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中心可行性评估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979991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31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民健身中心可行性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全民健身中心可行性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全民健身中心可行性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全民健身中心可行性评估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全民健身中心可行性评估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民健身中心可行性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民健身中心可行性评估报告(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基本情况1. 项目名称: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 项目概况: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位于市渝中区体育村。该中心占地75亩,位于国家甲级体育场大田湾体育场大门右侧,与体育场和体育馆相配套,将成为集健身、竞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市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9000m2,总投资约3000万元人民币。二、项目业主简介本项目的业主单位为市体育场,该单位直属于市体育局,是市大田湾体育场的管理单位。其属下拥有可容纳观众四万人的大田湾田径场(即力帆足球队主场)及可容纳4000人的大田湾体育馆等体育设施,在大田湾体育场的长期经营和管理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体育设施管理经验,而且在协助力帆足

2、球队举办甲A联赛等大型体育比赛中,积累了丰富的举办竞赛活动及民间体育活动的经验。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一)编制依据1国家体育总局体群字2001137号关于申报首批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通知;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31995年6月20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420012010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5国家计委计资(1993)116号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6大学建筑设计院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7市规划局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通知书;8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二)可行性研究范围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

3、8000m2,总建筑面积19000m2。本报告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的内容、深度的要求,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比选、总平面布置、建设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四、可行性研究结论研究表明,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项目建设规模为19000平方米,其主要功能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其建设方案及平面布置能与已有建筑有机结合,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善市民体育锻炼的物质条件,提供一个集健身、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场所,推动市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和普及。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市体育事业发展现状概述体育事业历经半个多

4、世纪的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自“九五”以来,在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7年3月,直辖市的成立,又为体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阶段。首先,群众体育体育广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性体育从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向社区、乡镇和宽阔的农村延伸,进入千家万户。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全面发展,群众体育活动掀起了新的高潮,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每年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群众达到500多万。越来越多的群众把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已开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

5、选择健身项目,“花钱买健康”正逐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市体育局为进一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利用公益金共330万元在全市建设了34个全民健身工程,把健康路径修到了居民小区,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为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市体育局组织举办了多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以落实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1997年市成立了成年人体质检测中心,经对全市机关、科教、工厂、农村、服务行业等5类8个年龄段25561人抽样测定,达到和超过各级标准的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数2.6个百分点。市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大幅度提高,人均寿命达到71.2岁。1999年全市体育人口已经达到1175万,290万青少年儿童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争创体育

6、先进县的工作呈现出好的势头,目前,全市拥有全国体育先进县8个,全国田径之乡3个,全国武术之乡2个,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乡镇11个,全国体育先进社区2个。第二,竞技体育成绩优异。1997年市首次组团参加第8届全运会,就取得总分270.5的好成绩,并有4人5次超5项世界纪录(女子举重),2人4次打破全国青年纪录(田径,女子跳远),受到市政府记功表彰。此外,运动员张勇参加29届亚洲锦标赛获得83公斤级总成绩冠军和打破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举重史上该级别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人。市围棋队、象棋队、女子桥牌队和男子篮球队也相继升入全国甲级队。1997年至1999年间,运动员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共获得冠军5个,全国

7、冠军10个。参加全国各类正式比赛,共获金牌80枚、银牌81枚、铜牌105枚。特别是围棋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冠军,荣立市政府三等功。长松赛车俱乐部获世界赛车拉力锦标赛北京站总冠军,被中汽联授予“最佳赛车俱乐部”称号。三年间,输送到国家队、国家青年队、国家少年队集训或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的29人,其中有9人参加了第十三届曼谷亚运会,获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1枚。在体育赛事上,为了在国际国内宣传,相继举办了第8届世界杯拳击赛、全国足球甲A、甲B联赛、世界杯女排赛、全国篮球、排球甲级联赛、中国乒乓球擂台赛、亚洲青年举重锦标赛等重大赛事。1999年,还举办了第18届亚洲足球俱乐部锦标赛和足球

8、、男女篮球、地掷球、跆拳道、围棋、国际象棋、龙狮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赛事。中央、地方、境外等宣传媒体对比赛相继进行了宣传报道,提高了的知名度,发挥了体育建设为经济服务的作用。第三,设施建设步伐加快。1995年,根据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全市建有各类体育场地9962个,共计1146万平方米,人均0.38平方米。近年来,各区县市加快了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万州、大渡口、南岸、北碚、长寿、大足、开县、南川、丰都、垫江、黔江、石柱、秀山等13个区市县完成了“两场一池一地”建设。同时,市级场馆不断完善功能,市政府投资2000万元改造了市体育场,新安装了灯光、电子显示屏、看台座板,完全符合夜间比赛的要求;还

9、先后投资2000万元对体育馆进行了改造,安装了空调,增加了比赛用房。此外,广阳坝训练基地经过十年建设,可进行曲棍球、足球、羽毛球、举重、柔道、跆拳道、田径等项目的训练。第四,体育产业初具规模。体育产业起步晚,但近年来却取得较大的发展。的体育经济开始从过去的注重经营创收的微观层面,逐步转向“以体为本,全面发展”推动体育产业化的宏观层面上来。通过挖掘体育自身的商业价值和经济功能,在开拓体育竞技赛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开发体育无形资产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育本体产业,如重大比赛及优秀运动队冠名权的出售,体育场馆引资建设等不断发展。1998年,市举办世界杯拳击比赛,通过发售纪念品、

10、发行邮票、企业商家赞助、名优产品展销与出售奖杯冠名权等多种形式为赛会筹集资金600万元。通过市场运作,正式签订了3300万元的体育新闻中心开发合作项目,现已开始建设。社会投资体育健身娱乐业也有较快发展,企业个人投资经营性体育项目逐渐增多,1996至1998年全市有社会投资经营性体育项目共27个,约320家,注册资本10亿元,从业人员近万人。二、市体育设施现状分析 (一)、体育设施现状1. 市体育设施基本状况据1995年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市建有各类体育场地9962个,较1983年增长了177.34。场地占地面积1146万平方米,较1983年增长了183.6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38平方米

11、,较1983年增长了179.4。体育局系统的公共体育场地有244个,占总数的2.5。面积50万平方米,占总数的4.4。(见表2-1、表2-2) 表2-1 1996年体育场地一览表序号 系 统场地数量(个)1 体育局系统2442 工矿系统10633 农业系统8834 学校系统7166(1) 大学329(2) 中专383(3) 中学2584(4) 小学38705 其他系统606表2-2 全国第三、四次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普查时间各类场地数量(个)占地面积(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平方米)1983年35924040.1361995年996211460.38截至1999年为止,全市已有14个区县(市)

12、完成了“两场一池一房”建设,占区县(市)总数的35。其中有十个区县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占区县(市)总数的25。总体说来,市体育设施建设在近几十年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2. 市区县(市)公共体育场馆现状“九五”期间,个区县(市)加快了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一些区县(市)把体育场馆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和标志性市政设施的大事来抓,江北区、梁平县体育场、涪陵区体育馆等已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体育中心建设开始启动,江津市体育馆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市袁家岗体育中心建设已经启动,游泳跳水馆已经开工。截至1999年8月31日止,市共有公共体育场馆93个,其中市级体育场馆4个,区县(市)体育场馆

13、90个(见表2-3)。表2-3 1999年市区县(市)公共体育场馆类型单位田径场体育场游泳池灯光场训练房射击场合计市2114区县(市)18212819490总计 2022281941943. 市级馆的建设和改造状况市级体育场馆的建设要追溯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此后,基本上就未新建过大型体育场馆。现在的市(大田湾)体育场、市体育馆,主要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的;之后则主要是对原有的体育设施进行局部改造。从1957年到1993年止,仅投资兴建了少量的训练场地,主要有市射击场、杨家坪运动场、广阳坝训练基地和市棋院(见表2-4)。从1989年到1999年的十年间,场馆建设主要体现在对五十年代修建的

14、体育场、馆的局部改造上(见表2-5)。 表2-4 建国以来市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情况时 间项目名称投资金额(万元)占地面积(平方米)容纳观众1953年大田湾体育场200亿元(旧币)180004000人1954年大田湾田径场300亿元(旧币)9750040000人1957年射击场1957年杨家坪运动场9370001985年广阳坝训练基地600470 亩1993年市棋院11005000表2-5 1989年以来市主要公共体育设施改造情况时间项目名称投资金额(万元)扩建面积(平方米)1989年体育场塑胶跑道2001996年体育场灯塔、电子显示屏、观众座板12801997年体育场房建改造8001998年体育馆扩建120040001999年体育场网球改造1004. 三峡工程淹没部分区县体育场馆三峡工程截流后,三峡工程建设淹没区的体育设施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市七个区县(万州区、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丰都县)的体育局系统(以学校居多)的体育设施将全部或部分被淹没。仅体育局系统就有体育场或运动场6个,体育馆1个,灯光球场6个,游泳池4个,训练房3个及场馆附属设施和办公、住房被淹,共计面积18.6万平方米,损失金额9185万元。在受淹的7个区县中,开县和丰都县为全国体育先进县。特别是丰都县,其中占地5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