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8 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 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9971510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8 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8 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8 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8 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8 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8 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8 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 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精品历史备考资料专题08: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义发展过程的曲折性,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站在国际工人运动史的高度认识十月革命,比较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点;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认识苏维埃体制,能够正确理解苏维埃体制与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异同点,认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一要注意梳理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实施的经济政策及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到苏联的改革等。二要注意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与

2、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与苏俄(联)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与苏联的改革的比较等。 【规律总结】一、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1)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这就突出反映了他们的社会主义空想性,而不是科学的。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2)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共产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在于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空想社会主义无法实现,但提出的一些天才设想对科

3、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非常重要的,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二、巴黎公社体现了哪些原则,又有哪些经验和教训?(1)公社的原则:巴黎公社建立新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代替旧的国家机器的原则(即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须打碎和摧毁现成的国家机器);实行普选制,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原则;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和罢免的原则。(2)经验教训: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和巩固革命成果,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思维拓展】正确理解巴黎公社革命

4、: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一次突发性的城市武装起义,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因而革命失败也是必然的。然而,意义却是深远的,但教训也是深刻的。三、俄国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作了铺垫,但与十月革命是截然不同性质的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有何不同?两者的关系怎样?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布尔什维克都在两次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其不同点:革命性质: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对象:分别是罗曼诺夫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即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5、,结果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十月革命主要是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两者的关系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四、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取得成功,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俄国十月革命有什么特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特点:革命道路: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革命理论: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革命过程:

6、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原因:当时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一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得到人民的支持,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五、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不同点政党领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在以列宁为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同盟军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盟军农民。胜利以后的措施没有

7、立即向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革命巢穴发动进攻,给敌人留下了喘息的机会。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毫不手软。结果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相同点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革命背景:都是在大规模的战争下,国家、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革命方式: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影响方面:都是重大而深远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了的社会

8、主义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六、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19171927年(1)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2)措施: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3)特点:前者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后者是运用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4)结果:前者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后者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随着形势发展被逐步放弃。219281953年(1)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2)措施: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3)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

9、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31956年后(1)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2)措施:1956年赫鲁晓夫、1964年勃列日涅夫、1985年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改革。(3)特点:前两者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仅是一些修补;后者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七、二战后苏联领导人的三次改革的比较。(1)背景:二战后,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如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

10、生活水平的提高。战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苏联的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2)侧重点: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戈尔巴乔夫则是先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后来很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3)结果:赫鲁晓夫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赫鲁晓夫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自己也搞个人崇拜,最终导致改革失败。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明显增强,真正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是仍未突破原有的

11、计划经济体制,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后期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社会矛盾丛生。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但是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9世纪初至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五次历史性飞跃:即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1)由空想到科学。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但他们未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力量。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

12、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以由理论发展到实践。(3)由理想变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

13、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蒙古、朝鲜、中国、越南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5)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苏联模式,各国纷纷效仿。但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与各国国情的不符,其他国家力图通过改革突破这一模式,主要出现了南斯拉夫、中国两种模式。实践证明,苏联模式和南斯拉夫模式是失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精选名校模拟】1(2016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中学

14、高三上期一练前第一次强化历史卷)恩格斯称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的是宣言的发表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B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C为工人斗争增添了科学性D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实验的终结【答案】C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影响2(2016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

15、则不然”。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A. 将引发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潮流 B.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 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D.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巴黎公社会给无产阶级做出了榜样和示范,故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B项错误;C、D两项都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故排除。考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意义3(2016届高三江西省赣州市阶段性测试卷历史试卷)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 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 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 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 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答案】D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