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观后感优秀作文五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97466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柏坡观后感优秀作文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柏坡观后感优秀作文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柏坡观后感优秀作文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柏坡观后感优秀作文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柏坡观后感优秀作文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柏坡观后感优秀作文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柏坡观后感优秀作文五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柏坡观后感优秀作文五篇 西柏坡观后感今年校园组织我们这次看“观红色电影西柏坡”活动,令我受益匪浅。里面的人物大多都是小孩子,有:枣花、大金瓜、长生等,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儿童团团长:核桃。他勇敢坚强,不屈不挠,最令我佩服的就是他那种为革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故事里面也设置了很多的小动物,如:顺毛驴、小鸡一凤、狗獾阿欢等动物伙伴形象,从观影的效果来看,动物伙伴成了影片的一大亮点。小鸡一凤是个功夫高手,不仅仅把阿欢整治得服服帖帖,打起敌人也是绝不“脚软”,一通“鸡爪功”就能把敌人挠个鼻青脸肿。每到此处,都会引来观众的大笑。顺毛驴也不简单,大嘴酷似“狮吼功”,一口气能吹人一个跟头。而会打

2、地洞的狗獾最后更是立了大功:核桃为了吸引敌机注意,成了敌人轰炸的目标。当枣花用力地挖土想找到他的时候,很多小朋友掉了眼泪了,而我那不听话的眼泪,也在眼睛里打转了。而核桃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当时,我心里充满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之后才明白,是阿欢的地洞就帮了大忙!当我看到核桃受伤的时候,心中隐隐一痛,而当我看到核桃为了吸引敌军的火力而被炸的时候,我的心真的痛了,是钻心的痛,我以为核桃会死,但他在片尾,却奇迹般的出此刻大屏幕上,全场一阵欢呼,有好多人留下了眼泪,我相信,那时发自肺腑的。看完电影,我真的不敢相信,儿童团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能做出这么惊人的壮举,更不敢相信,一个12岁的小男孩儿核桃,能

3、有为了革命而献身的精神,真是“儿童团,出英雄”!西柏坡观后感在绵亘千里的太行山东麓,有一个三面靠山,一面临水的小山村,那里曾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让解放区的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那里还召开了我党具有重要历史好处的七届二中全会;那里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这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小山村就是革命圣地西柏坡。一路风尘仆仆,在经过近七个小时的车程之后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抬眼望西柏坡满眼青翠,前临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后倚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进入那里,人们立刻感受到一种回到精神家园的亲切和熟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与浮躁的美。大家怀着崇敬的情绪参观了毛泽东、周恩

4、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革命伟人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这些富有华北特色的平顶房,又矮又小,外墙抹着一层白灰,屋里都只上了一层黄泥。家家户户木板门,“井”字型的方格窗,没有一点雕饰,屋地都是用灰渣和泥土混合打成的,时间长了就有些坑坑洼洼。正是在这些普通甚至简陋的农家小院里,我们的革命领导人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却运筹帷幄地指挥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那里有革命领导人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故事,有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精神,1991年9月,江泽东同志来了,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来了。他们在西

5、柏坡参观学习,并发表讲话,他们与西柏坡心心相印。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构成的西柏坡精神,资料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国人民宝贵的、独特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个性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对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用西柏坡精神团结和鼓舞全国人民。继承西柏坡精神,就要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西柏坡时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已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新中国又该

6、是什么样貌呢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殚精竭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带领全国人民打碎旧中国的同时,倾心细致地描绘新中国的蓝图。这个新中国的构想,以过去长期的工作积累和思想积累为基础,在西柏坡时期构成了明晰的理论和政策思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牺牲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即务必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进而走向社会主义;中国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形态以及经济政策透过这次活动,我又一次的回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了毛泽

7、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要求我从自身做起,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一名合格的干部,始终持续党员的先进性,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和未来。历史虽不会重复,却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此刻,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而言,其实质并没有过时,至今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大转折时期构成的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个性值得我们这天继承和发扬。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此刻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在用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应对

8、这样的机遇的同时,西柏坡精神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好处尤其重要。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迎接时代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个性是新时期的民政事业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以人民务必肩负起来的历史职责。因此,我们必须要发扬敢斗敢胜的西柏坡精神,切实增强历史职责感和时代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保驾护航。西柏坡时期,党的地位和面临的

9、任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推进新民主主义干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很多。我们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务必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不能透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学习务必有良好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落脚点要学以致用。坚持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构成新认识

10、,开辟新境界。一天的参观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坐上了返京的汽车,回头望,滹沱河水潺潺,似乎在说那永久说不完的故事。群山无言,翠柏无语,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印证:西柏坡永久保存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久绵延着一条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红线。离开了西柏坡,我们陷入了沉思。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此刻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对于我们来说,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才是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我们要深深领会这

11、次参观学习西柏坡的深深寓意,那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我们必须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职责感和求实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西柏坡观后感5月28日下午,河北师大的朱月龙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西柏坡的相关的历史及概况。1948年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机关离开延安,从陕北吴堡川口东渡黄河,辗转千里,来到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一个小山村。从此,全中国和全世界都明白了西柏坡。在那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好处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诞生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5月2

12、9日,我们科学研修班的学员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90公里,河北省平山县西部。群山环抱中的西柏坡,依山傍水,秀丽而宁静。岗南水库万倾碧波如玉,柏坡岭上遍山松柏迭翠。村里村外绿树成荫,花木掩映中农舍俨然。走进西柏坡,就走进了历史的坎坷与辉煌。史让人感动,西柏坡的精神催人奋进。开国元勋的旧居简陋得让人心酸,让人肃然起敬。我们在那里看到的,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展开了一场暴风骤雨式的中国革命,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使这片沉寂的土地掀起了巨大的时代波澜。在那里,党中央

13、、毛主席在那里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扭转了双方的军事比较局面,奠定了新中国胜利的军事基础。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好处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不仅仅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框架,而且“两个务必”的提出,饱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光辉。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及时地告诫全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主要危险。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建立新中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持续艰苦奋斗的作风”

14、。这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它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代表人民执政,执政为了人民。要把人民的利益代表好,就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政不息,始终持续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也就是一种忧患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则是一种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使命意识。从本质上讲,西柏坡精神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15、期的升华。“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总结中国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的深刻反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的经验证明,在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持续艰苦奋斗的作风,才得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客观的现实证明,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时代常新,精神不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需要我们居安思危,继续以艰苦奋斗来要求自己。带着西柏坡精神,我们离开了西柏坡,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将始终萦绕于耳,感谢国培给予我这次理解教育的机会,我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我国教

16、育事业贡献力量。西柏坡观后感这次,我校组织学生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那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秀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它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正是西柏坡见证了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也正是在西柏坡产生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在那里领导了席卷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