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阶段水平能力测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94404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阶段水平能力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阶段水平能力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阶段水平能力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阶段水平能力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阶段水平能力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阶段水平能力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阶段水平能力测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阶段水平能力测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0分)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他拥有万gum()家私,平时出手很阔chud(),经常ti击()着肚子出入酒店,唯一苦恼的是儿子的dud()落。2 .下面书写准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跟大自然比较起来,只会相形见拙。B对于是否应该“减负”,大家莫衷一是。C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D把酒临风,宠辱皆忘。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一,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B.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

2、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C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可理喻的。D.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曾被当作异想天开的无土栽培技术已经付诸实践了。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提高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文化水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B.在语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使她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大。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D.世界月球大会上,有关人士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的远景规划。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列夫?托尔

3、斯泰一一茨威格一一奥地利著名作家B.端午的鸭蛋一一汪曾祺一一江苏人、作家C.马说一一韩愈一一唐代文学家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一岑参一一宋代诗人6.古诗文积累。(8分)(1),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2),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4)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已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词中以动写静的句子(6)行路难中表明李白远大的志向和对胜利充满的信心的句子7 .名著阅读(8分)(1)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倒:“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

4、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这段话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情节:;故事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有:(至少3个)(一、二两空1分,第三空2分写两个给全分,共4分)(2)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他是德国音乐家,这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传记中对他一生的概括。这本传记还记录了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

5、一生,他们都是造就的伟人,以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精神为我们谱写了一阙“英雄交响曲”8 .综合性学习。(8分)传统节日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你班拟举行一次“亲近传统节日”的语文实践活动。(1)假如你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你会怎样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2分)(2)诗歌的璀璨星空里闪耀着传统节日的光辉,请你写出描写下列传统节日的诗词。(要求:从中任意选取一个)(3分)A.春节:,B.清明:,C.中秋:,D.重阳:,(3)近年来,我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一些尴尬:节日气氛越来越淡,年轻人不懂得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洋节”,如圣诞节、情

6、人节、愚人节等。圣诞节受到都市男女的热捧,而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一一春节受到冷遇;男女青年热衷于情人节,忘掉了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一一七夕节某网站针对此种现象向网友征集留言,请写下你的留言。(3分)你的留言是:第二部分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

7、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萩,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

8、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欧阳修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饮少辄醉辄:乐亦无穷也穷: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1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1 .依据文中划线句子,用简要的语言介绍醉翁亭的位置、形状。(4分)位置:(不超过15字)形状:12 .文章意境优美,“乐”如一根彩线贯穿全文。我们该如何理解作者的“乐”?同样被贬,他的人生态度与一般迁客有何不同?(4分)(二)阅读说明文应县木塔(16分)应县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创造了一个木结构建筑近千年不倒的神话的同时,还是一

9、个昭示前人建筑艺术极致的精品。木塔最令人称奇的是其设计的精巧。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榨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木塔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其结构之固堪称一绝。木塔采用的是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而平面分为内梢和外梢两部分,内梢供奉佛像,外梢构成平座供人员活动,内外梢之间亦靠各种木料纵横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同时,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叉柱造就是将上层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间,而且上层柱向内退进半个柱径,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木

10、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桦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当遇到大风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的柔韧性。据专家考察统计,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我国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多次实地研究的结论是: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共同造就了应县木塔卓越的稳固性,也正是木塔的这些建筑特色成就了木塔如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建筑的地位。注释)1)卯桦:木结构建筑或用具的卯眼或桦头。2位

11、移:物体在运动中所产生的位置的移动。13 .文章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特点:一是;二是。(4分)14 .介绍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时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文中标志这种顺序的词和短语有、。(3分)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3分)16 .文中加线句在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应县木塔。(3分)17 .“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一句中“一定”是否多余?为什么?(3分)(三)阅读散文心中有一尊神,完成1722题(18分)心中有一尊神余显斌那天,街上很冷,太阳淡淡地照着,薄得如纸,母亲引着8岁的我走过清冷的街道。我吸溜着鼻涕,拉着母亲的手,另一只手上拿着一个烤白薯。烤白薯

12、冒着缕缕热气,香味很有诱惑力地飘散到空气中。阳光,也仿佛染上了诱人的香味。我捏着烤白薯,看着里面黄亮亮的飘儿,咬了一口,一种软乎乎的幸福直钻入我的五脏六腑中。那种香气,至今想起来,仿佛还荡漾在我的记忆里,缭绕不散。就在我张大嘴,准备再咬第二口时,一声乞讨声拽住了我的注意力。我回过头,是一个面黄肌瘦的讨饭女人站在我的旁边,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手里拉着个男孩。那男孩和我差不多大,瘦瘦的,一双眼睛却不小,圆圆地瞪着我的烤白薯,一个手指伸在嘴里,使劲地咂,好像他的手指比我的烤白薯还有味儿似的。女人看看自己孩子的馋样,又看看我手中的烤白薯,赔着笑脸道:“娃娃,把烤白薯给我孩子吃点好吗?他有大半天没吃东西

13、了。”我当然不答应,忙缩回手,生怕一不小心,会被那母子俩抢去似的,嘴里还像个大人似的,连连说:“没有了,就这点儿,没有了。”说着,用另一只手去推了那孩子一下。“小斌,咋恁没大没小?”母亲皱起了眉。“谁叫他们要吃我的烤白薯。”我不高兴地说。母亲说:“给一点儿吧,来,掰一点儿给弟弟。母亲哄着,边把我手中的烤白薯拿过去,说是掰一点儿的,谁知一下子给那个孩子掰了一大半。那个小家伙接过烤白薯,仿佛饿了很久似的,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的都是我的香喷喷的烤白薯啊!我非常不高兴,把另一小半烤白薯一下扔在地上,低着头跑了。母亲捡起地上的烤白薯,吹吹上面的灰,递给那个小孩,拍拍他的头,笑笑,来寻我。我拐过街角,见没

14、有人了,一下子躺在地上,死命地又蹬又哭:“我要我的烤白薯,我要我的烤白薯。”母亲怎么哄我也哄不住,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说不定那两个人是天上下凡的神仙呢。”一句话,让我立即停住了哭叫,睁大眼睛问:“他们是神仙?你咋知道?”母亲拉起我,拍掉我身上的灰土,背着向家里走去,边走边给我讲:”为弄清凡间的人谁的心肠好谁的心肠坏,天上的神仙经常下凡,故意装作可怜人,来试探人们的态度。好心人呢,神就赐福;坏心人,神就降罪。”一句话,把我吓了一跳,瞪大眼睛四处望。心悸之余,我深深地佩服起母亲的远见卓识来。我觉得母亲做得对极了,否则,这一次我一定是难逃神的惩罚了。这以后,再见到要饭的,或者疯子傻子,我的心里都

15、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也格外地尊敬他们。因为,他们中保不定哪个就是天上下来试探人心的神仙。渐渐地,习惯成自然。一直到如今,我仍然是这样,见了讨饭的或者可怜人,心里充满了同情,能帮上忙的,都尽量帮忙。多少年过去了,我早已知道那些“神”不过是拿来哄小孩子的,可仍然从心里感谢母亲。母亲不但让我的童年充满了烂漫离奇的故事,而且在我幼小的心里早早地就塑造了一尊神,这尊神叫和。摘自中国教师报(有改动)18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19 .根据文意,在文章结尾横线处填上点明题旨的词语。(2分)和20 .文中(11)段说“母亲怎么哄我也哄不住,沉默了一会儿”,请用一小段话来描绘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21 .结合语境,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加点词语作简要赏析。(3分)看着里面黄亮亮的瓢儿,咬了一口,一种软乎乎的幸福直钻入我的五脏六腑中。2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中“母亲”的印象。(3分)23.你认为文中母亲用神仙的故事教育我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谈谈你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