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方剂总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979350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方剂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学方剂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学方剂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学方剂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学方剂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方剂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方剂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学方剂总结 先秦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五十二病方载23首方剂。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被誉为“方书之祖”奠定了方剂学的基本内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官休成方药典 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八法:汗和下消温清补吐方剂配伍的目的:协同增效(相须相使);抑消作用(相畏相杀)降低毒性;全面兼顾扩大治疗范围,适应病情需要;改变或影响药物药效或药性(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防止耐药性。方剂的组方原则:君臣佐使 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诸方之冠,群方之魁”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银翘散“辛凉平剂”。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桑菊饮“辛凉清剂” 败毒散“

2、逆流挽舟”。逆流挽舟。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意为表邪疏散,里滞亦除,其痢自愈,此谓“逆流挽舟”法。 大承气汤用法:水煎服。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溶服芒硝。(大黄:厚朴=1:)实热燥屎结于肠胃,热盛而津液急剧耗伤。治当峻下热结,以救阴液,亦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温脾汤温、下、补三法兼下。“温补阳气,攻下冷积” 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病而少见少阳证者。四逆散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什么是四逆。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逍遥散 功用。疏肝解郁

3、,养血健脾。白虎汤 功用:清热生津 清营汤“透热转气”法之代表方。辨证要点。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仙方活命饮“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辨证要点。局部红肿焮痛,甚则伴有身热凛寒,脉数有力。左金丸 黄连:吴茱萸=6:1芍药汤 主治:湿热痢疾白头翁汤 主治:热毒痢疾 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热”法代表方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归脾汤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八珍汤 主治:气血两虚证 六味地黄丸组成特点: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8:4::3:3炙甘草汤辨证要点:虚羸少气、心动悸,脉结代 固涩剂为正虚无邪者而设。若外邪未去者,不宜过早使用,以免有闭门留

4、寇之弊。病证属邪实者,如热病汗出、痰饮咳嗽、火扰遗泄、热痢初起,以及实热崩中带下等,均非本类方剂所宜。 真人养脏汤辨证要点: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天王补心丹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本证由心肾两亏,阴血虚少,虚火内扰所致。理气剂分为行气剂和降气剂。“消法” 半夏厚朴汤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堵,咯吐不出,吞咽不下,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血府逐瘀汤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止血剂:出血兼有瘀滞者,止血又应当配以活血祛瘀之品,以防血止留瘀。小蓟饮子热结膀胱,损伤血络血随尿出,故尿中带血,其痛者为血淋,若不痛者为尿血。川芎茶调

5、散 辨证要点:头痛、鼻塞、脉浮牵正散 主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口眼喎斜 镇肝熄风汤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 系由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气血逆乱所致。风阳上扰,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辨证要点:头目眩晕,脑部胀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脉弦长有力。 桑杏汤 主治:外感温燥证。由温燥伤于肺卫,肺失清肃,津液受损所致。辨证要点: 为治疗外感温燥轻证之常用方。以身热不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右脉数大为辨证要点。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什么要用藿香为君药。 藿香辛温芳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辟秽和中,

6、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重用为君。燥湿化痰剂:二陈汤二陈指陈皮和半夏“陈皮、半夏贵其陈久,则无燥散之患,故名二陈”半夏白术天麻汤 主治:风痰上扰证,功用: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青蒿鳖甲汤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用青蒿、鳖甲做君药的目的。 方中鳖甲咸寒,直入阴分,滋阴退热;青蒿苦辛而寒,其气芳香,清中有透散之力,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两药相配,滋阴清热,内清外透,使阴分伏热而有外达之机,共为君药。小青龙汤中五味子和芍药的作用。 本方主治外寒内饮证。素有痰饮,脾肺本虚,纯用麻黄、桂枝等辛温之药,恐辛散耗气,温燥伤津,故伍酸甘之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即令散中有收,以利肺气开

7、合,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防诸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之虞,亦为佐药。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 辨证要点: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脾约证:由于胃肠燥热,使脾受约束而失去布津功能,津液但输膀胱导致肠失濡润,故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 龙胆泻肝汤方解:君:龙胆草清肝胆火,泻肝胆湿热。臣:黄芩、栀子泻肝胆火,除湿热苦寒,苦以折火、燥湿,寒以清火热。佐: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祛邪不伤正)佐使:柴胡疏理肝郁;引经甘草缓苦寒之品伤胃;调和诸药。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症,肝经湿热下注证。辨证要点:口苦溺赤,舌红苔黄,

8、脉弦数有力。阳和汤 辨证要点。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 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均有补气作用,主治气虚诸证。其中参苓白术散的功效除益气健脾外,尚能和胃渗湿,用治脾胃气虚而夹湿之证。补中益气汤长于益气升阳,适用于内伤脾胃,气虚发热或气虚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等证。组方均有甘草、白术、人参。 补阳还五汤方解君:黄芪大补脾胃之气,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臣:当归尾活血通络,化瘀而不伤血。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功用:活血通络。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辨证要点: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内容总结(1)中药学方剂总结 先秦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五十二病方载283首方剂(2)方剂的组方原则:君臣佐使 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诸方之冠,群方之魁”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银翘散“辛凉平剂”(3)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桑菊饮“辛凉清剂” 败毒散“逆流挽舟”()温脾汤温、下、补三法兼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