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到微信伴侣圈】《从微博到微信》阅读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980197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微博到微信伴侣圈】《从微博到微信》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微博到微信伴侣圈】《从微博到微信》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微博到微信伴侣圈】《从微博到微信》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微博到微信伴侣圈】《从微博到微信》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微博到微信伴侣圈】《从微博到微信》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微博到微信伴侣圈】《从微博到微信》阅读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微博到微信伴侣圈】从微博到微信阅读答案 从微博到微信阅读答案 从微博到微信 陆高峰 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讨论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其次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2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熟悉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博客(blog)的全名应当是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

2、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四周的生疏人等。 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好像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浩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

3、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力量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四周的人”等功能实行“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非常“狭窄”,粉丝数量也特别“可怜”。 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由于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识、单

4、纯和坚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消遣、个人展现等小众层面。 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快乐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消遣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或许融合是必定的,究竟早在2023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胜利。 新媒体的进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毕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3文章开头从最近“两条消息”写起有哪些作用?(3分) 14依据第段内容,回答问题。(5分) (1)A句“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5、) (2)B句主要采纳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15第节说一些政府将“微博”当成“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是由于其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16第节和第节能不能调换挨次?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1.(3分)引出说明对象微博和微信,道出了微博和微信的进展状况,引起读者阅读爱好。(写出一点给1分)12(1)(2分)不能删,“截止本文写作时”表示时间限定,说明写此文时姚晨微薄的粉丝数量是38267622(划线部分不写出也可),(1分)之后数量还会变化,假如去掉就和事实不符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1分)(2)(2分)作比较,(1分)拿微薄和微信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或突出说明白“微信的受众面非常“狭窄”,粉丝数量也特别“可怜”。)(1分)13.微博是“大众化”的媒体,可以公开发布信息(1分);微博可以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1分)。14.(2分)第节从传播形态方面比较微博和微信不同,第节从用户的体验方面比较微博和微信不同(概括内容方面得1分),与第节的挨次对应(指出对应关系得1分)。(或第节从传播形态方面写微博和微信不同,对应第节中的“传播形态”,1分;第节从用户的体验方面写微博和微信不同,对应第节中的“用户体验”。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