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97742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注释)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1与城南一样,都属于七言绝句的是( )A.长歌行(青青园中葵)B.春晓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根据意思写诗句。一番风雨使昔日艳丽的桃花和李花零落殆尽,而春草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青翠欲滴,显得更加齐整。_3理解诗句,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古诗前两句描绘的是雨中的景色,后两句描绘的是雨后的景色。(_)(2)诗的第一、

2、二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_)(3)第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进行对比,暗示了桃花、李花虽艳丽但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但生命力顽强的哲理。(_)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描写青草的诗句?请写一写。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陶者宋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注释: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陶:同“掏”,指挖土烧瓦。无片瓦:没有一片瓦。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房屋。1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陶者很有奉献精神,挖尽自己门前土,为别人建房,而自己房上却无片瓦

3、。(_)“尽”是“完”的意思,说明陶者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了多汗,吃了多少苦,但是自己的房子却无片瓦,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_)“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_)2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进行简要分析。_3.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_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_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思念(舒婷)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4、,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与“思念”有何联系?_2第二节“蓓蕾”、“夕阳”两个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们的含义如何理解?_3第三节表达了什么意思?其诗意表达形式与一、二节有何区别?_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1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中的“绿”和“芳”从_和_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萋萋的春天美景。2

5、结合三、四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6.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等闲”的意思是_。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既写出了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更强调石灰“前身”所经历的痛苦之巨大。B.“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C.“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D.末句是作者在直接抒情,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7.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秋丛:即丛丛的秋菊。陶:指

6、东晋诗人陶渊明。篱:篱笆。1第一句诗中的“_”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_的情态。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_。4这首诗借菊花_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_的赞美。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7、休将白发唱黄鸡。1词中描绘的是_时节的景色,由“_”“_”可以看出来。2“唱黄鸡”的意思是( )A.比喻时光流逝B.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C.黄鸡报晓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意思是_?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

8、息。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_)(2)“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_)(3)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_)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填地名)时所作。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

9、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3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10. 古诗鉴赏。春水生杜甫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注释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

10、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鸂鶒(x ch):一种水鸟。汝曹:你们,指水鸟。(1)诗中写出了春水的哪些特点?_(2)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_11. 诗歌阅读。毕业我们从这里起航/走向遥远的地方/当我们走向明天/又怎能把昨日遗忘回首昨日/那郁郁葱葱的日子/有过青涩也有过芬芳/更有的是/相遇相识相知/那瑰丽的宝藏今天,我们流泪了/那可不是忧伤是歌唱/今天,我们分别了/那可不是遗失是珍藏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宝藏(_) 珍藏(_)2根据词语意思在文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美好蓬勃。(_)(2)形容异常美丽。(_)3诗中“歌唱”的是(_),“珍藏”的是(_)A青春的

11、回忆 B青春的激情4诗中的“昨日”指的是_;“今天”指的是_;“明天”指的是_。5“起航”原指_,这里比喻_。6你认为毕业意味着什么呢?_12. 古诗词鉴赏,阅读绝句,回答问题。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_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_13.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练习。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_,_。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C.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3劝说人们抓紧青少年时光,认真工作学习,有所作为时,常引用本诗中的句子“_,_”。4先描红练习一下,再选择这首诗中你喜欢的句子,用行书来写一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14.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浪淘沙作者:代诗人。九曲黄河万里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