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982289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校门口周边环境情况的调查与治理北四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简介一、主题的确定: 学校门口是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口,是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的 第一步,学校门口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不仅影响着学 校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 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于1996联合发出通知,决定每 年三月份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结合这 一活动日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确定科技实践活动为:校门口周 边环境情况的调查与治理。二、对象 规模时间地点:1、对象:学校4-5年级全体学生。2、规模:4-5年级学生共计236人全

2、部参加活动,占学校总 人数的23。3、时间2014年9月21日10月26日,活动具体时间为 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及上学、放学的课余时间。4、活动地点:校门口、学校活动室。三、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周边学校门口自然、社会、人文环境 状况,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安全意识、 环境意识。2、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社会、环保、安全意识教育,并从中 体验自我成长与社会的关系。3、引导同学们用科学知识、科学的方法学会探究,培养同学 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四、活动内容及过程:第一周:活动准备:1、搜集有关环保、人文环境、社会环境、食品安全、学生安 全、交通安全等与学生、学校有关的资

3、料。2、各小组聘请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老师、家长等有关 人员做小组指导教师。第二周:各班级活动小组分课题的形成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学校门口环境的资料图片。2、讨论目前学校门口普遍存在的状况。3、小组形成具有一定科技探究性的小问题、小课题。 第三周:制定小组活动方案1、小组合作商讨活动方案2、小组根据活动要求,以及组内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3、制作活动记录表、统计表。4、根据分工准备照相机、DV摄像机、录音笔等活动工具。第四五周:展开科技实践活动1、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对方按中选择好的某一个学校门 口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材料。2、按调查要求对家长、老师、学生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3、收集

4、、整理活动资料。 第六周:书写活动报告,展示活动资料。1、书写活动报告2、对活动进行总结,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活动情况,并展示、 交流活动成果,在学校、社区以适当形式进行宣传。五、活动成果简介:1、各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科技实践活动,形成具有 一定科学价值、教育意义、借鉴意义的活动报告。2、活动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发送到相关单位、部门,达到了 预期目的。3、活动成果在学校进行宣传,对加强学校周边环境起到了一 定的促进作用。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校门口周边环境情况的调查与治理北四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简介北四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刘忠义2014 年10 月科技实践活动纪实 学校门口的环境

5、图片 同学们在清理环境 在实践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做手工 孩子们的作品展科技实践活动总结通过活动,四、活动内容及过程:第一周:活动准备:1、搜集有关环保、人文环境、社会环境、食品安全、学生安 全、交通安全等与学生、学校有关的资料。2、各小组聘请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老师、家长等有关 人员做小组指导教师。第二周:各班级活动小组分课题的形成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学校门口环境的资料图片。2、讨论目前学校门口普遍存在的状况。3、小组形成具有一定科技探究性的小问题、小课题。第三周:制定小组活动方案1、小组合作商讨活动方案2、小组根据活动要求,以及组内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3、制作活动记录表、统计表。4、

6、根据分工准备照相机、DV摄像机、录音笔等活动工具。第四五周:展开科技实践活动1、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对方按中选择好的某一个学校门 口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材料。2、按调查要求对家长、老师、学生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3、收集、整理活动资料。第六周:书写活动报告,展示活动资料。1、书写活动报告2、对活动进行总结,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活动情况,并展示、 交流活动成果,在学校、社区以适当形式进行宣传。五、活动成果简介:1、各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科技实践活动,形成具有 一定科学价值、教育意义、借鉴意义的活动报告。2、活动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发送到相关单位、部门,达到了 预期目的。3、活动成果在学校

7、进行宣传,对加强学校周边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着“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的理念,我们学校科技实践 活动课的开发,充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 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 一个学生都从学校走进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更为广阔的课堂中,边 实践、边学习,并整合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课内外知识进行探究、实 践。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1、自主化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教师、学 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让每一位科技实践活动指导教 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2、多角度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8、春天带着湿润的气息、泥土的芬芳向我们 走来了,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美丽季节中,我们开展 “春 天来了”的科技实践活动,为了使孩子们对春天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 看、画、说得简单活动上,增设了一些让孩子主动参与的活动,在本 次科技活动中,我们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鼓励孩子运用自己的感官, 通过看、摸、闻、听、试验等多种途径与春天互动,让孩子能初步感 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亲近和喜爱大自然,并学习用多种途径表 达、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情绪、情感、感知和体验。也让孩子们以自 己的方式、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去感知真实的春天,并从中体会人 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在自然中学自然”,丰富科学知识,经 历

9、探究过程。3、系列化同一个主题,不同的活动内容,我们根据春天这一主题确定三个 阶段,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科技实践 活动中的一个创新。二、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 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 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 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 考察访谈、实践、宣传动员等活动,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 方法;在饲养动物和观察植物的成长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 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10、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 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感恩春天”这一活动中学生 亲眼目睹了花草受到人们的“虐待”、群众保护环境意识的薄弱,强 烈地激发了热爱自然、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宣 传动员,发“倡议书”,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 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 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 度。三、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在本次科技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 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主动地 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

11、有利的教育环境。1、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开展活动在初次进行科技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我们引导学生对活动的主题 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在活动开始阶段, 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 用视听媒体、做笔记、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 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 个人体验,在活动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 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家长写好反馈表。由此,学生学会了怎样开展 科技实践活动,掌握各种方法,培养各种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在挫折的磨练中成长 学生初次跨出校门,走

12、向社会,亲身实践,尝试体验,因此难免 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如在找春天时,随心所欲,不知道自己应该 做什么、为什么做、想得到什么,漫无目的;少数学生不愿观察周围 世界,觉得一切如常,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懒得动脑,跟在别人 后面,人云亦云等;在针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随时提供帮 助,加以解决;针对学生在黄豆或绿豆不发芽焦急时,我们加强正确 引导,“不经得风雨,怎么见彩虹?”鼓励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学会正视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在磨练中尝到成功的快乐,在 挫折的磨练中锻炼成长。通过我们的正确引导,学生学会社会调查的 一般方法,学会怎样收集和处理数据,学会怎样靠自己的真诚获得别 人的帮助,学会关注社会和人生并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之,科技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 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科技实践能力、创新 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各种能力, 科技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片绿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