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中德育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945030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高中德育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族高中德育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族高中德育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族高中德育实践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族高中德育实践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高中德育实践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高中德育实践与探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高中德育实践与探索甘旗卡第一高级中学 李学峰摘要:我校作为民族高中,在高考升学压力与育人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探索出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核心,以全员导师制为纽带,以教育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创新模式,有效地增强了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走出了一条适合民族高中特点的育人创新之路。201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关键词:德育 三贴近 导师制 创新甘旗卡第一高级中学是一所有着50余年悠久历史的通辽市与科左后旗两级重点蒙古族普通高中。我校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高考升学压力与肩负育人为本之间寻找

2、最佳的结合点,探索出了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三贴近为核心,以全员导师制为纽带,以教育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创新模式,有效地增强了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德育以“三贴近”为核心增强实效性目前,学校德育与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很普遍,被动低效的现象也很严重。作为以培养人为基本任务的德育方法和内容,千万不能忽略学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德育的根本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我校德育实践证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活动,从生活中找依托,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的德育方法最为有效。如,2011年11月,我校承办的通辽市第二届蒙语授课高中教育研究年会上,由高二年级十

3、一班“养成教育”创新主题班会,以生活为基础,以人的情感为基调,形式新颖,内容真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受到了点评专家和大会代表的高度评价。该主题班会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影响力,为学校今后提高主题班会质量,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借鉴作用。(一)德育“三贴近”,以生活为中心增强实效性德育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密切相联,把德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德育过程,就是使学生在教育的引导下不断丰富、积累、扩大生活经验,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德育“三贴近”,以人为本增强吸引力空洞说教,无法使德育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得不到学生们的认可,很容易形成远离人的主体

4、性发展需要的说教模式。人是生活的主体,德育生活化,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追求,使学生们更好,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地走向社会、走向未来。(三)德育“三贴近”,以学生为主体增强感染力学校德育最忌讳的是空对空地喊口号,或概念化地讲大道理,这样的德育毫无效果可言,甚至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久而久之,会使人对德育产生抵触情绪。学校德育必须从生活着、实践着的“现实的人”和“具体的人”出发,把德育当做活生生的具体实践来看待。德育“三贴近”,要求德育关注生活、理解生活,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其规律性的东西或生长点。德育贴近生活,并不是简单的迎合现实生活、机械地反映生活、滞后性的品评生活或解决出

5、现的问题,而是积极正确主动地引导健康向上的生活。二、德育“三贴近”以全员导师制为纽带实现心灵的对接学校德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育人工程,此项工程不仅德育处、班主任抓好抓实,而且人人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我校推行全员导师制,所谓全员导师,是指所有一线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教师;工作在学生宿舍、食堂的职工为学生生活指导教师。我校现有332名教职工,2845名学生,学生中有2725名住宿生。推行全员导师制,师生结对,老师包联学生,采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教育方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具体作法:(一)全员导师尊师爱生践行七导一助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尊师爱生,用爱心感化学生,用智慧

6、点燃希望的火种,积极践行如下七导一助:1、生活上指导;2、学习上辅导;3、思想上引导;4、心理上开导;5、个性上顺导;6、异常时疏导;7、对特长生训导;8、对特困生救助。(二)全员导师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新课改要求我们培养的是一个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一个适应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书呆子,一个高分低能的人。我校推行全员导师制实现了教书育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关注个体,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三)全员导师师生沟通心灵对接高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过度期,情绪不稳定,忽冷忽热,自制力差,情感冲动,不计后果,行为失范是高中学生的心理反映。推行全员导师制

7、,每一位导师都能随时关注各自结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及时做好疏导和调节,防止学生作出意想不到的偏激行为。(四)全员导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校只有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行为规范;只有抓好学生的点滴习惯,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只有抓好学生的行为自律,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校特别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早操、课间操,食堂一日三餐,宿舍卫生、就寝等点滴习惯。由生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真正体现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五)全员导师以情感人以德育人全员导师要以高尚的爱生情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做一个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人;做一个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善于

8、合作的人;做一个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做一个具有良好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六)全员导师讲法用法促安全保平安“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全员导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如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消防活动,让学生们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安全用电知识、遵守交通规则等。通过“法制进校园”,“法制进班级”等活动,防患于未然,构建安全、和谐、平安校园。三、德育“三贴近”以教育为导向突出立德树人1、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人类应该共同具有的美德,它是我们做人的基石,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通过感恩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要具有感恩

9、的思想,报恩的能力,并且鼓励大胆践行,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无限幸福。2、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遵纪守法做优秀学生、合格公民的保障,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重要条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要明荣辱之分,并要不断学习和反思,不断激励告诫自己,践荣而远耻。只有这样,使学生才能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才能生活在一个文明而和谐的校园里。3、孝亲教育孝亲是做人的最基本道德。因为,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是父母教育我们做人并给予了我们天下最无私的爱。因此,德育内容要贴近实际,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敬老爱亲。孝亲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要引导学生首先要有一颗孝心;其次要有

10、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心。4、尊师教育老师用生命点燃了人类希望的火种,是无悔的奉献者。老师教给学生们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懂得了是非美丑。德育贴近学生,教育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老师的人格,维护老师的声誉。5、励志教育“励”即勉励,磨炼,振奋。“志”即志向,志愿、志气。励志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励志可以让学生战胜自我,激发潜能走向成功。励志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树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坚定实现目标的必胜信念,磨炼努力拼搏的顽强意志,增强实现目标的能力素质。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在追求人生目标的道路上迎接一切挑战、不断前行,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6、勤学教育怎样让学生勤学呢?今日事

11、今日毕是勤学的起点,明日事今日预是勤学的起跑线,顽强的毅力是勤学的加油站,明确的目标是勤学的动力源。勤学不仅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更是让学生获取成才成功的重要条件。7、诚信教育诚信大于天,诺言比金贵。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做一个诚信的人,首先做人要真诚,脚踏实地,说真话、办实事,杜绝欺骗。教育学生们要以一份真挚的情感对待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不说假话,对人友善坦诚,在学习中也要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杜绝抄袭,考试作弊等行为,那是即骗人又害已的卑劣做法,没有学到知识,又白白糟蹋了青春好时光。8、勤俭教育现在的学生不懂珍惜,奢侈浪费现象非常严重。针对学生实际,学校从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滴水、节约一

12、度电、节约一分钱、节约一次性消费品入手,教育学生以勤俭为荣,以安逸享乐、奢侈浪费为耻,同时教育学生要继承发扬勤俭这一传统美德,践行于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9、宽容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相互埋怨、相互责备、甚至出手大打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学生实际,德育选择以宽容为内容的教育。教育学生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可容之言、可容之事、可容之人。宽容会使人们的道德修养更加完美,使他人获得积极的力量,也能让大家的生活更加美满和谐。人的一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宽容、原谅的,通过宽容教育,使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会宽容。10、合作教育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人们离不开合作,合作贯穿人类发展的全过程。我校进行

13、合作教育的目的,在于让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合作精神,团结互助,与人为善,形成合力,促进学校文明进步。教育过程中我们注重提倡要经得起法律和世俗道德的合作,教育学生要坚决反对和摒弃那种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的合作。四、德育“三贴近”以活动为载体强化感染力我校改变过去那种单一强调规范和强制性的灌输,创新德育、激活德育,让德育活动贴近生活,使德育实践活动达到良好的效果。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德育实践活动;四月份,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主题教育活动;五月份,纪念“5.4”青年节,开展“爱心献给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六月份,开展校园文化“圣火之光”系列活动;七月份,纪念“七.一”建党节,

14、开展“知党恩、颂党恩、报党恩”主题德育活动;八月份,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九月份,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军训活动;十月份,纪念“国庆节”,开展“忠心献给祖国”德育实践活动;十一月份,高三年级高考动员活动;十二月份,纪念“12.9”,开展“立德、树人、报效祖国”德育实践活动。德育三贴近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在创新德育方面走出了一条适合民族高中特点的育人之路,取得了一些成就。2011年,我校被批准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德育工作愈来愈复杂的今天,我们要加倍努力,不断探索与思考,让“三贴近”的理念在实践中大放异彩。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