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96496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组织病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组织病理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解:1, 、唇裂: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2、口凹:在额鼻窦,上颌窦和下颌窦的中央,形成以个凹陷,称为口凹3、面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4、牙胚:牙板向深层得结缔组织内伸延,在其最末端细胞增生,进一步发育成牙胚。(牙胚的分化O蕾状期O帽状期O钟状期)5、牙囊:包围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叶细胞密集成一结缔组织层。牙乳头: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域。6、蕾状期:在胚胎的第八周,在牙板的20个定点上牙板最末端膨大,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呈立方或矮柱状7、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

2、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8、游离龈: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9、腭裂:为一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合10、釉板:是垂直压面的薄层板状结构。11、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条带状上皮12、牙内陷:指有釉质覆盖的牙冠或牙根表面出现深凹陷,可分为牙冠内陷和牙根牙内陷13畸形中央尖:也称牙外突,指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沟或颊尖舌侧嵴上的牙尖样突起14双生牙:为单个牙胚未完全分裂形成的牙有两个牙冠,但通常公用一个牙根和根管。15. 融合呀:为两个分别发育的牙胚联合,导致两个牙融合两牙的牙本质相连。16. 结合牙:两个牙沿根面经牙骨质结合,牙本质不融合。15、Turne

3、r牙:是指与乳牙有关的感染或创伤去、引起继生恒牙成釉质细胞的损伤,导致继生恒牙釉质不全或矿化不全。16、氟牙症:又称斑釉,氟斑牙。在牙发育阶段,如果引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取过多的氟,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17、四环素牙:四环素牙和骨有亲和性,在发育期全身性应用四环素牙可导致药物在牙硬组织和骨组织中沉淀形成四环素牙。18、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19、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淀物,有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20

4、、获得性薄膜:也称唾液薄膜,是由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21、过度角化:也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22、棘层松解:是由于棘层细胞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23、上皮异常增生:上皮总的混乱称为上皮异常增生。疱:为黏膜或皮肤内储存的液体而成疱。24、溃疡:是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25、丘疹:是黏膜或皮肤突出的小疹;大小为15mm,较硬,包灰或发红,消失后不留痕迹。26、龈袋:又称假性牙周袋。牙槽骨尚无明显的吸收,牙槽骨的

5、高度并未丧失,仅仅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增大、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面形成龈袋。27. 骨上袋: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28. 骨内袋: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下方,牙槽骨在袋的侧方,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29. 角化不良又称错角化,为上皮异常角化,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填空;1.牙周膜的功能:支持功能、感觉功能、营养功能、形成功能。2. 涎腺功能:消化功能、润滑,保护和防御功能、抗菌功能、内分泌功能。3. 【平滑面龋的四层结构,从外到里】1.表层2.病损体部3.暗层4.透明层4. 慢性牙髓炎的分类: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6、、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5. 牙菌斑为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其致病性主要通过菌体内毒素、细菌酶及其释放的外毒素与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等直接破坏牙周组织;并通过细菌抗原成分活化宿主的多种防御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引发局部的免疫反应,导致牙周组织的继发性损伤。6. 牙源性鳞状细胞瘤来源:牙板上皮剩余或serres上皮剩余。一,【如何鉴别釉质浑浊症和氟牙症?】釉质浑浊症氟牙症形状;白色不透光的混浊斑块无光泽的白色斑点,斑块矿化程度;釉质矿化不全釉质表层过度矿化对称性;无有压面特征;为局限性的圆,椭圆形斑块。不规则凹陷二,【简述菌斑与龋病的关系?】因为菌斑中可积聚酸,这些酸足以使釉质脱矿。菌

7、斑中的细菌可将糖代谢转化为酸,酸是局部PH明显下降,当PH下降至临界值以下时,可造成弪磷灰石中的钙丢失,晶体溶解。当菌斑中的糖消耗3060min以后,PH上升至中性PH附近,过多的离子造成菌斑中矿物离子过饱和,釉质发生再矿化。因此,随着菌斑内酸性环境的反复改变,在唾液菌斑釉质界面上不断发生脱矿再矿化。但是,在有龋活动的口腔内起始PH较低,产酸后PH的下降会更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菌斑釉质界面上PH低于临界点,菌斑中造成压面上矿物离子丢失,这种情形持续发生,使脱矿大于再矿化。最终导致彻底脱矿和釉质龋的开始。三,【简述口腔黏膜分类及结构特点。】口腔黏膜按所在部位和功能分为三类,即咀嚼黏膜,被覆黏

8、膜和特殊黏膜,口腔黏膜包括牙龈和硬腭黏膜,上皮有角化,固有层厚,乳头多而长,与上皮呈指状相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而且胶原纤维束粗大并排列紧密。被覆黏膜包括咀嚼黏膜和舌背黏膜以外的所有黏膜,其胶原纤维束不如咀嚼黏膜者粗大,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平坦,结缔组织乳头短粗,且有较疏松的黏膜下层。特殊黏膜即舌背黏膜,与口腔任何部位的黏膜都不同,表面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乳头,且黏膜上皮内有味菌。四,【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排脓途径?】答:病理:早期脓液聚集在根尖周,患牙浮出感,咀嚼痛,随脓细胞增多,炎症向根尖周牙槽骨蔓延,形成局限性牙槽突骨髓炎。排脓:(1)脓液通过骨髓腔达到骨外板并穿破骨密致达骨

9、膜下脓肿,最后穿破骨膜突破黏膜或皮肤排脓,突破口常靠近唇颊侧牙龈(2)根管粗大及根尖孔也较大的牙经龋洞排脓(3)有严重牙周炎的患者也可经深的牙周袋排脓。五,【根尖肉芽肿的病理变化?】答:早期,根尖组织在根管內病原刺激物得作用下,根尖周牙周膜出现血管扩张,组织水肿,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慢性炎症细胞侵润,病变范围较小,局限在根尖周牙膜。病原刺激继续存在,炎症范围逐渐扩大,根尖周组织结构破坏,伐之以炎性组织,即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散在侵润。炎性肉芽组织周围纤维细胞增生,限制炎症向周围扩散,这是机体对病原刺激的防御反应。肉芽组织中可见吞噬脂质的泡沫细

10、胞呈灶性分布。六,【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的病因及病理变化?】答:病因:主要病原菌是梭形杆菌及奋森螺旋体,厌氧菌,存在于龈沟或牙周袋深部。发病时数量增多,毒性增强,发生于营养不良及口腔不洁的儿童。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炎症变化,病变表面有纤维性渗出及组织变性,坏死。结缔组织纤维性水肿,內有大量中性粒细胞侵润,为密集的炎症及组织坏死区,病变表层为细菌螺旋体。七【,简述牙周袋的发展过程及进展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答:发展过程:(1)始发期:龈沟区的沟內上皮与周围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龈沟液渗出增多。(2)早期病变:结合上皮出现以下细胞为主的大量淋巴细胞侵润。结合上皮开始增生,临床表现典型龈炎表现(3

11、)病损确定期:主要为慢性龈炎表现,上皮大量淋巴细胞侵润形成较浅牙周袋(4)j进展期:出现牙周溢脓,牙松动等典型牙周症状。进展期病理变化:(1)牙面上可见不同程度的菌斑,软垢及牙石堆积。(2)牙周袋內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成分。(3)沟內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有大量炎症细胞侵润。(4)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延伸,形成深牙周袋,其周围有密集的炎症细胞侵润。(5)沟内上皮及结合上皮下方的胶原纤维水肿,变性,丧失大部分已被炎症细胞取代,牙槽嵴顶骨吸收明显(6)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坏(7)牙周膜的基质及胶原变性、降解。由于骨的吸收、破坏,导致牙周膜

12、间隙增宽(8)深牙周袋致使根面的牙周袋暴露,可见牙石与牙骨致牢固的附着。八,【总结白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鉴别点?】答:(1)白斑:大体观:为灰白色或乳白色斑坏,边界清楚,与黏膜平起成略为高起,舌舔时有粗糙感,分均质型和非均质型。均质型表面平坦,起皱,呈细纹状或浮石状,非均质型白色病损中夹杂有结节疣状溃疡或红斑样成分。镜下观:主要病理改变为上皮增生。单纯性增生主要变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上皮顶突可伸长课变粗,但仍整齐且基底膜完整,固有层,黏膜层有淋巴浆细胞侵润。(2)扁平苔藓:大体观: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块,似滴了一滴牛奶。皮肤病变特征为圆形或多角型

13、扁平丘疹,中心凹陷,由鲜红色-褐色班。镜下观:白色条纹处,为上皮不全角化层,发红部位上皮表层无角化,血管扩张充血。基底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使其细胞排列混乱,界限不清。黏膜固有层有密集淋巴细胞侵润。PAS染色阳性呈玫瑰红色,电镜下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肿胀,胞浆內出现空泡,半桥粒数量减少。(3)慢性红斑狼疱:大体观:皮肤外露部位出现蝴蝶斑,口腔部位多发于唇颊黏膜,为红斑样病损特征。可有糜烂,出血或结节,陈旧性病变可有角化萎缩,病损周围呈白色放射性条纹镜下观:上皮层有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层明显,可见角质栓塞或角化层剥脱;棘层变薄,钉突增生,伸长,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膜不清晰;下结

14、缔组织內有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侵润,cap扩张,管腔不变,血管周围有类纤维蛋白沉积。PAS阳性,管周淋巴细胞侵润,胶原纤维发生类纤维蛋白变性,纤维水肿,断裂基底膜增厚。九,【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多样性”是怎样形成的?简述其病理变化】。答(1)继发性改变多样性(2)排列结构多样性(3)细胞形态多样性(4)组织结构多样性肉眼观察:多呈不规则结构节状。剖面多为实性,灰白色或黄色,白色条纹可见囊腔形成,囊腔內含透明黏膜,有时可见浅蓝色透明的软骨样组织或黄色的角化物。多数周围有厚薄不一的完整包膜,少数观察:肿瘤细胞的类型多样。组织结构复杂。其基本结构,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肿瘤的间质较少,纤维结缔组织常

15、发生玻璃样变。十,【简述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学特点?】答: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病期较长,呈圆形或结节状。平均直径3cm,质地中等硬,呈侵润性生长,一般不活动,向表面突出不明显。无包膜,肿瘤突质细胞主要为导管內衬上皮细胞和变异肌上皮细胞,导管上衬上皮细胞呈立方状,卵圆形,大小较一致。胞浆少,通常透明,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较大深染。变异肌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梭形不规则形。两种细胞排列成管状,筛状和突性结构。根据肿瘤细胞类型和排列分式分为三种组织类型:(1)腺性筛状型:主要特点是肿瘤细胞内含有筛孔状囊样腔隙,PAS染色弱阳性(2)管状型:主要特点是以肿瘤细胞形成小管状或条索状结构为主,PAS强阳性(3)充

16、实型:细胞较少,胞浆少,嗜碱性,核分裂浆较多,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团,大的团块中心组织课变性坏死。肿瘤间质常有玻璃样变,易向神经、血管和骨呈侵润性和破坏性生长,术后有复发。十一【,简述牙本质的组织学结构】牙本质主要由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细胞间质所组成。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牙本质小管之间有一小的空隙,称为成牙本质细胞图周间隙。细胞间质包括;管周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球间牙本质生长线托姆斯颗粒层前期牙本质。十二,【试述口腔上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结构?】口腔黏膜上皮是外胚层分化来的复层磷状上层,自基膜起,由深至浅共分四层;基层,棘层,粒层,角化层或表面层。构成上皮的细胞有四种,即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朗格罕细胞和麦克尔细胞,后三种细胞都属于非角质形成细胞。十三,【试述牙髓组织结构细胞成分和功能?】 成牙本质细胞位于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