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94291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教材第70页活动(1)公元79年到公元15世纪间,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下沉过程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建成时底部的横纹雕刻看不见了。(2)公元15世纪到公元18世纪间,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上升过程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上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动物钻孔的痕迹(图中石柱上的斑点)。(3)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垂直运动往往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2教材第72页活动(1)照片中的地貌景观从左向右,分别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流水堆积的结果。(2)这些地貌景观分别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西北沙漠地区、山区河流出山口

2、等地。课堂小结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地震,尼泊尔、中国西藏、印度新德里等地震感强烈。据此回答12题。1有关该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火山活动引起B地壳运动引起C山崩和滑坡引起 D人类活动诱发而成解析: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且是消亡边界。答案:B2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约旦地沟的形成解析:A、B、C三项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答案:D读地貌景观图,完成34题。甲乙丙丁3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乙和丁4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分别是()A流水堆积流水侵

3、蚀 B风力堆积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风力堆积 D流水侵蚀风力搬运解析:甲是火山爆发,属内力作用,乙类似黄土高原的外貌是流水侵蚀作用,丙是一个冰川漂浮图,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答案:3.D4.C5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大西洋逐渐加宽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C广西桂林石灰岩洞的形成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解析:石灰岩地形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是外力作用,其余是内力作用形成。答案:C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67题。62008北京奥运会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4、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图中箭头表示固结成岩,箭头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表示熔岩冷却,箭头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答案:D7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 BC D解析:根据图中的岩石中含有化石,所以判断应该是沉积岩,图中的图中代表沉积环境,是外力作用形成了沉积岩,故A正确;图中代表熔融环境,是在熔融环境下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图中代表变质环境,是变质环境下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图中的代表沉积环境,是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A8根据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根据所学知

5、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a长江三峡_b楼兰古堡_c天山一号冰川_ d西北“魔鬼城”_e“鱼米之乡”_ f“黄土高原”_(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A_;B_;C_;D_;E_;F_。(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的具体名称。是_,是_,是_,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_。答案:(1)aAbCcDdFeBfE(2)流水侵蚀流水沉积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3)冰斗角峰U形谷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

6、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解析:地表岩石在温度、水等的影响下,发生风化作用,形成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屑,岩石碎屑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逐渐沉积,形成沉积物。答案:A10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解析: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答案:B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112题。11下列地貌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溶洞a B裂谷bC瀑布c D沙丘d解析:由图分析a为侵蚀作用,b为搬运作用,c为沉积作用,d为固结成岩作用。溶洞是侵蚀作用,裂谷是内力作用,瀑布是流水侵蚀和搬运作

7、用,沙丘是沉积作用,不是固结成岩作用。答案:A1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AaBbCcDd解析:此现象是搬运作用形成。答案:B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正常情况下,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化石多保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读下图,回答13题。13地点3地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B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解析:图示地点3处缺少地层乙,说明可能经历了外力侵蚀作用

8、。故推断开始该地区地势较低,沉积作用形成了甲、乙岩层,后来地势升高,乙岩层被侵蚀掉,后又地势降低,则沉积形成丙、丁岩层。答案:A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项目胶泥泥砂砾卵石细粗细中粗小大粒径(mm)0.0010010.01010.1020.2060.6226620206060200材料二下图为侵蚀、搬运、堆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流速。材料三某河流三个河床堆积断面图。(1)分析材料一、二可知: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_、_、_三种外力作用。对于粒径为0.0010.01毫米的河床物质,流水作用则主要表现为_、_两种外力作用,河流流速在100厘

9、米/秒时对粒径大于10毫米的河床物质基本上没有_作用。(2)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河段,B对应_河段,C对应_河段。(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现象越明显。解析:分析材料一、二可知,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沉积三种外力作用,由图中看,河床物质颗粒很小的胶泥类物质抗侵蚀能力比泥类物质强,而且粒径在0.001到0.01之间的物质,尽管流速很小时,也不发生沉积现象,而粒径较大的物质,一旦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由搬运现象转为沉积现象,由此可判断材料三中的三个断面中A为中游,B为上游,C为下游。答案:(1)侵蚀搬运沉积搬运沉积搬运(2)BAC中游上游下游(3)侵蚀搬运沉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