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整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978989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神病学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神病学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神病学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神病学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整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一) 前驱期症状 情绪改变 :抑郁、焦虑、情绪波动、易激惹等 认知改变 :古怪或异常观念、朦胧、学习或工作能力下降等感知觉改变 :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行为改变:社会活动退缩或丧失兴趣、多疑、功能水平下降等。生理功能改变:多种躯体不适感,如头痛、睡眠和食欲改变、乏力、活动和动机下降等 (二)显症期症状(临床症状) 1.感知觉障碍 :以幻觉最为常见,其中幻听为主,有争论、评论,也有命令的,也可以出现其他幻觉2.思维障碍(核心症状) :思维内容障碍,最主要的表现是妄想。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思维过程障碍:思维奔逸、思维阻滞(中断)、思维贫乏等3.

2、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协调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4.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减退甚至缺乏,意志活动增强(偏执型),还可以表现紧张综合症,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5定向、记忆和智能、自知力时间、空间和人物定向一般正常,意识一般是清晰的,一般没有记忆和明显的智能障碍,部分病人有认知功能减退,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损害6.神经系统检查和心理测验(三)慢性期症状 以阴性症状为主 可残留个别阳性症状 社会功能受损 诊断标准:症状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药物治疗的原则策略:1.急性期,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2.有效不换方的原则 3.足量足疗程原则 4单一用药原则

3、 .个体化用药原则6. 安全原则 n I型综合征特点 1以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为主 2.对神经阻滞剂反应较好 3.常无智力缺如,亦无神经系统软体征 4.病理机制可能是2功能增加n I型综合征特点.以情感平淡、语言贫乏等阴性症状为主 2.对神经阻滞剂反应不佳3有时存在智力减退和某些神经系统软体征4.病理机制可能为脑结构异常,D功能低下临床分型 单纯型 青春型 紧张型 偏执型 情感性精神障碍定义: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以心境高扬或低落为基本临床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大都精神活动正常。躁狂状态:情感高涨 思维奔逸 行为活动过多,躁狂发作均以药物治

4、疗为主,特殊情况选用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抑郁发作: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活动减退,躯体症状。抗抑郁药物为主,电抽搐治疗或改良电抽搐治疗,并且心里治疗贯穿始终诊 断典型躁狂症三高症状 情感高涨 联想加速 活动增多 躁狂发作症状持续周 核心症状:情感高涨典型抑郁症三低症状 情感低落 思维迟缓 活动减少核心症状 抑郁情绪 快感缺失 自我评价低双相情感障碍用药原则:1长期治疗原则2心境稳定剂基础性使用原则3联合用药治疗原则4定期检测血药浓度原则抑郁症与神经衰弱的鉴别要点 神 衰 抑郁症抑郁、悲哀情绪 轻 主要特点易兴奋又易疲劳 主要特点 不明显精神运动迟缓 不明显 多见、明显症状夸大 多见 很少厌世感

5、轻微 明显自杀 极少 多见病程特点 慢性、波动性 发作性间歇期 部分症状 正常,部分症状求治心 强烈 可有、可无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共性):1. 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病前多有一定的易患素质和人格特征;3.症状没有明确气器质性病变为基础4. 社会功能相对完好5.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症状6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焦虑症类型:1广泛性焦虑症 精神焦虑躯体焦虑 觉醒度提高其他症状2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 预期焦虑 求助和回避行为 /恐惧症:1场所恐惧2社交恐惧单一恐惧/强迫症:1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和行为心理治疗:以助人为目的专业性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或

6、求助者,引起心理、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一)按治疗对象分类:个别治疗、夫妻治疗(婚姻治疗)、家庭治疗、集体治疗。(二)按心理治疗理论流分类:大多归纳四大体系: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系统论。正确掌握和使用心理治疗、医务人员应系统化培训,取得执业执照,具 有社会认可身份。2、专门医疗心理卫生机构、场所。3、以助人促进健康为目的。4、遵守技术伦理规范。5、掌握适应症、禁忌症。6、能控制治疗后果,处理副反应,不用超自然论。四大体系: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系统论 一 、精神分析治疗及心理动力性治疗 精神分析治疗:对人的潜意识和人格发展,提出心理动力学学说。 弗

7、洛伊德的人构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密切作用的系统构成。 二、行为认知治疗 认为神经症并非潜意识冲突,而是一种“习得”错误行为方式-环境中反复出现的刺激及人行为造成 治疗:养成性技术设计新学习情景,使合意的行为得到强化 消除性技术使不合意的行为弱化、消退。 三、人本主义治疗 重视人的自我实现理想,需要层次人的情感体验、潜能,提倡治疗师要高度同情心、平等、温暖、关切、真诚对待咨客。 对象称“咨客”而非“病人”。 认为,心理障碍只是成长过程受阻碍的结果,是实现自我的能力相对不足。 四、系统式治疗 强调个体与人际系统间的心理动力学关系关注整体和系统中各种互动性联系与其他疗法,关系密切,很好的兼

8、容性,但又有独到理论观点和技术。建立治疗关系的技术:(一)摆正治疗师的位置与角色(二)开场技术三)接触与反映技术(四)构架技术(五)倾听技术(六)引导技术(七)安慰、安心和承担技术(八)暗示技术(九)终止技术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 锥体外系反应(1)急性肌张力障碍处理:肌注海俄辛.m。需减少药物剂量,服抗胆碱能药,换锥体外系反应低药。(2)静坐不能 处理苯二氮卓类和受体阻滞剂,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换锥体外系反应低药(3)类帕金森症处理:安坦。(4)迟发性运动障碍 :不自主的、有节奏的刻板式运动。无有效治疗药,关键在预防。2、其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1)恶性综合征/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和自

9、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处理: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癫痫发作3、自主神经的副作用抗胆碱:口干、便秘、排尿困难、视物模糊等。严重反应包括尿潴留、麻痹性肠梗阻和口腔感染等。a肾上腺素能阻滞作用:镇静作用以及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性功能减退、射精延迟等,处理:头低脚高位卧床。严重:应输液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禁用肾 上腺素。4、 代谢内分泌的副作用5、精神方面的副作用 、 其他副作用 肝脏影响;粒细胞缺乏;心电图的QT间期延长等 7、过量中毒应激相关障碍(stre-relatd sode):应激反应超出一定强度和/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并对个体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产生影响。这里所说的应激相关

10、障碍是指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其疾病特征有四:(1)心理社会因素是直接原因;(2)临床表现与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3)病因消除或改变环境后,大多数患者精神症状应相继消失。()预后良好,无人格方面的缺陷等。急性应激障碍 临床表现:初期为茫然阶段随后可出现变化多端形式丰富的症状治疗基本原则 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出现以错觉,幻觉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症状闪回,治疗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适应障碍表现为抑郁,焦虑,品行障碍,治疗重点为心理治疗,药物只用于情绪异常较为明显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

11、osttamatic stresdisorde ,PD),也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如战争、严重的死伤事故、地震、被强暴、被绑架、被突然收监、突然破产等),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具备两个特点:(1)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如被强奸者可能反复出现类似的体验;(2)是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如地震。个体人格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健康水平等也是病情和病程的影响因素。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家族史研究、双生子研究2、神经内分泌:PTSD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降低,且与患者父母患PTS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还发现, PSD患者

12、甲状腺素的水平升高,而且这些激素的变化会持续很长时间。3、神经生化:对灾难性事件记忆的建立与GA系统的下调有关;慢性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促进色氨酸羥化酶的持久活动,可导致-HT功能异常。4、脑结构及功能变化:影像学研究显示, PSD患者其海马体积缩小;大脑白质发生非特异性损害。MRI研究表明,与战争相关的PTSD患者脑结构和功能均有改变。5、家庭、社会心理因素:童年期创伤如受歧视、性虐待、被遗弃等均使PTSD的发病率增高。其中家庭暴力是SD普遍重要的病前易感因素;此外,生活在相对隔绝并受歧视、虐待的社会环境中的成人也同样易感PTSD。与之相反的则是保护因素。1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

13、某一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一个整体的综合的映象在大脑中的反映。.1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同时出现设计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和幻觉并存。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觉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觉器官的幻觉。3幻想性错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主观想象,错误的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事物。4.注意的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5情感: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高级社会性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绪:对客观事物(与个体生物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7.心境: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

14、感状态。8激情:短暂的、暴风骤雨式的、强烈的情绪体验。9.紧张性木僵:意识清楚,轻时言语动作行为减少,重时完全抑制。蜡样屈曲、空气枕头。1心因性木僵:强烈的精神刺激作用,时间、内容一致,换环境或外因消除后,症状消失。1.抑郁性木僵:由抑郁引起,情感活动与内心活动一致。2器质性木僵:意识障碍、感染史、检查异常13木僵:动作行为和语言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14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困难。5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即联想速度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16.病理性赘述:指病人思维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进行速度缓慢。1妄想: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是为个体所独有的虽不符合客观事实及常理、常情,却自以为与己有切身利益关系的一种坚定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