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地名界限管理工作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97663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上半年地名界限管理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上半年地名界限管理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上半年地名界限管理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上半年地名界限管理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上半年地名界限管理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上半年地名界限管理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上半年地名界限管理工作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3年上半年地名界限管理工作总结 上半年,全市区划地名界线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领导的关怀重视下,根据年初工作方案,以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强调研,落实措施,全面推动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和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不断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调研,着力思索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发挥区划管理职能作用 (一)加强对统筹区域进展讨论。以统筹余慈地区进展为目标,加强调研指导,组建了相关讨论课题组,起草了调研提纲,并开展调研。加强与市余慈办的联系,分降落实余慈地区统筹进展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做好余慈地区综合交通路网与余慈两地地名规划路网名称的统一

2、落实。 (二)开展行政区划调研。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促进经济社会进展为目的,开展有关区域行政区划的基础性调研,把握区划调整报批工作流程和上报材料要求。依据毛光烈市长在对上海市部分区行政区划调整报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民政局作了专项调研,并完成了批示件办理。完成了市政协委员2件有关区划调整提案的答复办理。慈溪市地名办就去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异议地段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 二、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扩大服务成效 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开展攻坚克难和创新服务行动,通过实行落实绩效考核、加大专项事务督

3、查力度和加强工作沟通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 (一)地名规范化有序推动 1、地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重视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慈溪市调整了地名委员会,明确了镇(街道)地名管理职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学会,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决策、管理和讨论队伍。北仑区在镇(街道、乡)建立了地名协管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地名管理力气。 2日常命名规范有序。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自今年1月起,市本级地名命(更)名审核与管理职能分别,市地名办主动与行政审批处做好沟通连接,确保工作顺当过渡。3月,市地名办在有关部门的协作下,劝阻了一起不规范的工程名称。对我市即将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1期20

4、个站名进行了初审,提出了拟命名方案,并制订了命名原则,为今后我市轨道交通线建设站名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27条、小区34个、建筑物(群)9个、桥梁(隧道)1座,并即时在地名网站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 3开展地名规范化检查。市和有关地区地名办对城区路牌等地名标志的拼写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标志上错拼、漏拼准时作了订正,确保地名标志文字书写规范、拼音正确。镇海区地名办抓住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契机,发动社区干部对城区内路牌、门(楼)牌等地名标志进行纠错检查。 4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方案完成报审。有关县(市)、区

5、连续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会同有关部门仔细做好辖区内无居民海岛甄别和名称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并报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市地名办乐观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严格审核各地上报资料,仔细进行分类汇总,并赴奉化、宁海等地,对无居民海岛作了甄别。根据省厅要求,对509个无居民海岛名称的专名、通名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制定了全市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通过。目前,有关材料已上报省政府审批。 (二)地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1抓好*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为加强地名规划实施力度,落实以保障措施

6、为重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市地名办分别召开部分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城区地名工作座谈两个会议,针对规划贯彻落实中消失的问题听取不同层面意见,共商对策措施。并走访市规划局、市建委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3月份,组织县(市、区)民政局同志赴广州、深圳等城市考察学习了地名规划工作,努力提升规划的执行力度。 2全力完成县(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省厅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考核标准,各县(市)地名规划的完成率必需100%。针对各县(市)地名规划编制进度不一,市局分管局长和业务处长赴象山、奉化等地进行督促指导,要求加快推动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规划编制的攻坚任务。目前,象山已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并报省地名学会

7、预审,奉化地名规划依据省级预审意见又作了修改并报市级评审。余姚、宁海地名规划完成市级专家评审,已进入向当地政府报审阶段。慈溪地名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巩固完善 1健全城区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在保持城区新设地名标志的完好、干净和规范的基础上,各地连续开展门楼牌和路牌的补更工作,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宁海、余姚、奉化等地开展了老小区门牌清理整顿。慈溪市制订城区地名标志管理制度,从制作、设置、管理上对地名标志加以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据统计,全市共新增补更楼街路牌400余块,楼幢牌3100块,门牌7250块,完成50余个社区地名标志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核对,进一步

8、巩固地名标志设置成果。 2农村地名标志设置不断完善。根据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我市各地乐观开展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活动。余姚对全市农村门牌进行查漏补缺,宁海开展了完善农村门牌设置试点工作,奉化在XX年完成农村门牌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全部乡镇、街道的农村地名标志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有287个行政村的11万块门楼牌、70路牌、70个村牌等地名标志进行招标、制作,估计于8月份完成制作、安装。 (四)数字地名取得新进展 根据“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稳步推动地名数字库建设,进一步落实地名数据库动态管理措施,做到新

9、命名一批标准地名就即时录入地名数据库,不但丰富了数据库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开全市地名重名现象的产生。实现网站信息的准时更新,上半年更新录入信息500余条,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精确性和即时性。余姚市完成“城区电子门牌录入系统”1000条数据的整理更新。继*、余姚、慈溪、奉化、宁海五家地名网站开通后,象山地名网于6月开通试运行,至此,我市6家独立地名网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发挥了地名宣扬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探究地名信息化服务新载体,进一步增加和完善地名网络服务功能。江东、海曙等地乐观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调研,着手建立仿真三维地名信息系统触摸屏和数字地名软件。

10、(五)地名服务形式多样化 1乐观慎重做好供应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进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便利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各县(市)、区乐观应对,或通过托付下放地名证明权限,或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或窗口专人负责等方法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证明5000余份。 2大力做好地名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为便利人们出行,便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地名公共信息基础性作用,全市乐观做好地名资料开发和成果应用。*市政区图和城区街巷地名图编制已完成前期调研并进入审报招标阶段。鄞州、北仑、象山出版政区图、街巷地名图8800份,镇海启动

11、新一轮地名志的编纂工作,并已完成初稿的审核。 3借力借势,扩大地名宣扬力度。镇海、慈溪、宁海纷纷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和旅游节有利契机,加大地名宣扬力度,开展地名路牌专项整治,增加公益广告版面,树立地名权威性和严厉性,充分发扬地名导向和指位作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三、完善机制,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确保边界地区平安和谐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厅要求,乐观开展平安边界创优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动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通知,对创优工作任务、目标、步骤予以明确。市、县两级界线管理保障经费基本到位,界桩基座硬化及界桩警示牌设置的设计方案经层层选优已经确定,并开头实施。目前,共有10余个市、县级界线

12、界桩落实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慈溪市完成了“余慈线”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 通过开展市、县两级界线毗邻双方的定期走访,加强有关界线跨界建设问题的协调督促,落实“四位一体”的界线管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平安边界建设。一些地区注意平安边界建设的制度建设,江北区民政局协调区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界队伍建设,海曙、江北、镇海、鄞州、慈溪、余姚等地相继召开行政区划界线工作培训会议,颁发界桩管理员聘书,明确各级职责。 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全面推动。市级界线“宁台线”和“海鄞线”、“北慈线”等11条县级界线联检工作稳步实施,制定了联检工作实施方

13、案,结合平安边界创优活动,搞好界线联检工作。 在确定工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糊涂地熟悉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的理论学习与调查讨论不够,不规范的地名时有消失,地名信息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地名管理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配套政策措施讨论力度不够,个别县级界线不平安因素尚未消退,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不断解决。 下半年主要工作支配 根据XX年工作要点和省厅要求,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乐观稳妥做好行政区划工作 1加大行政区划调研力度。以促进经济进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原则,连续注意完善行政区划设置的思索和理论讨论,加强与

14、发改委等部门的联系,把握区划调整基础性资料和动向,熟识相关区划调整的论证、报批等工作程序,发挥好民政部门在区划调整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学习,探究削减层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活力、协调进展的行政区划新格局的模式和机制。 2加强对统筹区域进展讨论。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进展为目标,注意对统筹区域进展的讨论,重点探究培育中心镇的进展,引导小乡镇的产业、人口资源向中心城区集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进展。完成统筹余慈地区进展相关课题的调研。 3、加强对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各地要连续加强对辖区内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乐观做好向各级领导的宣扬,严格根据上级有关文件

15、精神,切实做好辖区内政府驻地建设立项审批和搬迁的报审工作。 二、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1加强地名文化理论讨论。连续抓紧落实地名理论研讨的发动工作,建立健全地名文化理论讨论队伍,努力提升地名文化理论讨论水平。仔细撰写地名文化理论讨论文章,各县(市、区)至少要有肯定质量的2篇论文,有条件的地区应多担当些,参与省地名理论研讨的论文在9月15日前上报市地名办。全面总结五年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阅历,分析存在的问题,讨论提出加快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各地要在9月底前,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总结,并以民政局(社会事务管理局)文件形式上报市局。加强地名文化的宣扬,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地名网站的作用,促进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各地要乐观参加省厅区划地名处设立的网上沟通平台的工作信息、理论探讨等沟通活动。 2加大规划实施力度。象山地名规划要依据省地名学会的预审意见,仔细修改后争取在7月中旬报市局,由市级专家进行评审;尚未向当地政府报审地名规划的地方要抓紧修改完善工作,力争在8月底前报当地政府审批。地名规划经批准实施后,有关地区要大力做好地名规划的宣扬和组织实施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贯彻执行职责,加强与规划相配套制度建设,建立跨部门的地名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