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9976343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九上期中化学试卷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2.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D.菜刀生锈3. 按物质分类依据,CO2 不属于 A纯净物B氧化物C单质D化合物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物质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D离子核外电子数不一定比其对应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多5.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加热液体B.称量一定量食盐C.取固体粉末D.检查气密性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2、 D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B铜用于制作导线C天然气用作燃料D食醋用于除去水壶内壁的水垢8. 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B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再利用C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D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9. 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臭氧D可吸入颗粒物10. 分类观是化学学科的重要观念。下列类别间的关联表示错误的是 ABCD11. 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 H2 B H2O2 C H2CO3 D H2O 12. 2022 年 5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赣州考察时指出,稀土是

3、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中的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铕元素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3Eu铕152.0 A铕原子中有 63 个中子B铕原子核外有 89 个电子C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0g D铕是金属元素13. 2022 年夏天,一篇微信爆文,根据以往研究成果,提出用异烟肼毒狗从而“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遭到众多人士著文反击。一种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化学物质 - 异烟肼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下列有关异烟肼(C6H7N3O)说法正确的是 A异烟肼是由 17 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B异烟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37 C异烟肼中氮、氧

4、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3:1 D异烟肼由 6 个碳原子、 7 个氢原子、 3 个氮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14. 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B乙和丙的组成元素相同C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15. 在氧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70% , 则该混合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 A 2:3 B 2:9 C 1:4 D 4:3 16. 某同学误将少量 KMnO4 当成 MnO2 加入 KClO3 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

5、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 可以代表氧气B t2 时刻,O2 开始产生C t1 时刻,KMnO4 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1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糖水是混合物 - 含有不同种分子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 - 水分子体积变大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 - 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氧气和臭氧的质量相同 - 所含分子数目相同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在不断运动ABCD18. 兴趣小组对 KClO3 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KClO3

6、质量/g催化剂催化剂质量/g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实验15-171实验25MnO20.549实验35Fe2O30.558实验45KCl0.5154 A实验 1 的作用是对比实验B以上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C氯化钾对氯酸钾分解反应无催化作用D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相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相同条件下)来实现19. 资料: 氯化氢(HCl)气体与氨气(NH3)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资料: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如图所示,烧瓶 A 和烧瓶 B 中分别充满 HCl 与 NH3,且初始压强相

7、等,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 c 、 d 、 e 三个标记。同时打开弹簧夹 a 和 b,观察到玻璃管中出现白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管中出现白烟,说明 HCl 分子和 NH3 分子在不断运动B c 处白烟较 e 处白烟浓厚C用热毛巾捂住烧瓶 A,e 处白烟会变得浓厚D若 A 、 B 两个烧瓶均浸泡在冰水中足够长时间后,同时打开 a 、 b,玻璃管中不会产生白烟现象20. 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3051015反应后的质量/gxy2020 A a 一定是反应物B x+y20 C b 一定是生成物

8、D反应中 c 与 d 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2:1 21. 现有氧化汞清新的空气二氧化硫液氮水银冰水共存物氧气与臭氧的共存物充分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后留下的固体,请按要求填空(填序号):(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氧化物的是 ;(3)属于单质的是 ;(4)含有氧分子的是 ;(5)同一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是 。22. 请回答下列问题:(1) 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i 硬水中的镁离子 。ii 2 个二氧化硫分子 。iii 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iv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v 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vi 构成氯化钠晶体的最小微粒 。(2)

9、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i A 、 B 、 C 、 D 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填数字)。ii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填序号)。iii 若 E 与 C 可形成化学式为 C3E2 的化合物,则 X= 。23.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图所示实验装置开展相关气体的制取和有关性质的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1) 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粉末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若用 G 装置收集,则氧气应该从 (填“a”或“b”)口通入。(3) 若准备收集一瓶氧气供细铁丝燃烧的实验使用,选择 (填字母序号)装置收集氧气便于直接做这个

10、实验。该实验的现象是 。(4) 用过氧化氢溶液及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4. 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面是对水的组成与净化的探究,请回答相关的问题。(1) 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1785 年,拉瓦锡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反应,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模拟实验装置如图 1。i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 加热铁粉前,应先通入水蒸气一段时间,理由是 。(2) 如图 2 为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b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从该实验得到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 ;从能量变化

11、角度看,该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3) 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 3 所示(“”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4) 如图 4 是模拟水厂将浑浊的长江水净化并最终制成蒸馏水的过程。i A 物质的名称是 ,操作 c 名称是 。ii 利用图 5 所示装置进行操作 b,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待净化的水应该从 端通入(填字母),原因是 。iii 取少量液体 D 于烧

12、杯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经过操作 c 后,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操作 c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之一是(已配平):Ca(HCO3)2 +CO2+H2O。25.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1) 空气的用途:焊接金属时常利用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作保护气。(2) 空气的成分: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i 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 t2 时打开止水夹,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 处。iii 根据图乙中所测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

13、是 。A.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氧气已全部被消耗。B.红磷有剩余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红磷无法继续燃烧。C. t2 后氧气浓度略微上升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止水夹右侧导管中的空气进入了集气瓶中。iv 结合曲线,解释 AB 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3) 空气的保护:图丙是某地 PM2.5 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 PM2.5 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C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26. 为了测定人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 CO2 的体积分数,某学生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过量 NaOH 溶液吸收气体中的 CO2 准确测量瓶 I 中溶液吸收 CO2 后的增重及剩余气体的体积(实验时只用嘴吸气和呼气)。请填空:(1) 图中用于吸收呼出气体中 CO2 的锥形瓶是 (填“瓶 I”“瓶 II”),图中瓶 II 的作用是 。(2) 将插入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图中的 III)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3) 实验时先缓缓吸气,再缓缓呼气。吸气时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 (填“a”或“b”, 下同),打开弹簧夹 ;呼气时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 ,打开弹簧夹 。(4) 反复呼吸若干次得如下数据:瓶 I 溶液增重 a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