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锦园中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994421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师大锦园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师大锦园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师大锦园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陕西师大锦园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陕西师大锦园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师大锦园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师大锦园中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师大锦园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案(电子)学部中学学科政治任课班级八年级16班姓名丁源源年月日2018年11月 24日章节标题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1课时)本单元的地位:是形成“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内容结构:以“生活秩序规则”为结构线索本课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规则不是外在强制的结果,而是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学情分析: 在经过前一单元的学习后,学生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观点是认同的,也知道社会运行要有各种各样的规则,这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学情基础。本节课帮助学生弄清楚在规则问题上的疑惑点,就成为教学的突破点和成长点。教

2、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能力目标: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知识目标: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课 题:维护秩序重 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难 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讲练结合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情境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 具:教材、PPT课 件: 一、复习(回顾上节课重点知识;纠正习题错误)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2)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3)我们要学

3、会“辨析信息”。(4)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2.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引入(以实际事例或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本节课题)见下表三、新课(进入本节学习讲解内容)教 学 流 程流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预设2分钟导入新课课外资料1.播放视频:战狼2-战乱爆发。2.问题:结合战狼2这部影片,说一说,在发生暴乱的国家,这里的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学生观看并回答通过热播电影,激发学生兴趣,引入主题。3分钟自主探究运用你的经验P22问题引领:1.以上图片体现了哪些方

4、面的社会秩序?2.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1.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2.师生互动,分享答案。意图:通过社会生活中各种场景的社会秩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生活是一种有序化的状态。预设:5分钟自主学习课外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一、社会生活有秩序1.社会秩序的含义。2.社会秩序的种类。(1)社会管理秩序:解释并展示情景。(2)交通秩序:解释并展示情景。(3)生产秩序:解释并展示情景。(4)公共场所秩序:解释并展示情景。自主阅读,理解反思意图:通过解释含义和展示场景,让学生学会区分几种社会秩序,对违反相应秩序的具体行为表现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并顺利得出结论: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1)含义:社

5、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种类:社会管理秩序、交通秩序、生产秩序、公共场所秩序。预设: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几种社会秩序的具体表现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如:社会管理秩序、公共场所秩序。4分钟合作探究探究与分享P23问题引领:我思我言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2.你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态?1.阅读材料,组内交流,时间:2分钟。2.生生互助,展示提升,时间:2分钟。意图:1.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实践运用能力。2.通过事例引导学生树立秩序意识,并顺利得出结论: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预设: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只要学生

6、认真思考,是有话可说的。4分钟合作探究课外资料1.播放视频:河南濮阳一小学发生踩踏事故 2.问题:根据踩踏事故的原因,谈谈你的感受?学生观看并思考问题,生生互助,分享交流。意图: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实践运用能力。2.通过事例引导学生树立秩序意识,并顺利得出结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3分钟自主探究小结提升1、问题引领:请将教材中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知识要点找出来,并整理在教科书上。2、教师补充答案并精讲。1、通读第一目正文内容,独立思考。2、将整理好的知识体系标注于教科书上。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知识概括能力。使学生对第一目知识有清晰的框架认识,并顺利得出结

7、论:2.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预设:本目正文条理清晰,知识系统,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应该可以归纳出知识体系,难度不大。3分钟合作探究探究与分享P241.过渡引入:二、维护秩序靠规则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并理解。3.问题引领:(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2)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4.补充旅游规则,精讲点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联系实际,展示提升。意图:1.通过补充资料使学生对社会规则有初步的认识。2.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社会规则有深刻地理解。如:旅游规则。3.顺利得出结论:3.

8、社会规则的形成及种类?(1)形成: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道德、纪律、法律等。预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比较熟悉,也较感兴趣。在此进行价值渗透和行为指导,应有不错效果。3分钟精讲点拨课外拓展1.问题引领:北京海底捞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2.展示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阅读材料,联系实际,理解反思,分享提升。意图:1.关注生活,指导实践。通过新闻事件引导学生明白社会规则规定了社会秩序的内容。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3.顺利得出结论: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预设:学生对法律条款的具体规定比较陌生,此部

9、分讲解应注意,言简意赅,浅显易懂。1分钟自主学习相关链接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一米线”规则。阅读材料,指导实践意图:深化学生对“一米线”规则的认识,指导实践生活。预设:重在价值认同,身体力行。3分钟合作探究探究与分享1.PPT展示:阿里巴巴员工刷单抢月饼被开除 2.问题引领:阿里巴巴为什么将作弊的员工开除?3.图片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4.教师点拨,精讲补充。1.品读阿里巴巴公司典例。2.同桌两人组内进行讨论探究,并选派代表发言。意图:1.引导学生理解不遵守社会规则就要受到惩罚,从而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守社会规则的价值认同。3.顺利得出结论

10、: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预设:学生回答可能会过于口语化、浅显化、片面化,教师应引导其使用书面用语,并能够全面深入地认识社会规则的作用。3分钟自主探究小结升华1、问题引领:请将教材中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知识要点找出来,并整理在教科书上。2、教师结合学生学情实际,适时点拨。1、通读第二目正文内容,独立思考。2、将整理好的知识体系标注于教科书上。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知识概括能力。使学生对第二目知识有清晰的框架认识,并顺利得出结论:4.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预设:本目正文条理清晰,知识系统,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应

11、该可以归纳出知识体系,难度不大。2分钟精讲点拨知识拓展1.PPT展示:在下列场景中,我们应该怎样做?2.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归纳出: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方式有哪些?3.PPT展示:相关链接。违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后果。学生齐读,深入理解,理解反思,指导实践意图:1.通过问题设置检验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其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学习情况。2.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实践行为。预设:学生在理论上易于接受,但在指导具体实践行为时有一定难度。3分钟自主探究总结升华1.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框架。3.点拨提升:提炼出第一目和第二目都是在讲如何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生活。第二目是在第一目讲社

12、会生活需要秩序的基础上,推进到如何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即依靠社会规则。层层深入,逐层递进,进行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对如何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生活有条理化的认识。1.浏览教材P2225,整理基础知识,画知识框架图,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2.思考:第一目与第二目有什么关联?归纳:如何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生活?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画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和主干知识点的程度。第一目与第二目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难点,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2分钟达标检测当堂练习指导并点明解题方法分析题目注意用书中的理论回答课 后反 思经验之处:不足之处: 再教设计:2、选做题: 3、思考题: 七、板书设计(要求有整节课完整板书规划)3.1维护秩序(板书) 八、课后反思(每节课讲后,及时对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存在且须修正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查漏补缺,为以后再次教学提供经验积累,同时对在批改作业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及时在辅导课或下节复习纠错中予以处理) 教案检查评价记录检查时间检查单位评价等级评价概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