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读后感5篇汇编美丽乡村指导意见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96807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读后感5篇汇编美丽乡村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读后感5篇汇编美丽乡村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读后感5篇汇编美丽乡村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读后感5篇汇编美丽乡村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读后感5篇汇编美丽乡村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读后感5篇汇编美丽乡村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读后感5篇汇编美丽乡村指导意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读后感5篇汇编】美丽乡村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读后感篇 !【篇一】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一直是党中央重点关注的工作,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浅谈如下: 立足乡村,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核心作用,推进乡村村民自治。首先应把乡村有知识有文化且有责任心、年富力强的乡村青年吸收进乡村的基层党组织,并选拔到乡村党支部的领导岗位,使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头羊”角色。其次,应充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发扬党内民主,落实党内民主监督机制,防止乡村基层党组织蜕变私人化的“家族”组织。 强化和提高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实

2、现乡村公共治理机构的职能转变。第一,把大学生村官计划纳入全国统一的国家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解决待遇低留不住人才的问题,要给大学生村官以希望,使乡村留得住人才,从而提高乡村干部的整体文化水平。第二,对于村委换届民选出来的乡村党政干部,应纳入地方党校轮训计划,以提高村官们的民主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市场化素质。第三,乡村公共治理结构实现职能拓展。乡村公共机构除承担原有的国家计划生育、合作医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外,还应承担服务乡村、服务乡民的职能。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所在,要坚定不移的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篇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3、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明确了十七项主要任务,其中一项是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要实现这个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应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是着眼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农村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集体经济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对农村“三资”管理方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实行村账镇

4、管,制定财务公开等制度。 二是着眼于规范农村干部施政行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纪监委职能,强化上下联动,搞好检查督导,对农村干部施政行为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和群众监督举报等,对核实问题实施执纪问责,抓小抓早抓苗头,监督村级班子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促进规范小微权力工作全面落实。推动建立“小微权力”清单、重要村务全程纪实等制度,促使村干部自觉行使权责。治理农村干部“微腐败”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 三是着眼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村居信息化,将党务、村务、财务

5、信息通通“搬”上电视,村民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的电视上查看村里的各项事务,极大增强了村民自治的参与性、可及性、便利性,能够进一步实现有效监督,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围绕建设善治乡村,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总体要求,强调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镇和

6、村为农服务能力,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乡村治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为实现乡村善治指明了方向。乡村治,天下安。如果说,城市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极,农村则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乡村治理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 一、加强平安农村建设。乡村人民为人朴实,知识量不高,容易被不法分子诱惑,我们要加强农村警务工作,加大对乡村非法宗教活动、邪教活动打击力度,防止利用宗教、邪教干预乡村公共事务,大力整治农村乱建宗教活动场所、滥塑宗教造像。积极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扎实开展智慧乡村警务室建设。二、提升乡村为农服务能力。乡村人民工作较多,我们要提升服务能力,健全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一门式办理

7、”、“一站式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在为民办事上实现“最多跑一次”。三、走好乡村治理之路。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是对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考验。既不能“一管就死”,也不能“一放就乱”。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让乡村治理更有效;另一方面又要放权给村民,提高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要把自治、法治、德治很好地结合起来,积极搭建多方参与治理的平台和渠道,鼓励引导村民们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四、耕地复耕。在现在乡村人民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放弃耕地种植,致使乡村有大量土地荒废,无人耕种。我们要实现土地复耕政策,根据农业种植面积提高一定的经济补偿,使

8、荒废的土地有人复耕作物,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 乡村治理之路,任重而道远。走好乡村善治之路,不断激活乡村主体的创新力量,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篇四】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一直是党中央重点关注的工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也将其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来部署,3月1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对此有几点思考: 一、立足乡村,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推进乡村村民自治。加强乡村治理,实现村民自治,根本还在于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的核心作用。为此,首先就应强化乡村的基层党组织

9、建设,把乡村自发产生的有知识有文化且有责任心、年富力强的乡村青年吸收进乡村的基层党组织,并选拔到乡村党支部的领导岗位。只有这样,基层党组织才能发挥“领头羊”角色。其次,应充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发扬党内民主,落实党内民主监督机制,防止乡村基层党组织蜕变私人化的“家族”组织。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推进乡村村民自治,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支持村民自治的支柱角色。 二、改革乡村制度,实行乡村制度的有序供给与创新。第一,试点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把长期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有计划地将其身份置换成城镇居民。第二,试点改革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第三,鼓励乡村农民按市场原则组织联合

10、收割机服务联合体,从而整合乡村农机设备资源,提高乡村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三、强化和提高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实现乡村公共治理机构的职能转变。第一,把大学生村官计划纳入全国统一的国家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解决待遇低留不住人才的问题,要给大学生村官以希望,使乡村留得住人才,从而提高乡村干部的整体文化水平。第二,对村委换届民选出来的乡村党政干部,应纳入地方党校轮训计划,以提高村官们的民主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市场化素质。第四,乡村公共治理结构实现职能拓展。乡村公共机构除承担原有的国家计划生育、合作医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外,还应承担服务乡村、服务乡民的职能。【篇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

11、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明确了十七项主要任务,其中一项是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干部一是要熟悉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工作目标,建设内容,相应标准。根据国家大政方针,结合相关文件实施标准,再结合本乡实际,规划先行,合理引导,党员干部要做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组织决定的模范。 党员干部二是要加大投入,求真务实。为了能将乡村治理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就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脚踏实地,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要抓全程、抓全面、抓死角、一抓到底。加强对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特困人员等人群的关爱服务,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党员干部三是要做廉洁自律的模范。要建立机制,严格考核问责,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党员干部定时和不定时加强调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村、各责任单位多加强交流、比较、借鉴,互学才能提高。自觉接受小微权力监督,接受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上级部门监督和会计核算监督、审计监督等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的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