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论文--论浅我国的审计模式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940771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设论文--论浅我国的审计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毕设论文--论浅我国的审计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毕设论文--论浅我国的审计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毕设论文--论浅我国的审计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毕设论文--论浅我国的审计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设论文--论浅我国的审计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设论文--论浅我国的审计模式(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工程学院专科毕业论文毕 业 论 文题 目: 浅论我国的审计模式系 别:经济系专 业:会计 姓 名:黄华棣班 级:2006级1班学 号:2006011636指导教师:谢爱萍二零零九年六月13 摘 要审计模式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重要问题,在审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依次出现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随着人类步入21 世纪,世界经济的急剧变化,企业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加强,具有内向性特点的审计模式,其局限性日益明显,并且接连的财务报表舞弊案件,也给审计职业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通过对审计模式的概述,以及具体审计模式的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风险模型的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应引入风险导向审

2、计理念实现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创新,对其在我国应用必要性与优越性进行探讨。关键词: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南昌工程学院专科毕业论文AbstractAudit model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audit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audit history of development,followed by emergence of accounts based on the audit,the system based on audit and risk-oriented audit. With t

3、he human into the 21st century,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world economy, business environment, contact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o strengthe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t to the model, its limitations become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a series of fraud cases, but also

4、 to the audit with professional community to the tremendous pressure. 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the audit model, as well as the audit mode environment, audit objectives, audit risk model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direction of our audit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the concept of risk-based audit m

5、odel to achieve system innovation, the need for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and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Key words: Audit mode;System-based audit;Risk-based audit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审计模式的概述11.1 审计模式的概念11.2 审计模式的演进1第二章 具体审计模式的分析32.1 账项基础审计模式32.1.1 账项基础审计的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32.1.2 账项基础审计的审计方法32.1.3 账项基础审计的审计风险模型

6、32.1.4 账项基础审计模式的缺陷32.2制度基础审计模式42.2.1 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42.2.2 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方法42.2.3 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风险模型52.2.4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缺陷52.3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62.3.1 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62.3.2 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方法62.3.3 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风险模型72.3.4 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7第三章 我国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分析93.1 我国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历史必然性93.2 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性93.2.1 风险导向审计在识别财务舞弊的优势93.2.2 风险导向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优势

7、10结束语12参考文献13致 谢14第一章 审计模式的概述1.1 审计模式的概念模式,在辞海中将其定义为“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作为术语时,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含义,在社会学中是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审计模式是人们在社会审计活动中,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审计现象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并对这些基本特征作综合表述与反映,且将其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理论图式或模型。1.2 审计模式的演进 按历史顺序,审计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由此形成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1.2.1账项基础

8、审计模式账项导向审计亦称“账项基础审计”,指将审计工作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账目进行详细检查基础上的一种审计模式,它是审计模式的一种最初模式,其审计目标旨在对被审计单位有无舞弊发表意见。这种模式下的审计,要求对账户余额进行直接、全面且详细的审查,而不考虑客户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情况。审计的取证方法主要限于检查、查询及函证、监盘及计算等。账项基础审计起源于英国,是审计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在审计方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仍被不同程度地采用。18世纪德国式的形式审计,19世纪英国式的账簿审计、详细审计,20世纪初美国式的资产负债表审计以至初期的财务报表审计,都属于这种审计模式。1.2.2 制

9、度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是世界现代审计制度下审计人员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审计方式,它是指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和评价基础之上的一种审计方法。具体而言,它要对影响经济活动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测试和评价,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和改进办法,从而使单位的经济活动在健全、有效和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下,取得良好的预期结果。具有审计职能的组织机构是制度基础审计的主体,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内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要素,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客体。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下,对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环节,审计人员通常将其涉及的交第一章 审

10、计模式的概述易和账户余额作为审计的重点,甚至进行详细审计;对于可以信赖的内部控制环节,审计人员通常只对其涉及的交易和账户余额进行抽样审计。与账项基础审计相比,制度基础审计的重点明确,把企业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作为重要的审计对象,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抽样质量,可以说,制度基础审计在保证审计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并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1.2.3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技术,它以审计风险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编制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

11、需求。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而且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用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测试水平,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的证据。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的重心由以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不仅通过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而且通过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证据,它扬弃了作为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基础的“无利害关系假设”,而将其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其目的是防范风险,并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从哲学的角度看,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每一事物的发展都具有继承性和批判性,审计模式的演变也不例外。审

12、计模式的发展不是一个相互替代的过程,而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的过程。风险导向审计不是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目前它仍处于发展完善中。南昌工程学院专科毕业论文第二章 具体审计模式的分析2.1 账项基础审计模式2.1.1 账项基础审计的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在19世纪以前,由于当时企业经营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业务性质单一,使详细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各项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成为可能,从而出现了详细审计模式,这时审计的目标是查错防弊。随着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初由于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都需要经过审计的会计信息作

13、为决策依据。另外,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也使详细审计变得不现实,从而出现了基于两大报表和公司账目,运用抽样技术的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审计人员只要具备良好的簿记和会计知识就可胜任相应的审计工作,这时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等数据的检查,判断企业信用状况。2.1.2 账项基础审计的审计方法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是最基础的审计方法,主要从审计期间会计事项所依据的相关会计原始凭证入手,追查到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验算其记账金额是否正确,核对账证、账账、账表之间是否相符。审计人员往往只关注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相关的会计资料,主要采取详查法,虽然在这一模式后期判断抽样代替了详细审查,但这只是有限度的

14、抽样技术,抽样的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还比较大,而且抽样是完全建立在审计人员自己的主观经验判断之上的。2.1.3 账项基础审计的审计风险模型在账项审计阶段,审计人员主要对客户负责,对第三者的责任则不明确,因此审计风险也相对较小。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基本模型的简单表现,其构成要素仅包括审计客体的财务报表风险和审计主体的审查风险,由于财务报表的风险主要指财务报表各项目本身的固有风险,所以这一阶段的审计风险可表述如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审查风险这一审计风险模型的特点是其构成要素只有两项,并以分析固有风险为基础,以控制审查风险为重点,而控制审查风险的主要手段是采用详细审计或大样本抽查审

15、计方法。2.1.4 账项基础审计模式的缺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大量增加,继续采用账项导向审计模式费时费力,影响审计的效率。同时由于账项导向审计对会计资料进行全面的审计,缺乏针对性,没有重点,所以也影响到审计的效果。虽然为了提高审计第二章 具体审计模式的分析的效率和效果,节省审计成本,用抽样审计方法取代了全面详细的审计,但这时的抽样还是建立在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基础之上的,由于审计人员的素质不一,实践经验各异,凭借主观判断进行抽样,样本的选择和抽样的数量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抽样方法作为依据。2.2制度基础审计模式2.2.1 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的大型企业,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量越来越多,因此建立起系统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