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982882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常识风雅颂赋比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常识风雅颂赋比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常识风雅颂赋比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常识风雅颂赋比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2、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3、。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比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

4、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赋比兴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5、。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

6、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