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00394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生活自理才能,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进步学生的生活自理才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进步学生独立意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活动过程:一、自由讨论。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把戏围巾”。看到这个主题,你会想到些什么呢?小组共同交流,互相讨论。二、小品表演。按照课前老师说明的要求,每小组派成员上台表演自排的有关生活自理的节目。表演完后,老师加以点评,适时提出生活中注意的事情。三、共同交流。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相信自己,生活小事自己来做。像穿脱衣鞋、洗漱清洁、铺床叠被、整理文具、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摆放碗筷等生活技

2、能,都是你们应该做到的。当你们在父母的鼓励、示范和协助下、最后独立完成时,“我长大了!”“我很能干!”这样的美妙感觉会油然而生,因此,生活自理的训练也是你们面对挑战、验证才能、得到肯定的过程,能充分激发你们的自信心。二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让你们有自主感,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告诉你们,小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空间床、抽屉、书柜和房间,有自己安排的权利和义务。铺床、叠被、整理书桌、清扫房间,保持整洁是你的义务,而怎样装饰和摆设也是你的自由,父母可以提建议但不可干预。在时间安排上也可以有自己的一些权利,比方晚上睡觉前的游戏时间,在不影响正常休息的前提下,可

3、以自己安排活动内容,决定各项活动时间的长短和先后。只要安排合理,家长就应该予以尊重。三把戏系围巾1.图片范解系围巾2.学生上台表演3.学习系围巾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2活动目的:1、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2、理解故事,记住短句“先绕一个圈,两头穿插绕一绕,拉拉紧”。3、进步动手才能、生活自理才能。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在活动中将幼儿得意的一面展现出来。活动准备: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故事图片,短绸带人手一根,幼儿鞋带的鞋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故事一双有蝴蝶结的鞋1、老师有表情的完好讲述一遍故事。2、结合挂图,老师边讲述边提问。1开场,妈妈为什么不给佳佳买这双有蝴蝶结的鞋?2

4、佳佳是怎样学习扎蝴蝶结的?3到了佳佳的生日,妈妈真的给她买了这双有蝴蝶结的鞋,佳佳是怎样穿好这双这双鞋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借此复习前面的短句。3、学扎蝴蝶结 发给幼儿人手一根短绸带,练习扎蝴蝶结。提醒幼儿根据短句,运用正确的方法。先绕的两个圈要小一些,穿插的也要小,不要拉紧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4、娱乐活动 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扎在食指上,颤抖食指模拟蝴蝶飞动。二、学系鞋1、讨论:早上,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系鞋带的?2、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一次,激发幼儿学习鞋带的愿望。3、引导幼儿根据扎蝴蝶结的经历,学系鞋带。鼓励才能强的幼儿帮助才能弱的幼儿,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4、

5、比一比,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活动延伸:在区角中增设自理区,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或可穿鞋子的娃娃,可让幼儿继续学习系鞋带。活动反思: 1、循序渐进,巧妙过渡。系鞋带是一项幼儿较难掌握的技能,练习时幼儿往往会因为枯燥难学而失去兴趣,扎漂亮的蝴蝶结却是幼儿乐于学习的。该活动从让幼儿听故事开场,先学主人公扎蝴蝶结,再迁移至学系鞋带,如此循序渐进,巧妙过渡,幼儿愿意学,有兴趣学。2、以语言指导行动,且贯穿整个学习活动。故事中的短句实际上把系鞋带的方法详细详细地表达出来,而且念起来象儿歌般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幼儿乐于承受。在整个活动进程中,老师充分发挥了这一指导语的作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3、教育、保教并

6、重。活动一是一次正规的教育活动。活动二那么是保教方面的学习内容。整个活动,教育是为保教效劳,保育中又有教育的成分。两者互相联络、互相促进。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活动延伸非常必要,因为幼儿动手才能、自理才能的进步,绝非一两次学习活动所能到达的,必须在平时屡次练习、稳固。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3活动目的:1尝试利用打蝴蝶结的方式系鞋带。2通过活动,感受自己长大的快乐。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才能。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在活动中将幼儿得意的一面展现出来。活动准备:一人一双有鞋带的鞋子;奖励小贴贴假设干 活动过程:一、引题,激发兴趣。老师出示一双系着鞋带的漂亮鞋子,提问:小朋友,你们穿过有

7、鞋带的鞋子吗?你们为什么不穿呢?不会系鞋带那今天老师来教你们怎么系鞋带,好吗?二、学习系鞋带的方法。1请一名会系鞋带的幼儿上来示范系鞋带。师:我们来看看,_小朋友是怎么系鞋带的。你们觉得他厉害吗?他刚刚是怎么系鞋带的?2老师讲解系鞋带的方法。师:先打一个结,然后将两边的鞋带都绕成一个圈,右边的圈圈绕过左边的圈圈,最后打个结。3老师带着幼儿共同学习系鞋带。4幼儿自己系鞋带。三、系鞋带比赛。师:我们如今来进展系鞋带比赛,看看谁系得又快又好。活动反思:在幼儿园,我们发现,鲜少有小朋友穿有鞋带的鞋子,在与家长交流后得知,家长觉得如今很多鞋子都不用系鞋带,所以家长觉得不必要给自己制造费事教孩子系鞋带,只

8、要买没有鞋带的鞋子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孩子已经进入大班最后一个学期,马上就要上小学,系鞋带对孩子们来说是必需要掌握的一个技能,所以我就决定在幼儿园让孩子们掌握这项技能。考虑到很多孩子没有系鞋带的鞋子,因此,我让孩子们带一双有鞋带的鞋子,不一定是自己的。同时也是考虑到在学习过程中,别人的鞋带比拟好系,而给自己系鞋带就要难一点在活动进展中,我通过同伴示范先引起孩子们浓重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会系鞋带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然后我就将系鞋带的方法以最简单的方式教给孩子。虽然我觉得系鞋带很简单,通过这两个步骤孩子们应该都可以学会,但在施行的过程中我却发现幼儿才能有所差异,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系鞋带还是有一

9、定难度的,必须通过老师手把手地教。可是老师毕竟只有一个,那么多孩子如何教得过来。此时,我灵机一动,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将幼儿分成6组,每组内半数幼儿已经学会,请已经掌握的孩子教没有掌握的孩子,而且我还制定了一个规那么:必须组内所有成员都学会了,这一组的孩子才算成功,才能共同受到奖励。如此一来,教的孩子们也很卖劲,虽然他们也有所抱怨:“我已经教了_很多遍了,可是他还是不会。”但是只要老师一提出:“可是假如没有把他,你们都没有奖励了。”孩子们又来了劲,继续认真地教了起来。结果用了将近10分钟的时间,所有的孩子居然都学会了系鞋带,这是我所没有预期到的。我意识到,利用奖励机制,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本

10、领,这个方法是比拟有效的,他不仅可以运用到这里,还可以运用到其他地方,如折纸、吃点心等等,相信这个方法可以减轻老师的辅导任务吧!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4情境目的:1、尝试在儿歌的帮助下,学习系鞋带。2、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增强自我效劳的才能。情境创设:为每个幼儿准备一根鞋带;穿有鞋带的鞋来园。活动施行:1、欣赏故事系鞋带。提问:你会系鞋带吗?故事里的宝宝是怎么学会系鞋带的?2、学习系鞋带的儿歌及方法。两个好朋友,穿插握握手,变个兔耳朵,穿插拉拉手。3、幼儿练习系鞋带。1请幼儿每人拿一根鞋带,反坐椅子,在椅背横械上练习打蝴蝶结。注意一步一步地练习2请幼儿俩俩配对,将鞋带解开,互相帮助系鞋带。3表

11、扬鞋带系得好的幼儿。系鞋带主题班会教案5活动目的一:让孩子们根本掌握系鞋带的方法和步骤。二: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父母分担,在活动中,能互相帮助,领略团队的力量。三:可以锻炼孩子的手指灵敏度。四:开展幼儿的观察比拟才能。五:幼儿能积极的答复下列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才能。教学重点、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孩子掌握系鞋带的详细方法,如何去带动孩子的兴趣,主动去尝试系鞋带,加强孩子们的耐心,克制为难情绪。活动准备小白兔采蘑菇的音乐,小白兔头饰一个,大号的红色鞋子一双,闪光纸制作的鞋子数只,鞋带数根。活动过程1,播放小白兔采蘑菇的音乐。老师扮小白兔,穿着红色的大号鞋子有一只没系好鞋带,摇摇摆晃

12、的给孩子们打招呼,摇摆的动作是为了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2,随着成心的摔倒,音乐停顿,老师大哭,再次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红色的鞋子上,老师提问,让孩子们去发现问题的所在,有孩子发现真正的问题时,抓住这个契机,3,提问,假如鞋带没系好,会是什么样子,让孩子们自由的表演,互相模拟滑稽可笑的样子。4,引发怎样去系鞋带?5,通过儿歌和讲故事的形式,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怎样系鞋带?老师边念儿歌边示范系鞋带两条小虫子,转山洞,变呀变,变成两只兔耳朵,折呀折,绕一绕,弯一弯呀,拉亚啦,拉出蝴蝶飞飞飞!6,分发材料,分组练习,让孩子们反复的练习,让他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发扬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7.展示区,比比看,哪一组的鞋带最漂亮活动延伸:可以带着孩子们用手指穿着鞋子进展角色游戏的表演;还可以用废报纸来制作鞋带和鞋子。教学反思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有以下几点缺乏:第一:在选择材料时,不够新颖,应采取和孩子们一起用废旧报纸制作鞋子,这样他们更能提快乐趣;第二,教学活动的思维不够巧妙,详细的细节,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乃至整个活动有些按部就班的感觉;第三,在情感方面的引导有些欠缺,未能带动孩子和激发孩子去学会生活自理的兴趣。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