的影子?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些什么?4、刚才我们通过闲聊,似乎来到了草房子,来到了油麻地小学,那么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似乎细马正带着我们去放羊,我们似乎和杜小康来到了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我们好像又跟着桑桑去玩了一些我们从来没有玩过的游戏!也许我们还会陪着纸月走过山路,从板仓走到油麻地小学。就让我们一起去油麻地小学,怎么样?(朗读描写麻油地小学的文字,齐读)来到了油麻地小学,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呢?(三) 、“真情告白”(感悟篇)1、刚才我们每一个人都和书中的人物有了心心相印的对话,我记得我们同学在读书笔记上这样写道:读了这本书,我似乎也和这些小孩子一样,一同成长,一同成熟。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

12、,我们每个人在心中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感悟,对你今后的道路、对你们现在有着一些启示。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真情告白”(出示)谈一谈,你读了这本书以后,对你最大的感悟和启发是什么。2、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悟。3、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4、学生交流自己的人生格言。读了一本书,孩子们觉得自己也似乎与书中的人物一样,一同成长,一同成熟。他们流露出了对人物不平凡的经历背后的诸多人生感悟,因而完全沉浸在曹文轩所营造的温馨的精神殿堂中。如此丰厚的人生感悟,也许是一个人用一生也无法体验得到的,但是我们的孩子却能在阅读中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本有形的书,却创造出无限大的阅读时空,这不得不说最是

13、书香能致远。(四) 、精彩回放(朗读篇)1、大家的感悟是非常多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还沉浸在草房子为我们营造的这个温馨的村庄里呢!这本书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曹文轩为我们描述了很多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而且描写得非常细腻,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三个版块:“精彩回放”(出示)在这么多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段落里面,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读给我们听听。2、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和着音乐读给大家听,并适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在音乐所烘托出的是幽怨的又是倔强的、是温情的又是充满希冀的氛围中,孩子们将书中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进行了“精彩回放”。我和大家一一回味着人物的心路历程,心也随之激动着、感动着(五) 、“推而广之

14、”(推介篇)1、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里面,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也许是很多很多的。我们常说好书共享,所以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推而广之”(出示)2、向爸爸妈妈推荐这本书。3、教师向学生推介曹文轩的其他作品。让成人了解孩子,让孩子学会感动。这就是我们向别人推介的初衷。课前准备:阅读记录表阅读记录表姓名()年()班阅读本书的时间()年()月这本书背景资料作者:画者:出版社:得过的奖:本书的主要人物1姓名(),特点()2姓名(),特点()3,姓名(),特点()4,姓名(),特点()所有角色中,我认为写得最好的是本书情节的简要分析1最紧张的一段:2最有趣的

15、一段:3最令我回味的一段:4有些乏味的一段:5我看不懂的地方:我想和大家讨论的地方如果要我选择一段来朗读,我选:我会选择哪一段?(用笔勾出)在()页我会帮助本书设计几句广告词班级读书会教案三国演义导读【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四大名著已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三国演义都很感兴趣,对三国演义中的任务、战术运用耳熟能详。而且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分析课文情节,分析人物个性能力,因此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自己去分析,掌握课文及人物。【教学设想】三国演义这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之一。但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因此,我决定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但它是一部长篇小说,要完全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两堂课上,只是简单介绍这部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价值,了解它的艺术魅力,并通过片段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