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考试大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98424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考试大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解剖学考试大纲一、骨学1. 掌握全身骨的分部、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2. 了解椎骨一般形态,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3. 掌握胸骨角的概念和意义4. 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翼点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颅底主要孔裂的名称及其穿经结构5. 了解新生儿颅的形态特征及其出生后的变化6. 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和分部7. 了解下肢骨的组成和分部二、关节学1.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辅助装置2. 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3. 掌握脊柱整体的形态、生理性弯曲及其运动4. 了解胸廓的组成及其功能5.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6. 掌握骨盆的构成、形态及其分部,了解男、女性骨盆的区别7. 掌握

2、髋关节、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三、肌学1. 骨骼肌的形态、构造2. 了解背肌浅、深层各肌的名称、位置及其主要功能3. 了解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4. 掌握膈的形态、分部、裂孔的名称及其穿经结构5. 了解腹前外侧壁各肌的名称、位置、排列关系和作用,掌握腹直肌鞘、腹股沟管的组成和内容6. 了解胸锁乳突肌的形态、起止和功能,掌握斜角肌间隙构成及其穿经的内容7. 了解上肢肌的配布、名称及各肌群的主要作用8. 了解下肢肌的配布、名称及各肌群的主要作用四、神经系统1. 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分类,掌握神经系统的主要常用术语(一)中枢神经系统1. 掌握脊髓的位置、形态和脊髓节段的概

3、念;了解脊髓内部结构概况2. 掌握脑干的分部,了解外形和脑干的内部结构概况3. 掌握小脑的位置、分叶和功能4. 了解间脑的分部、各部的外形及间脑的内部结构概况5. 了解大脑半球的分叶、重要沟回及其功能;掌握脑基底核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内囊的位置和分部;掌握大脑皮质的主要功能区6.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觉传导路和锥体系7. 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及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硬脑膜窦和珠网膜粒的概念8. 掌握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9. 了解脑动脉的来源和它们主要的分支和分布;掌握大脑动脉环的构成及其功能意义(二)周围神经系统1. 了解周围神经系的组成2. 掌握脊神经各丛的组成、位置及

4、主要分支的名称和分布概况3. 了解胸神经的分布特点4. 掌握脑神经的名称、连脑位置和进出颅的位置,脑神经的主要分支名称及分布概况5. 掌握内脏运动神经的组成及其低级中枢的位置;了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五、感觉器官1. 掌握角膜、巩膜、睫状体及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2. 掌握眼球折光装置的组成及其功能3. 掌握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4. 了解泪器的组成及泪液的排出途径5. 掌握运动眼球的肌肉的名称和作用6. 了解鼓室六壁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7. 掌握咽鼓管的形态及婴幼儿咽鼓管的特点8. 了解内耳的组成,掌握骨、膜迷路的构成六、脉管系统1. 了解脉管系的组成、心血管系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

5、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组成和功能3.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各腔的形态结构;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心的血供;了解心包、心包腔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4. 掌握动脉导管的概念及其演变5. 了解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6. 掌握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名称及其分布,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的名称,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的名称,上肢动脉主干的名称,掌浅 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腹主动脉的分支名称(腹腔干、肠系膜上和下动脉)、分支及分布,子宫动脉的行程,下肢动脉主干的名 称7. 了解上腔静脉系的组成、属支及收集范围8. 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9. 了解下腔静脉的组成、属支及

6、收集范围10. 掌握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其临床意义11. 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其特点,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主要侧支循环途径及其临床意义12. 了解淋巴系的构成及配布特点13. 掌握胸导管的行径及收纳范围14. 了解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纳范围15. 了解头颈部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收纳范围,腋淋巴结分群、收纳范围及其临床意义,腹股沟淋巴结的分布及收纳范围七、呼吸系统1. 了解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2. 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3. 掌握喉的构成、喉腔的分部4. 掌握左、右支气管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5. 掌握肺的形态、构造和分叶6. 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

7、念、壁胸膜的分部、胸膜隐窝及其临床意义7. 了解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8. 了解纵膈的概念及其分区八、消化系统1. 了解舌的形态和构造,掌握舌乳头的形态分类及其功能2. 了解乳牙和恒牙的名称、牙式和出牙时间,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3. 掌握三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和腺导管的开口部位4. 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点5. 掌握食管的形态、分部、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6. 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7. 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分部及各部的主要构造8. 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点9. 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其形态特点10. 掌握阑尾的形态、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11. 了解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12. 了解

8、直肠的位置、形态和构造13. 了解肝的形态、位置及其功能14. 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15. 了解胰的形态和位置九、泌尿系统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2. 掌握肾形态、位置和构造,肾的被膜及肾的固定装置3. 掌握输尿管的分部、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4. 了解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掌握膀胱三角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十、生殖系统1. 了解男、女性生殖系统组成2. 掌握睾丸的形态、位置及其功能3. 掌握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精索的构成4.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及其临床意义5. 掌握精子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6. 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其功能7. 掌握输卵管的分部及其意义8.

9、 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十一、腹膜1. 了解腹膜、腹膜壁层和脏层配布,掌握腹膜腔的概念2. 了解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和网膜囊的位置3. 掌握各系膜的名称、位置4. 掌握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十二、内分泌系统1.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及其功能2. 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胸腺、松果体的形态及位置及其功能生理学考试大纲一、绪论1. 兴奋性(1) 兴奋性的概念;(2)阈值的概念2. 人体与环境(1) 外环境的概念;(2)内环境的概念;(3)稳态的概念3. 人体功能的调节(1)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2)反射的概念及结构基础;(3)反馈的概念二、细胞的基本

10、功能1.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功能(1) 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入胞和出胞;(5)细胞膜进行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 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的机制;(2)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的机制;(3)动作电位的传导与局部电流3.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 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和特点;(2)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3)骨骼肌的收缩形式;(4)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三、血液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 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特性;2. 血细胞(1)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2)白细胞的功能;(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3. 血液凝固与纤

11、维蛋白溶解(1) 血液凝固的概念和过程4. 血量和血型(1) 血型的概念;(2)AB0血型系统;(3)输血原则四、循环1. 心脏生理(1)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生理特性(3)心动周期的概念(4)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5)心室舒张与充盈过程; (6)评价心功能的指标; (7)影响心泵血功能的因素;2. 血管生理(1) 血压的概念;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形成;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4)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的概念(5)微循环的概念; (6)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 (7)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2)心

12、血管反射:降压反射的概念,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3) 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升压素4. 器官循环(1) 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 (2)冠脉循环血流量的调节五、呼吸1. 肺通气(1)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2. 呼吸气体的交换(1) 气体交换的原理; (2)气体交换的过程; (3)影响肺换气的因素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 氧和二氧化碳的结合运输; (2)血氧饱和度的概念; (3)氧解离曲线的概念及影响因素4. 呼吸运动的调节(1) 肺牵张反射; (2)呼吸的化学感受器反射六、消化与吸收1. 概述(1)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13、; (2)消化的方式; (3)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4)消化液的功能2. 口腔内消化(1) 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3. 胃内消化(1)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胃的运动形式; (3)胃排空的概念4. 小肠内消化(1) 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3)小肠的运动形式5. 大肠的功能(1) 排便反射6. 吸收(1) 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7.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2)胃肠激素的概念; (3)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七、能量代谢和体温1. 能量代谢(1) 能量代谢的概念; (2)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 (

14、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4)基础代谢的概念2. 体温及其调节(1) 体温的生理变动; (2)人体的产热器官和散热部位; (3)人体的散热方式; (4)体温调节的概念八、排泄1. 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1) 肾血液循环的特点;(2)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2.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 肾小球滤过作用的概念;(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作用各种物质的重吸收;肾糖阈的概念;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4)H+、NH和K+的分泌34. 尿的浓缩和稀释作用(1) 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5. 尿生成的调节(1)血管升压素的来源、作用机制及分泌的调节; (2)醛

15、固酮的来源、作用机制及调节6. 血浆清除率(1)血浆清除率的概念; (2)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7. 尿液及其排放(1) 排尿反射九、感觉器官1. 概述(1)感觉器官的概念;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 视觉器官(1)眼的调节; (2)眼的折光异常; (3)眼的感光功能; (4)暗适应与明适应的概念; (5)视敏度的概念; (6)视野的概念3. 听觉器官(1)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2)内耳的感音功能; (3)听阈和听域的概念4. 前庭器官(1) 前庭器官的功能5. 其他感觉器官十、神经系统1. 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 (2)突触的概念; (3)突触传递的过程; (4)神经递质的分类;(5) 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6) 中枢抑制2.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投射系统; (2)痛觉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