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期末考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97679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期末考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期末考试政 治 试 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满分10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计25小题,每题2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涝涝。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2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

2、、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表达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3“与善人居,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以下观点所蕴含的文化道理与之相一致的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A BC D4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合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这些节日来临的时候,无论身在何处的中国人都要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来庆祝。这说明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

3、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表达C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5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6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舞,如台湾高山族的杵舞、侗族的大歌、壮族的山歌等,这些歌舞各具特色。这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A. 具有共性,具有一般的、普遍的规律 B是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决定性因素性 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D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之瑰宝,都是中华民族之骄傲7“假如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这是美国

4、时代周刊的话语。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于是,承担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这说明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华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A B C D8我国有很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以下不能表达这个风格的是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9中国有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被开发,否则就容易被破坏,就容易覆盖上厚厚的历史尘埃。但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有文化的开

5、发、有继承的开发,没有文化的开发、没有继承的开发,就是糟蹋。这个观点表达了 A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对待传统文化的准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必要性10中央电视台举办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宣传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汉字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能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情感 书写并传承了中华文明,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功能A B C D2014年7月,全国第三届微艺术季在武汉落下帷

6、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7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在“微艺术”这个概念下创作了200余幅作品。“微艺术”也是第一次以正式独立的形态被大家所注重。据此回答11-12题:11以下对“微艺术”的理解准确的是 具有发展性,不受时代的影响 具有创新性,是作者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客观性,不受作者主观因素的制约 具有继承性,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A B C D12当前,“微艺术”浪潮席卷了整个网络,也延伸到很多人的生活中。微摄影大赛、微电影大赛电影、摄影、绘画这些“高高在上”的艺术门类在“微”世界里,变得那么和蔼可亲。这表达了 大众传媒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文化发展要面向广大人民,为人民大

7、众所喜闻乐见受群众喜爱的“微艺术”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微艺术”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的文艺形式的衰落A B C D13“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B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动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D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14新中国成立以后,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以下相关史书典籍的说法准确的是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

8、一见证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15有人说,奥运赛场上,对手就是成就一名运动员梦想的另一只手。是的,你和我,其实是不可分离的“辩证法”,有我就有你,你我相互依存、相互成就!这也正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和谐相处、相互交流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有利于持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A B C D16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了 A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

9、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D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17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故事都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范。这说明 A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B只要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C自强不息精神已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持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D自强不息这个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18.英国人也有红色情结,他们说红色是民族的精神所在。一个民族一旦对某种色彩钟爱乃至痴迷,那就不可小视,因为那代表着某种追求和执着,是一种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

10、民族精神。这启示我们要 A持续为我国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特色B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C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D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19“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拿起报纸套话多,看篇文章署名多”这样评价当前文化市场 是片面的观点,没看到文化生活中积极的东西反映了通俗化、平民化是大众文化的主流是针砭时弊,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是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A B C D20“山寨”文化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群众所接受,市场空间巨大,但良莠不齐,某些内容雅俗共赏,某些内容却低级粗俗。这说明必须增强对

11、大众文化发展的管理和引导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坚持提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相统一 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理应做出准确的文化选择 A B C D21现在一些孩子沉迷于手机上网,也使得他们成了不良信息的受害者。手机成为继电脑之后,让家长头疼的新问题。为此,作为学生应该 A增强对手机网络的管理,准确取舍信息B提升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水平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远离网络,防止不良信息对自己的消极影响22多读书、读好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你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

12、温暖别人和后人。这说明A增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B读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提升自己科学文化修养C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持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增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23一直以来,美国通过土豆片(麦当劳、肯德基)的风靡,让美国的饮食文化占领市场;通过电影大片的传递,最直接形象地灌输“美利坚精神”;通过微机芯片的使用,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潜意识地辐射世界各个角落。美国以“三片”执行的文化渗透启示我们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扩张A B C D24一种道德观点,只有通过千万人的道德实践,才能蔚然成风,成为改变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自己不尽力而只想“坐享其成”,坐等享受和谐社会、文明城市的美好与幸福,不是一个现代公民的觉悟。这告诉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要增强科学文化修养 应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