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94448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掌门1对1教育 期末试卷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惩(chng)罚 追溯(s) 霎(sh)时 镂(1u)空B比较(jio) 刊载(zi) 允(yn)许 畸(j)形 C祈(q)祷 强(qing)迫 氛(fn)围 处(ch)理D分泌(m) 惊诧(ch) 恣睢(su) 胆怯(qu)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遨游 顷注 拮据 变本加利B聚拢 恍惚 妖娆 再接再厉C自诩 潦亮 栈桥 首屈一指D闲遐 寂寞 舞弊 一代天骄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乡呐喊鲁迅现代B我的叔叔于

2、勒羊脂球莫泊桑法国C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西汉D唐雎不辱使命三国志陈寿晋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政府工作就要互帮互助,决不能各行其是。B李警官在办案过程中十分细心,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真可谓明察秋毫。C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而盲目悲观。D经过认真的准备,张亮终于在演讲比赛中拔得头筹,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5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生病是所有人的最大愿望和追求,是我们在这世上活得自在、潇洒,活得有意义的最基本保障。对待健康,人普遍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求”;另一种是“保”。 _ 。在“保”健康的状态下,人对待身体

3、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义不容辞,持之以恒。在“求”健康的状态下,人是没有自我、毫无尊严的。而这时只要去学习“保”的知识和技巧就能活到天年。面对疾病的威胁,人往往无能、无助、无知,只能听天由命。这时,所有外在力量都能决定你的命运,你不得不盲从于别人对你的生命所做的任何处置。 A B C D6请用古诗文文原句填空。(1)过尽千帆皆不是, 。(2) ,燕然未勒归无计。(3)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_。鬓微霜,又何妨!(5)_,欲语泪先流。(6)了 却君王天下事, 。(7)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愁的名句,请你调动积累写出一句。 , 。(8)紧张而繁重的初三生活虽然让许多同学意志更坚、信心更足,但的确

4、也让一些同学感到身心疲惫、心灰意冷,请你用古诗词中表达乐观、豪迈之情的句子来鼓励他们 , 。二、 综合性学习7、某校初三(1)班同学对初中全体同学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并针对影响同学课外阅读的因素这一问题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与采访结果经同学们的汇总整理,分列如下:材料一:我校初中部同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抽样调查结果如有自由支配时间以课外阅读为首选活动的人数平均每人每天可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初一年级30人15人35分钟初二年级35人12人24分钟初三年级35人8人15分钟材料二:当被问及影响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保有兴趣和投入时间的因素时,回答“课内作业多,每天自由支配时间有限”

5、的占30,“课外班学习所占时间过多”的占25,“自己考试不理想,需大量做模拟题以弥补,故没有多余时间”的占20,“觉得看课外书很累,不如上网看电视来得轻松”的占10,因“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根本不支持”的占8,因“自己没兴趣认为没必要”的占2。(1)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请你为改善该校同学的课外阅读现状,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建议,要求建议有针对性,合理可操作。 (3)为推动校园读书活动,初三(1)班将向全校同学发出“读好书,读书好”活动的倡议,请你为这个活动写一段宣传语,要用上 “满载而归”“脍炙人口”这两个词语。 三、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学习语文

6、不能要求速成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

7、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

8、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

9、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8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 9请根据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选文第段先针对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为例,论证了的观点。10选文第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答: 11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别踩疼了雪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

10、临。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