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940164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位移观测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降位移观测方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利用与京杭运河相连的陆窖灌溉引水渠,在其两侧建设4个2000吨 级泊位,6个1000吨级泊位和2个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泊位岸线总长 856m,拓宽水渠作为港池靠船,码头采用现浇扶壁式结构,码头基础采用抛石 基床,后方回填土方形成码头堆场。该工程沉降位移观测的关键是在码头胸墙 后方回填土过程中对码头的沉降位移观测。二、技术标准和规范1、宿迁中心港果园作业区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

2、量规范(GB/T12897-2006)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水工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三、沉降位移观测目的沉降、位移观测是码头结构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特别是该工程在土方回 填过程中,通过沉降、位移观测,可以监测码头胸墙的沉降位移情况,便于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同时也为优化填土方案及填土速率,提供直接的 数据参考,确保工程的安全施工及后期运行。四、测量精度指标与观测仪器的选择1.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规范中对建筑物沉降、位移观测的各项规定, 结合本工程具体的特点,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三级标准满足本工程的需

3、要,用 来作为本工程的变形观测工作的精度指标。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标准为沉降观测 点测站高差中的中误差为土 m,位移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土 10m m。2. 在沉降观测工作中选用DSZ2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上加装测微器,配合精 密铝合金水准尺进行作业,读数精度可以达到。位移观测选用 徕卡TCRP1201+全站仪,其测距精度为1mm+*D,测角精度为。3. 为观测工作提供技术保证,监测所用的观测仪器等设备定期经过校核, 定期计量监督检测院等鉴定。五、沉降位移控制点的布设及联测在码头上下游离开施工区域30至50米各设一个固定测站点,测站点处下 挖米深,1米见方的基坑用浆砌块石填筑后在其中间浇筑混凝土观测墩

4、,观测 墩尺寸为上口 30cm,下口 40cm,高。观测墩顶部预埋强制对中基座及水准点。观 测墩周围用涂有红白相间的钢管围栏进行保护,并设立警示牌。观测墩稳定后 与码头平面高程控制网进行联测平差。六、沉降位移观测点布设观测点设置在胸墙顶部护轮坎的中间位置,每道伸缩缝旁的同一侧设置一 个观测点。埋设钉预埋的时候顶部不超过护轮的顶高程,但是不低于1cm,埋 设钉外露4cm,用5cm长,直径10cm的PVC管套在其周围与混凝土分离。埋 设的观测钉如下图所示,埋设时要牢固并且保持垂直。埋设钉 反射棱镜埋设钉和反射棱镜的连接七、沉降位移观测的方法、频率1、平面位移观测方法。在观测墩上利用连接螺栓架设全站

5、仪,后视另一个观测墩,测量每一个预 埋钉的平面角度和距离,角度测量两个测回,距离正倒镜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可以在仪器内部设置完成)。测回差必须满足测量规范要求。为了减小视 距,提高测量精度,每个测量墩观测靠近测站的一半观测点,为了检查点位差 值,中间重复测量1-2个观测点。2、高程测量方法。利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从一个观测墩开始沿着南北码头 测量一圈(把另一个观测墩也包括在内作为每次观测的校核。),每一站利用 改变仪高法测量两次高差值。测量数据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方法进行平差取得成 果。3、观测周期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包括整个施工期和一年的缺陷责任期。填土前 每隔5-6天内观测一次沉降位移,持续观测

6、一个月,等沉降量与位移量稳定后 每半个月观测一次。填土过程中,每填一层土观测一次,如发现有异常情况, 填土过程中跟踪测量。填土后,每周观测一次,观测1-2个月沉降量与位移量 稳定后,按施工期和一年的缺陷责任期2-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时间尽量选择 同一时间)。4、沉降位移观测的过程中,采用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观测点进行沉降 位移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如果有可疑数据,立刻重新测量。5. 每周期观测完后,应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后的沉降位移量。 当沉降位移在控制范围内,定期上报测量成果,当数据处理结果出现变形量达 到预警值和允许值偏差大时,必须即刻通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采取相应措 施,

7、必要时可以停工观测。六、观测过程中注意事项进行变形观测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方面:1. 每次观测应遵守“四固定原则,即:观测所用仪器及水准标尺固定; 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减少偶然误差的产生。2. 定期(不超过一个月)对水准仪i角与全站仪精度进行检查,发现异 常应及时进行检验校正。3. 布设观测路线时,前后视距不超过40m,前后视距用皮尺量,距离 差不超过m,以控制i角的误差影响,同时提高观测时的清晰度。4. 观测时间及环境:不在日出前后1小时、午时分进行观测,更不能 在大风或有雾的情况下进行观测,以防产生光线折射误差。5. 平面基准点及工作基点采用混凝土制作的观测

8、墩应选在地基稳固、 便于监测且不受影响的地方。6、现场加强对观测墩和观测点保护。七、提交数据分析与整理成果沉降位移观测在完成后,对数据记录进行检查、平差计算和处理分析,并 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成果的整理:1、观测记录手簿的内容完整、齐全、真实。2、各次沉降量、总沉降量及位移量观测成果统计表。3、沉降位移量与填土高度的关系图。变 形 观 测 分 析 报 告附表沉降观测统计表观 测 点八、观测 项目观测次数及日期1高程(mm)沉降值(mm)本期累计2高程(mm)沉降值(mm)本期累计3高程(mm)沉降值(mm)本期累计4高程(mm)沉降值(mm)本期累计5高程(m)沉降值(mm)本期累计6高程(mm

9、)沉降值(mm)本期累计7高程(mm)沉降值(mm)本期累计8高程(mm)沉降值(mm)本期累计9高程(mm)沉降值(mm)本期累计10高程(mm)沉降值(mm)本期累计工程名称:技术负责人:审核人:记录人:观 测 点八、观测 项目观测次数及日期1平面坐标X:Y:X:Y:X:Y:位移量(mm)本期累计2平面坐标X:Y:X:Y:X:Y:位移量(mm)本期累计3平面坐标X:Y:X:Y:X:Y:位移量(mm)本期累计4平面坐标X:Y:X:Y:X:Y:位移量(mm)本期累计5平面坐标X:Y:X:Y:X:Y:位移量(mm)本期累计6平面坐标X:Y:X:Y:X:Y:位移量(mm)本期累计7平面坐标X:Y:X:Y:X:Y:位移量(mm)本期累计8平面坐标X:Y:X:Y:X:Y:位移量(mm)本期累计9平面坐标X:Y:X:Y:X:Y:位移量(mm)本期累计1 0平面坐标X:Y:X:Y:X:Y:位移量(mm)本期累计工程名称:技术负责人:审核人:记录人:附表二:平面位移观测统计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