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942114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灯下漫笔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灯下漫笔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灯下漫笔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灯下漫笔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灯下漫笔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灯下漫笔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灯下漫笔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灯下漫笔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授课班级15春考4班学科语文学生人数2教具准备多媒体、T课件学时安排学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课题灯下漫笔教材版本中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语文(基本模块上册)(语文出版社)教材分析 灯下漫笔这一课是中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基本模块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单元以散文为主,抓住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剖析文章主旨。学情分析 灯下漫笔是鲁迅的文章,分析时需要进一步挖掘,我们的学生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鲁迅的文章,因此对于鲁迅已有一定的理解,对于鲁迅的写作手法并不陌生。对于本课的学习可以根据时代背景分析文章内容,明确文章主旨,探究作者情感。教学目的1、认

2、知目的:理解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2、能力目的:理解鲁迅对国民奴性的深刻结识和对中国历史的深刻解剖。 理解作者由小见大、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情感目的:理解鲁迅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鲁迅对国民奴性的深刻结识和对中国历史的深刻解剖。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由小见大、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措施教法:重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伙探究法、当堂练习法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阅读文章,理解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80年前的一种春夜,伟大的鲁迅生长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漫漫长夜,一种人独坐台灯之下,会想些什么呢

3、?教学环节(二)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初步感知1、 有关鲁迅鲁迅(181.25136.0.19),原名 周树人 ,字 豫才 ,浙江 绍兴 人。国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作品有:故事集两部 呐喊 、彷徨 ;历史故事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 。此外尚有杂文集16部。9月,初次用鲁迅 为笔名,刊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故事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剧烈地揭发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91年1月刊登的中篇故事 阿Q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故事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

4、文集:而已集、二心集、 坟、花边文学、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集外集、南腔 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2、 解题: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她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那一时刻,1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 “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体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心绪、思维,从散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

5、点作者独具“夜眼”,对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 背景简介文章做于12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锋利,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老式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象一种巨大的毒瘤,长期的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并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她们已经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门,放她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鲁迅先生作为少数的先驱者之一,从旧营垒中走来,对中国历史有过深刻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看的十分清晰。教师:引导学生对鲁迅文学常识的回忆,完善知识。学生:识记

6、,总结,掌握通过对知识的回忆,完善,识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环节(三)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重点研习一、 字词解析见PPT二、 给文章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5段):由钞票贬值引出对“人”的价格贬值的思考(极容易变成奴隶)第二部分(11段):考察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时代”的结论(一乱一治)第三部分(214段):走哪一条路?发明“第三样时代”(青年的使命)三、内容分析:1、文章是由什么平常小事引起出大话题的?两者之间有何联系?(15段)明确:钞票兑换银元的小事引起出我们极容易变成努力,并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的思想。2鲁迅把中国历史概况为两个时代,是哪两个时代?你批准这种概况吗?

7、根据是什么?(1段)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兵荒马乱 ,奴隶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百姓是牛马甚而不及牛马。临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颂圣,意志却被主子宰割。百姓是奴隶,是人而非人。 3导致中国人所处的这种状态的本源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重要波及三个方面:中国人(百姓)奴性,愚昧麻木统治者(一种暴力)压迫,剥削中国社会(时代)动乱、鲁迅先生为什么提出“发明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目前的青年的使命”? 本文所要体现的主题是什么呢?(124段)明确:强盗官兵交互为祸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虽对现实不满,但“神往”于“

8、临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丝毫没有走出奴隶时代的规定。 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凉,才不得不发出震天一吼:“发明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目前的青年的使命!”第三样时代”是一种民主自由的时代,是老百姓真正“做人”、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打破身上的枷锁,推翻旧制度。对老百姓:同情、挖苦对统治者:愤怒、抨击对中国社会:不满现实、期盼将来批统治者之专制, 揭老百姓之奴性, 号召青年发明“第三样时代”5、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出佐证。(一)、 直写事实,以小见大。从平凡的平常生活小事中,翻出一种如此沉重的话题,提炼出如此深刻的思想,非大手笔不能为也。(二)、

9、披情入理、情理交融 鲁迅随笔的明显特点,就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饱含着巨大的激情,议论情感化。这篇随笔,情感与理性互相作用,互相渗入。是将议论与论述、描写、抒情结合为一体,例如,作者将中国人的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时,表面上似乎是客观冷静的科学论断,事实上,作者已将内心悲愤的情感(憎恨封建暴政,怨恨国民麻木,期盼走出怪圈)熔铸在里面了。6.列举过去“奴隶时代”的例子。教师:强调字词学生:掌握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共同完毕对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活动:通过小组学习完毕第一部分学生读课文,找到有关语句这部分较难,规定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要给与点拨小组合伙完毕,教师点拨。这部分重要靠学生自己体会

10、,思考。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伙学习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迅速筛选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探究,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课堂小结(2分钟)本文通过钞票兑换银元的小事,引起出作者对中国人奴性的思考。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得出中国人所处的时代:想作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临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最后号召青年要创立第三样的社会即民主,自由,公平的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百姓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抨击以及对觉醒青年的盼望。拓展延伸(分钟)过去尚有那些时代是“奴隶”的时代?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怎么样的时代?我们作为新社会的青年应当怎么?作业设计课后练习、练习册、小卷板书设计号召青年创立第三样的社会想作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临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兑换银元课后反思 鲁迅的文章初读都不易理解,但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后会发现她的文章内涵深刻,对社会的剖析入木三分并且意味深长。因此在分析文章内容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我们的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教师要稍作点拨,让学生逐渐理解作品的内容。激发学习爱好激发学习爱好激发学习爱好激发学习爱好激发学习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