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CA6140拨叉工艺规程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98364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6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CA6140拨叉工艺规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毕业设计(论文)CA6140拨叉工艺规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毕业设计(论文)CA6140拨叉工艺规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毕业设计(论文)CA6140拨叉工艺规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毕业设计(论文)CA6140拨叉工艺规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CA6140拨叉工艺规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CA6140拨叉工艺规程设计(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4 1 零件的分析511 零件的作用512 零件的工艺分析52 工艺规程的设计621 毛坯的制造形式622 基准面的选择6221 粗基准的选择6222 精基准的选择623 制定工艺路线6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8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83 绘制零件图和编制工艺卡2631 绘制零件图263. 2 编制工艺文件264 夹具设计28 41 问题的提出2842 夹具体设计28421 定位基准的选择28422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28423 定位误差分析30424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305 结论326 致谢337 参考文献34前 言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完成了大

2、学四年的全部课程,并在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本专业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工作作风。毕业设计是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自己的设计课题,在毕业实习期间认真调查研究、搜索资料。 本次设计是提高CA6140车床上拨叉的加工效率,设计正确的加工工艺路线,以及某道工序的夹具。这次设计涉及到机床,机械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等机制专业的几乎所有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一次全面地,系统地检查自己在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做

3、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尽量使自己的设计达到理想的水平,通过独立的查找资料,分析,计算完成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和编写技术文件等,设计了这套比较完整的加工工艺路线,使自己对机制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时间短促,经验不足以及水平有限,本次设计难免许多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以便及时改正。1.零件分析1.1 零件的作用题所给的是CA6140车床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作用,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零件上方的20mm的孔与操作机构相连,下方的50mm的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零件铸造为一体,

4、加工时分开。1.2 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车床上的拨叉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分述如下:1.2.1 以20mm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20mm的孔,以及其上下表面,孔壁上有一个装配时要钻铰的8mm的锥孔,一个M6的螺纹孔,和一个缺口。1.2.2 以50mm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50mm的孔,以及其上、下端面;这两组表面有一定的位置要求;(1) 50mm的孔的上、下表面与20的孔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2) 20mm的孔的上、下表面与20的孔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3) 50mm、20mm的孔的上、下表面以及50mm的孔的内表面的粗糙度误

5、差为3.2um。(4) 20mm的孔的内表面的粗糙度误差为1.6um,精度为IT7。2. 工艺规程设计2.1 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图一 毛坯图2.2 基准面的选择 2.2.1 粗基准的选择 对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原则,现取20mm的孔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个短V形块支承两个20mm孔的外轮廓作主要定位面,以消除3个自由度,再用一个支承板支撑在72mm的上表面,以消除3个自由度。2.2.2 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考虑基准重合问题。当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再重复。 2.3 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以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