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关技术要求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94461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关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关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关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关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关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关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关技术要求(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技术相关要求、住宅工程设计控制要点(一)套内空间1、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 ,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2.20m 。2、阳台栏杆设计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 的垂直杆件间距不应大于 0.11m ,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 置。3、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 ;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 1.10m 。4、封闭阳台栏板或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 要求。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和寒冷、严寒地区住宅宜采用实体栏 板。5、阳台、雨罩均应采取有组织排水措施,雨罩及开敞阳台应 采取防水措施。6、当阳台设有洗衣设备时应设置专用给、排水管线及专用

2、地漏,阳台楼、地面均应做防水。7、阳台和建筑外墙设置空调室外机时,安装位置应符 合下列规定:(1)能畅通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入空气;(2)在排出空气一侧不应有遮挡物;(3)应为室外机安装和维护提供方便操作的条件。8、当设置凸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 0.45m 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 算不应低于 0.90m ;( 2)可开启窗扇窗洞口底距窗台面的净高低于0.90m 时,窗洞口处应有防护措施。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m ;9、户门应采用具有防盗、隔声功能的防护门。向外开启的户 门不应妨碍公共交通及相邻户门开启。10 、厨房和卫生间的门应在下部设置有效面积

3、不小于0.02 m 2的固定百叶,也可距地面留出不小于 30mm 的间隙。(二)共用部分1、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 0.7m 并侧面临空时,应设置防 护措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 1.05m 。2、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3、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10m ,不超过六层的住宅, 一边 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00m 。4、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 0.5m 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1.05m 。5、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 且不得小于 1.20m ,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 2.00m ,楼 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 1.30m

4、。6、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紧邻 兼起居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震的构造措施。7、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1) 建筑入口;( 2) 入口平台;( 3) 候梯厅;( 4) 公共走道。8、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9、卫生间的共用排气道应采用能够防止各层回流的定型产 品,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厨房的共用排气道应与灶具位置相邻, 共用排气道与排油烟机连接的进气口应朝灶具方向。10、竖向排气道屋顶风帽的安装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建筑砌筑 体。排气道的出口设置在上人屋面、住户平台上时,应高出屋面 或平台地面 2m ,当周围 4m 之内有门窗时, 应

5、高出门窗上皮 0.6m11、当住宅的地上架空层及半地下室做机动车停车位时, 其净高不应低于 2.20m 。(三)建筑设备1、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 卧室。2、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和无水封的地漏与生活排水管道连接 时,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存水弯和有水封地漏的水封高度 不应小于 50 mm 。3、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套内的电气管线应采用穿管暗敷设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每套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 2 ,分支回路截面不应小于 2.5mm 2 。4、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作局部等电位联结。5、套内安装在 1.80m 及以下的插

6、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6、位于寒冷( B 区)、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当 不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主要房间应设置空调设施或预留安装空 调设施的位置和条件。7、室内空调设备的冷凝水应能有组织地排放。8、每套住宅应设有线电视系统、电话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 宜设置家居配线箱。有线电视、电话、信息网络等线路宜集中布 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线电视系统的线路应预埋到住宅套内。 每套住宅的有 线电视进户线不应少于 1 根,起居室、主卧室、兼起居的卧室应 设置电视插座;( 2)、电话通信系统的线路应预埋到住宅套内。 每套住宅的电 话通信进户线不应少于 1 根,起居室、主卧室、兼起居的卧室应

7、设置电话插座。( 3)、信息网络系统的线路预埋到住宅套内。 每套住宅的进户 线不应少于 1 根,起居室、主卧室、兼起居的卧室应设置信息网 络插座。二、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桩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 规律;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 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 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查明水文地质条件, 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

8、建议; 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基槽 (坑)开挖后 ,应进行基槽检验。 基槽检验可用触探或其 他方法 ,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 ,或遇到异常情况时 , 应结合地质长件提出处理意见。3、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危岩或崩 塌时,应进行危岩和崩塌勘察。4、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 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 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 工程不应少于 3点,1000 m2以上工程,每100 m2 应至少有1 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 m2至少有1点。

9、每一独立基础下 至少应有 1 点,基槽每 20 延米应有 1 点。5、 灌注桩的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 0.5m ,每浇注 50m3 必须有 1 组试件,小于 50m3 的桩,每根桩必须有 1 组试 件。6、土方开挖的顺序、 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 并遵循“开 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7、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8、桩基础验槽中的测试和采样点, 对嵌岩深度不小于 1 倍桩 径的勘岩桩应位于桩孔中嵌岩段的中部;对其他类型的桩应位于 桩孔底部。9、对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一级且直径不大于 600mm 的钻孔灌 注桩,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载试验方法。对其他情况的钻孔灌注桩 和各种

10、情况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可根据终孔时持力层检验情况和桩 身质量检验情况核验。三、旋挖成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1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应明确成孔顺序、浇筑方式及交通组织等内容。2、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 应及时组织桩基子分部工程 质量验收3、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桩基础的建筑物, 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 进行沉降变形监测。4、施工前,应按施工方案进行试成孔。5、旋挖成孔灌注桩孔口应设置护筒,并满足设计要求。6、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 钻头倒出的渣土距桩孔口最小距离 应大于 6m ,并应及时清除外运。7、当桩径大于或等于 1000mm 时,钢筋笼加劲箍筋的内支 撑筋宜采用井字形或三角

11、形,直径同加劲箍筋直径。桩径小于 800mm 时,钢筋笼加劲箍筋宜设在主筋外侧。8、声测管的安装宜与钢筋笼的安装同步进行, 并应符合以下 要求:当桩径不大于 800mm 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两根;当 桩径大于 800mm 且不大于 2000mm 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三 根;当桩径大于 2000mm 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四根。声测管应采用专用金属声测管。安装声测管时,声测管应牢固固定在钢筋笼的内侧,呈对 称形状布置,且互相平行,并与桩横截面垂直,定位准确;管底 应封闭,并应与钢筋笼底端齐平,管口应加盖,各声测管口高度 宜一致,且应高出桩顶面 200mm 以上。9、钢筋笼吊装完成后,应进行孔

12、底沉渣厚度检查,不满足要 求时应进行二次清孔,合格后应立即浇灌混凝土。10、桩端持力层应有相应的检测报告。采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检验桩基础地基的承载力时,取样数量不少于总桩数 10% ,且 不少于 10 根,每个桩孔钻取 1 组岩样。11 、旋挖成孔灌注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检验。桩身完整性应 100% 检测,检测方法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12、当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重新用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1)因声测管埋设的垂直度不满足要求,导致无法判定桩身质量时;(2)因声测管变形、破裂、内壁有焊疤导致堵管,无法对所有剖面和全桩长进行检测时;(3)检测报告显示,测试桩长与实际桩

13、长不符合时;(4)检测报告显示,测试剖面未全数检测时;(5)在未达到砼强度及检测龄期要求开展的检测;(6)当由现场委托检测的桩,成桩质量二类桩占委托总检测桩数 20% ,及其以上时应采用钻芯法对二类桩成桩质量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检测数量不少于 5% ;(7) 检测报告仅提供检测结论,未表述相应检测信息及检测图 形结果,导致无法证明其检测有效性,检测报告均应判定为无效 检测报告,不能作为质量验收依据。其他未尽技术要点, 详见重庆市 旋挖成孔灌注桩技术规程 ( DBJ50-156-2012 )。四、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 GB50666 2011 )是混凝 土结构工

14、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当设计文件对施工有专门要求时, 应按设计文件执行。2、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制订检测和试验计划,并 应经监理(建设) 单位批准后实施。监理(建设)单位应根据检 测和试验计划制定见证计划。3、施工中为各种检验目的所制作的试件应具有真实性和代表 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所有试件均应及时进行唯一性标识;(2) 混凝土试件的抽样方法、 抽样地点、 抽样数量、 养护条件 )、 试验龄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 GB50204 、混凝土强 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 的规 定;其制作要求 /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 性能试验方

15、法标准 GB/T50081 等的规定;(3)钢筋试件、预应力筋试件的抽样方法、抽样数量、制作要 求和试验方法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高大模板支架工程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 撑高度超过 8m ,或搭设跨度超过 18m ,或施工总荷载大于 15kN/ 川,或集中线荷载大于 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 案,应进行技术论证。5、对模板及支架应进行设计。 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 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荷 载。6、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当 设计无具体要求 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满足相 关要求。7、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 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 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 框架和斜 撑 构件(含 梯段) 中 的 纵 向受力钢筋 应采用 HRB335E 、HRB400E 、HRB500E 、HRBF335E 、HRBF400E 或 HRBF500E 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 合下 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