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968725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第一篇:XX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xx 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总结xx 小学现有25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人,专任教师45 人。多 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 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总结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可以概括为“四抓四 促”,即“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抓 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一、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已配备了多媒体

2、教学平 台,配备了电脑办公,接入了教育专网,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 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水平。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20 多万元 为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各功能处室配备了办公用机,所有电脑全 部接入互联网(光纤),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 为我校向数字化校园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 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要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 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把教师培训摆 在重要位置上来抓,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

3、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1、集中培训: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就信息化技术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2、专题培训: 利用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进行专题培训,针对一个程 序、一个软件和设备规范使用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使用操 作水平;3、问题培训:信息中心对平时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整合、归类, 利用教研活动、教师集会时,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分析;4、问题交流:针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还建立了交 流平台,让老师们把平时出现的疑问发布到网上,集思广益,让大家 共同想办法,并由解答人制作成相应问题的幻灯片发布在网站上,让 其他教师在遇到同种情况时进行参照解决。5、以赛代

4、训:通过上课、打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形式有效地 提高教师应用水平。三、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1、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 由业务校长具体分管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 心,教导处主任兼职中心主任,做到了管理机构职责分明、分工具体、 责任到人。2、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从设施建设、设备维护、资源应用 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使相关人员既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 并使每位教师都能做有目标,行有规范。我们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 设备管理使用、领用借还、报损报废等制度,建立了有效地管理机制, 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规范。3

5、、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在安全措施上, 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信 息中心人员经常深入各工作岗位检查指导管理和教学应用工作,提供技术 支持服务,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使其更好的为教学 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1、网络教研。通过虎门教育办、东莞市教研网这个平台,老师们 的教研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在 网上,能跟很多知名的学者专家交流;能跟知名教师进行教学问题探 讨,不自觉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加强。

6、最为明显的是集体备 课、个人备课的显著改进。由于实行先周备课,使得集体备课和个人 备课较之以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先周备课制度和检查制度,彻底改 变了原来个别备课组存在“应付”集体备课情况,老师们在课前的集 体备课力度加大了,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彼此 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多了,整个教育教学面貌较之以前有了根 本的改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方法共研,教学内容互 商,教学问题同做,教学资源共享。2、电子备课。鼓励教师全面实施电子备课,备课中我们进行了三 步式管理,即第一步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制作、整理好自己的电子教 案及相关课件,保存到自己的微机中;第二步教师集体研讨修

7、改,形 成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教案,并把自己的备课添加到学校的资源库; 第三步把自己的备课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相应文件夹中,便于学校检 查、资源共享、集体单元备课和教学使用。3、资源积累。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系统,包括:网络资源、购 置资源(学校为教师购置的信息资料,包括录像带、光盘等)、自主 研发资源(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料),实现了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 享。4、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 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 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 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

8、与教学实践 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尽管我校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先进 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活 动尚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发扬成 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设和应 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 贡献。第二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激励机制学校教育信息化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教育信 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创设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人人参与、比 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根据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本校实际,

9、特制定本制度。一、激励制度1、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2、教师参加各级、各科教学软件、课件竞赛评比评选活动中获奖 的。3、教师参加校、区、市组织的教育信息化论文竞赛中获奖的。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教育信息化竞赛中获奖的 以上获奖均根据河棚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奖励规定,给予奖 励。二、考核1、在学校网站发表教育反思与心得体会。县级骨干: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2篇、总结、体会1篇; 校级骨 干: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1篇、总结、体会1篇; 教研组长、年级组 长: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1 篇、总结、体会1篇;03 年年轻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传反思2 篇、总结、体会1 篇; 其他教师每

10、学期至少上传反思或总结、体会1篇2、结合师训工作,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运用多媒体课件上一节校 内公开课。并记入师训档案。3、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多媒体课达到总课时数的15%以上。4、不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不能推荐优质课的评选。 以上要求均纳入教师岗位考核评估之中,并列入年终综合考核之中。河棚镇中心学校 第三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青州市高柳初级中学)青州市高柳初级中学现有 13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572 人,专任教 师 52 人,是青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潍坊市动漫实验学校。多 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把现代 教育技术

11、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 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可以概括为 “四抓四促”,即“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抓学习培训,促技能 提高;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一、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原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已 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影响了我校素质教育实施进程。面对这样 的局面,我们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出发,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资金, 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水平。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建设为契机

12、,先后投资 100 多万 为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彻底实现了“班班通”,更新了50 套高配 置学生电脑,各功能处室配备了办公用机,所有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 记本电脑,基本实现了教师上课无尘化、办公无纸化。所有电脑全部 接入互联网,开办了校园网站,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 源的全面共享,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为我校向 数字化校园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 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要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 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把教师培训摆 在重要位置上来抓,

13、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 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1、集中培训: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就信息化技术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2、专题培训: 利用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进行专题培训,针对一个程 序、一个软件和设备规范使用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使用操 作水平;3、问题培训:信息中心对平时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整合、归类, 利用教研活动、教师集会时,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分析;4、问题交流:针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中心除 进行包科室指导外,还建立了交流平台,让老师们把平时出现的疑问 发布到网上,集思广益,让大家共同想办法,并由解答人制作成相应 问

14、题的幻灯片发布在网站上,让其他教师在遇到同种情况时进行参照 解决。5、以赛代训:通过打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形式有效地提高教 师应用水平。三、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1、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 由业务校长具体分管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 心,教导处主任兼职中心主任,做到了管理机构职责分明、分工具体、 责任到人。2、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从设施建设、设备维护、资源应用 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使相关人员既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 并使每位教师都能做有目标,行有规范。我们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设备 管理使用、领用借还、报损报废等制度,制定了校园网

15、管理制度,建 立了有效地管理机制,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据 可依,科学规范。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在安全措施上, 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信 息中心人员经常深入各工作岗位检查指导管理和教学应用工作,提供 技术支持服务,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使其更好的为教学 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1、网络教研。通过潍坊数字化网络这个平台,老师们的教研宽度 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在网上,能跟 很多知名的

16、学者专家交流;能跟知名教师进行教学问题探讨,不自觉 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加强。最为明显的是集体备课、个人备 课的显著改进。由于实行先周备课,使得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较之以 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先周备课制度和检查制度,彻底改变了原来个 别备课组存在“应付”集体备课情况,老师们在课前的集体备课力度 加大了,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彼此之间相互学 习、相互交流的多了,整个教育教学面貌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方法共研,教学内容互商,教学问 题同做,教学资源共享。2、电子备课。鼓励教师全面实施电子备课,备课中我们进行了三 步式管理,即第一步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因特网制作、整理好自己的 电子教案及相关课件,保存到自己的微机中;第二步教师集体研讨修 改,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教案,并把自己的备课添加到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