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97057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资料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潜力,理解潜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方此刻我教的有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个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另一个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

2、师必须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是作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就应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诲,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老师对学生的承诺必须要做到,比方学生那里收缴到的一些小物品,必须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归还,否则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老师没

3、有信任感后,无论你实施的什么制度和提出的推荐,学生会容易产生抵抗情绪,管理和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除了每一天上交的作业纸作业以外,对于练习册和

4、一些辅导作业,检查任务就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科代表来检查。 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2 近二十年的中学数学教师,经历了不同版本的数学教学工作,就应说每种教材都表达着不同时代的特点,完成了这一时代的使命。现就我个人对数学新课程下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传统的教材过分的强调了数学的单一-、工具-等特点。 传统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但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理论-太强了,且有部分资料没有实用价值-,忽略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人为的编制一些飘渺的、没有实际好处的偏题、难题、怪题、导致学生耗掉了超多的时间,结果学生解决实际

5、问题的潜力却丧失了,部分学生的思维停滞在闭门造车的水平上。另外由于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数学被认为就是做题,题海战术是教师和学生应付考试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这样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新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的理念以及人教版教材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在教育理念上迎合了时代的特点。首先学生是人,是知识的载体,过分枯燥乏味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中学生,他们需要的是合作、-、开放式的教学,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参与探究意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上就表达了时代-,可用-实用-的特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就表达了数学的实用-,使数学不

6、再脱离实际,而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表达了数学因材施教,真正有数学天赋的学生会有与众不同的作为。具体目标中增加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目标,同时也指出数学不单纯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新数学中教师不单纯教,学生不单纯学。新数学教材上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超多精美的-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等,个-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现,更贴合孩

7、子们的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用心的成分,也是 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教材中“游戏是否公平”、“跟我学”、“试试看”等极富情趣和创意的字词会令我们身不由已的进入数学的世界。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一接触新教材,我们能够立即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新数学、新气息、新思想、新理念,不仅仅给教师很大触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学习的渴望,更为广阔教师、学生带给了学习和发展的时机。 3、教师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的转变。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的表演舞台,教师是策划者、实施者,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的理

8、解者,一个装载的机器,机械的理解着指令。而标准下的教学方法以及形式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的主角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在是单一的教,学生也不是单一的学,师生在平等、-的氛围-同探究,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潜力、计算潜力等得到了发展,同时合作意识、参与意识也增强了,师生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试问,这样的教学模式又怎能不被人理解呢? 当然,任何一种新的事物的出现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有些教师认为新的人教版的教材过于凌乱,知识不系统。我粗浅的认为这正是新教材的又一特点,它将初中的数学知识资料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人们的认知规律,分年段来完成,是可取之举。 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3

9、 当了近十年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的笔者,在使用实验教科书的同时,用了将近二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各种资料,现就我个人对数学新课程下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有关传统数学课程的状况分析 传统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但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理论-太强了,且有部分资料没有实用价值-(当然最近几年在必须程度上也加强了数学思想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另外由于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数学被认为就是做题目。题海战术是教师和学生应付考试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这样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体系上与传统的课程体系有巨大差异,个

10、-表现于教材资料、目标定位、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在资料上分四个领域:“数学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表达;具体目标中增加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目标,同时也指出数学不单纯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新数学中教师不单纯教,学生不单纯学;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务必全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全面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新数学教材上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超多精美的-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等,

11、个-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现,更贴合孩子们的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用心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教材中“游戏是否公平”、“跟我学”、“试试看”等极富情趣和创意的字词会令我们身不由已的进入数学的世界。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一接触新教材,我们能够立即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新数学、新气息、新思想、新理念,不仅仅给教师很大触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学习的渴望,更为广阔教师、学生带给了学习和发展的时机。 2.新数学课程标准下教学的状况分析 新课程的科学-、实用-、先进-

12、和前瞻-无可质疑,但在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们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物理、化学课一样,也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常会制作一些小制作、工艺品等等;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也出现了“问题”,如计算潜力差、易出错,表达潜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这又与传统课堂情景和“效果”构成鲜明的对照,不由得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数学到底怎样学?学什么?甚至数学教师也在说这课还怎样教。其实,新与旧的最根本的差异是体此刻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根底-、普及-和发展-,它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1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大众化数学的思想”。所以我个人认为数学新课堂教学应具有应有的对策 七年级数学教学随笔4 学生的思维训练角度来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概念构成过程的教学。从知识构造入手,思考教学概念与已学过相关概论的关系以及教学概念本身的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思考,能够训练或培养学生的什么思维方法,创设切实可行的情境。下面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让概念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生成的一些做法,供同行者参与。 1、透过归纳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代数,对新资料的学习较多地使用了归纳的方法,相当部分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都是透过归纳出来的,即是从个别、特殊的事物探究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14、它不是严格的数学-,但却是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它不仅仅适用于公式、定理、法则的归纳与发现,也适用于对某些概念本质属-的探究,能够作为情境创设方法,以单项式概念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代数式是什么样的式子?(找几个同学分别写出几个代数式) 分析:提问三五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五个左右的代数式,其中可能有单项式,也可能有多项式,然后老师把其中的单项式选出,若个数不够,老师能够把备课时事先准备好的单项式再补充进来,得到一组三到五个单项式的-,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所研究的单项式大部分是由学生带给的。 问题2:认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代数式(4a2c

15、,-2y,x3,0.1m2n3),说出这几个代数式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分析:学生可能对“相同的地方”不太明白,老师能够给予提示,即它们之间在运算种类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以便学生有方向地开展思考、讨论,朝着“它们都是数与字母的积”的方向努力。在此根底上观察出它们不内含什么运算,也为以后学习多项式作好准备。 问题:同学们好好想想,-2、x,是不是单项式呢? 分析:又回到特殊状况,使学生懂得单个数、单独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透过类比创设教学情境 一般来说,一个概念都不是孤立的,一些概念之间往往有着十分严密的联系,对那些相近或相似关系的概念,因为它们有着诸多的相似,所以用类比的方法开展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类比的方法不是严格的数学-方法,它是根据事物间的共同特-,由一事物研究另一事物的思维方法,能够作为概念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下面以同类二次根式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1:回忆同类项的概念,写出一组同类项,并指出这一组同类项“同”在什么地方? 分析:由于同类二次根式与已学过的同类项的共同特点是“同类”,的所以在类比之前要强调“同类”的含义,只有弄清楚了同类项中“同类”的好处,再开展类比到同类二次根式才能产生思维的飞跃。 3、直接说出概念创设教学情境 概念教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