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治国通论习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940342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治国通论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治国通论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治国通论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治国通论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治国通论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治国通论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治国通论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治国通论习题一.释义题1.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对当今有怀疑则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查阅历史。万事的本性,内容虽有不同,但总是同归一理,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所以要想处在人民上面,必须在言词上对人民表示谦下;想出在人民之前,必须站在人民后面3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就是忠于人民,取信于鬼神。国君经常考虑如何利民,就是忠。4人生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所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

2、。5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兴起大事业,必须下顺民心,上合天意,然后大功才可以成就。如果仗恃自己强大勇猛,感情用事,为所欲为,虽然得到天下,必然会再失掉它。6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则忧之,则无及已!我听说处理问题要在乱子发生之前,在灾难还没有来临之间就及早采取行动,祸患临头了采取寻找相应的对策,就来不及了7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国家兴盛,是从得到真正人才而来;国家灭亡,是由于丧失真正能治国安邦的人才。 二.简述题1.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

3、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第四,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4、。2.简述孟子仁政对孔子的仁学有何发展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

5、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人只有在犹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孟子非常重视人格修养,他认为人生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正义”。为了“正义”可以舍去生命,即他说的“舍生取义”。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他的人格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和正义而勇敢抗争。3.简述儒家的思想源泉A

6、.孔子认为,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最重要的事情是实行“正名”。在社会关系,每个“名”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有其名,就要行其“实”,自觉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B.真正爱人的人,才能够履行社会的义务。当然,儒家所说的“爱人”是一种有着差等的爱,是推己及人的。C.忠恕之道,是将心比心,是换位思考,是以自己为尺度调节自己的行为。D.知命是知天命,就是意识到冥冥之中有一种使人向前的使命感,即使明知“不可为”,也必须努力去“为之”,这种使命感来源于天。冯友兰曾解释道,人对外部世界应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能沉静地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4.简述道家无为而治对现在的意义“无为”思想的产生推动了社会

7、的发展,人们尊重自然,尊重他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为了构建和谐、保护这种和谐,人们立了许多规矩,这许规矩便是现在的法律,法律是和谐的基本保障,法律是和谐的最低标准。道家无为思想,对于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树立,把发展的代价控制在最小,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顺自然而行,尊重规律、利用规律,而不是掠夺自然,索取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否则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道家无为思想,对于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树立,把发展的代价控制在最小,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顺自然而行,尊重规律、利用规律,而不是掠夺自然,索取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否则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要节俭,即老子所说的“去

8、甚,去奢,去泰”。二是要知足常乐,进而荣辱皆忘。三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法令刑罚手段在治国上的巨大局限性,反对以暴力强制的方法进行管治三.论述题1.结合史实谈谈儒家思想对当代道德得影响和启示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学术思想两千余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培养并规范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儒家思想为世代统治者所用,一度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统治工具,近代社会变革中,更被视为是时代进步的“绊脚石”而被全盘否定、激烈地抨击,一味地追求“西化”。然而,西方思想的传入,并不能解决中国现实社会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的不断进步,一些社会问题不断凸显。比

9、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竞争、社会诚信、家庭教育等问题不断困扰着人们。应该说儒家思想重又会到人们的视线中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首先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并且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中,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包括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更注重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儒家思想中以人为本,崇义重德,以仁、礼、义等为道德规范;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方法;注重培养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大多为教育者、学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经历了历朝历代不断的完善和发扬,形成完整的道德伦理思想,虽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儒家道德

10、思想对当代人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仍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对加强个体道德修养,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借鉴意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公民素质提高了,社会才能呈现良好态势。 本文尝试从社会、历史演进以及现代认知心理学等多维角度进行剖析,对儒家思想中伦理道德中的内容进行试述,并结合当代社会现状,针对家庭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弊病,指出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针对人们面对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从儒家道德思想角度进行分析,推出可供借鉴的儒家道德规范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说明了选题原因、研究方法并概述了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儒家道德思想的形

11、成和发展,从各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的主要主张论述儒家道德思想的内涵。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世界各国对儒家道德思想的研究和论述。第四部分从两个方面论述儒家道德教育的内容,阐述儒家道德教育规范、道德教育的经验和方法。第五部分结合现实,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家庭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及个体道德修养的启示和借鉴作用。2.无为而治思想对当代治国的现实意义当前我感觉我们的社会略感浮躁,为钱是瞻!这与我们的领导阶层有着绝对性的关系,他们的导向性有着问题!我们风风火火的搞建设,从不过问它是否合理,我们要把社会导向成一个有为的社会,但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的国家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到处塔吊林立,风风火火的搞

12、建设,建设成了他们的唯一任务,也成了很多理由,而建设的奖励就是升官,于是成了恶性循环,修了拆,拆了修,一遍一变!政府主导着建设也成了腐败的一个根源。这样的建设有多少符合民意的了,有多少是合理的了,他们都是要打个问号的!有为不一定有用有意义!而“无为而治”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不应该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社会,而应该是一个民意主导型社会,政令的发起方不是政府,而是民意!政府只是执行方!“无为政治”是一种分层负责的政治,每个人做自己分内的事;因此,它最忌讳的就是诸葛亮式的事必躬亲。无为这种政治理论,就是要执政者清静,对于人民不做干预,让人民自己去发挥创造性。执政者因为有权在手,常常很难不使用权

13、力去干预人民的生活,这种干预,使得人民不能顺性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而也就妨碍甚至损伤了人民的自发性与创造性。落实在现实的社会,我们的政府应该是一个小政府,而我们的民意应该由一个个的民间组织代表,代表我们去影响政府帮我们干我们要它干的事情!而当下的社会正好相反,我们有个大政府,触角到处都是,而且还管不明白,政府职能不能理顺,令行不能禁止!而我们的民间团体,现在仅处于萌芽阶段,不完善,不能完成它的职责,浑水摸鱼着多!这也给我们的政府提出了新课题!“无为而治”对我们的当下的官员也提出了要求:1与民休息,宽容大度。2顺乎自然,恪守天道。3清心寡欲,淡泊名利。4以正避邪,谨言慎行。5释疑自保,激流勇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