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教育学必过题4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969710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本科教育学必过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自考本科教育学必过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自考本科教育学必过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自考本科教育学必过题4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自考本科教育学必过题4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本科教育学必过题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本科教育学必过题4(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教育学二试卷十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A. 情感性B.深刻性C.稳定性D.过渡性2.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 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3. “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A.教育万能论B.环境决定论C.多因素作用论D.遗传决定论4. 中华人

2、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 面”,即()。A. 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 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 全面发展,面向全体5.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A.教育理论B.职业道德C.文化科学D.教学基本功6.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技能型课程7. 教师提出问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 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是()。A.探究研讨法B.发

3、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8. 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A.现场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9.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城市与农村相结合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10 .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11. 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A.德育意义B.德育目标C.德育内容D.德育规律12.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B.蔡元培D.王道俊B.领导文化D.校园文化B.方

4、向和范围D.程度和速度A.杨贤江C.李大钊13.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A.班级文化C.活动文化14. 社会关系影响人发展的()。A.性质和方向C.范围和性质1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16. 作为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的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 反映,是通过个体的()实现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学习活动17. 下列关于智育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智育是教学要完成的任务C.二者既相

5、互联系,又相互区别D.教学就是智育18. 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A.杜威B.布鲁纳C.克伯屈D.赫尔巴特19 .德育的特殊途径是()。A.劳动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团队活动D.班主任工作20.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 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 教育多元化的基本内容有()。A.培养目标的多元化B.管理模式的多元化C.教学内容的多元化D.评价标准的多元化E. 学校类型的多元化2. 政治经济制度对

6、教育政策的制约主要表现在()。A.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C.是否确立重点高中D.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E.师生如何交往3. 教育目的的属次包括()。A.国家的教育目的B.社会价值取向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E.教师的教学目标4. 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经历了()。C.具体运算水平E.形象运算水平5. 国家为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A.为所有学生提供正常的教育机会C.关注残疾生,设立特殊教育机构E.限制体罚学生6.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A.教学目标C.教学大纲E.教学方法7.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A.上课C.练习E.课外活动8. 备课的内容包括()

7、。A.钻研教材C.收集参考资料E.制定教学进度计划9. 德育的形式有()。A.家庭德育C.区域德育E.民族德育10.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A.耐心周到C.主观偏心D.形式运算水平()。B.关注贫困生,设立帮困基金D.实施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制度B.教学计划D.教科书)。B.作业D.辅导B.7解学生D.制作直观教具B.学校德育D.社会教育B.过分挑剔D.有责任心E.有幽默感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 。2. 春秋战国时期,、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这一时期 的

8、发展 是我国教育史上、文化史上的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3. 通过 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4.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5. 在教育史上有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的理论流派:一是,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 西方的 和裴斯泰洛齐;二是,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的柏拉图和康德。6. 没有社会实践活动,没有 与 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7. 课程的编制应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8. 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及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9. 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10. 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

9、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J”或“ X”。每小题1分,共10分)1. 班级管理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2.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之后进行的疏导和治病活动。()3. “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人格上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4. 教育是人类社会和动物界共有的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5.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6. 遗传素质可以决定人的发展。()7.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彼此相关,可以互相代替。()8. 教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可以看学生的日记、

10、拆学生的信件。()9. 课程论侧重于研究“怎么教”的问题。()10. 谈话法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 测验的信度2. 德育方法3. 白板说4. 制度化教育5. 网络教育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学校文化的特性有哪些?2.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3. 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特点。4. 为什么说高中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七、论述题(共10分)试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

11、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一一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 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 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疽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 一一苹果还在, 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

12、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 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 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 一段时间过去, 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 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一一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 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结合本案例回答,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在上同一节画苹果的课上,他们的教 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什么差异?现代教育学二试卷十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

13、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A.社会本位论B.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2.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A.注意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意个体的享用型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4.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属 于()。A

14、.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5.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一一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 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6. 班级建设设计以()的制定为最重要。A.班级舆论B.共同生活准则C.活动节律D.班级建设目标7. 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A.50年代以后B.60年代以后C.70年代以后D.80年代以后8.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A.教学思想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学手段9.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A.课外辅导B.布置作业C.检查作业D.课后练习10. ()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1.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12. ()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计划13. 教学过程的主体是(A.教师B.学生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14. 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A.教学策略B.教学原则C.教学手段D.教学形式15. 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D.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