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93778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弟子规书名解读: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种是指年幼的孩子,小朋友,少年,这可以算是弟子。尚有一种是指学生,在这部书里,这两层意思均有。但是在古代,是此前一种为主的,由于弟子规关注的是比较小的孩子。什么叫“规”?“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这里是指规则,规矩。“弟子规”就是指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三字经偏重于教人知识,而弟子规所偏重的则是做人的规矩,三字经着重的是文化,弟子规侧重的则是文明,三字经和弟子规两者功能互补。弟子规将孔子老先生教导(固然也有后裔老先生们的)编写成人们的生活规范,凡1080字,共360句,曾经是讲给开蒙的小孩子们的养正宝典,将儒家的五伦大道用最平实

2、的语言和最一般的事例呈现,而着眼于协助听讲者解决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典型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典型就很难得到真智慧。d z gu弟 子 规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龄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zng x【总 叙】 z u sn n n sh iot c jn x弟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次 谨 信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导而编成的生活规范。一方面在平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另一方面在一切平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fn i zhng r r yu l xuwn泛

3、 爱众 而 亲 仁 有余 力 则 学 文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她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尚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当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她有益的学问。r xio【入则孝】在平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f h ng w hun f m mng xg w ln父 母 呼 应 勿缓 父 母 命 行 勿 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好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即动身去做,不可迟延或推辞偷懒。f m jng ng f m x hn chng父母教 须 敬 听 父母责 须顺 承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当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

4、,父母责怪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妈妈气愤、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dngz wn x z qg hn z ng h z dg冬 则 温 夏 则 凊 晨 则 省 昏 则 定解读: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爸爸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爸爸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爸爸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上午起床之后,应当先看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ch b go fn bmin jyu chg y bn出必告 反 必 面 居 有常 业 无 变解读: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

5、,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变化,以免父母忧虑。sh s xio w n w g snwi dou事虽 小 勿 擅为 苟 擅 为 子道 亏解读: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紧张,是不孝的行为。 s xo w s cng gus cng qn xn shng物 虽 小 勿私藏 苟 私 藏亲 心 伤解读:公物虽小,也不可以擅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妈妈懂得了一定很伤心。qn su wi j su w j w q亲 所 好 力 为 具 亲

6、所 恶 谨 为去解读:父妈妈所喜好的东西,应当竭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清除(涉及自己的坏习惯)。shn yu sng q u d yu shng y qn xi身 有 伤 贻 亲忧 德 有 伤 贻亲羞解读: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容易受到伤害,让父妈妈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妈妈蒙受耻辱。qn i w xo n qnng w xi ng in亲 爱 我 孝 何 难 亲憎我 孝方贤解读:当父妈妈爱慕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妈妈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肃的时候,我们同样孝顺,并且还可以自己

7、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正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qn ygu jn h gng y w s ru hng亲 有过 谏 使 更 怡吾色 柔吾 声解读:父妈妈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正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jin r yu f jin ho q s t w yu谏 不入 悦 复 谏 号泣 随 挞 无 怨解读:如果父母不听奉劝,要耐心等待,一有合适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快乐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气愤,此时我们虽伤心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正,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

8、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n y j y n hng zhu y sh b l hu亲 有 疾 药 先 尝 昼 夜侍 不 离 床解读:父妈妈病了,吃的药要自己先尝一下,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父妈妈病倒在床上,要日夜护理,不离开她们的身边。sg sn nn chn bi y j ch n ji ru j丧 三 年 常 悲 咽 居 处 变 酒肉 绝解读: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节治变,不能贪图享有,应当戒绝酒肉。ng n l j jn ch sh s z r h sng丧 尽 礼 祭 尽 诚 事 死 者 如 事 生解读:办理父妈妈

9、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觉得了面子铺张挥霍,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看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犹如生前同样恭敬。ch z【出则 弟】在平常生活中友爱兄弟姐妹xingo u d gng xing d m xio i zhng兄 道 友 弟道 恭 兄 弟 睦 孝 在 中解说: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ci qg yun sg yn y n fn mn财 物 轻 怨 何 生 言 语 忍 忿 自泯解说: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发言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

10、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hu yn h hu u z hng h xn yu z 或 饮 食 或 坐 走 长者先 幼者 后解说: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hng h n diio rn b j j o长 呼 人 即代叫 人 不在 已 即到解说:长辈呼喊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无需要帮忙的事情。chn zhng w h mng du nzg w xin nng称 尊长 勿呼 名 对 尊长 勿 见 能解说:称呼长辈时,不

11、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体现自己很有才干,鄙视长辈。 y zhg j zhng w yn tu gng l路 遇长 疾 趋 揖 长 无 言 退恭 立解说:走路时碰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q xi m cng xi j gu u di bib y骑 下马 乘下车 过犹 待 百 步 余解说: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当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当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概离我们百步的距离后来,自己才上马或上车。zng zh l yu zu zhn zh mng ni zu长 者 立 幼 勿 坐 长 者坐 命 乃 坐解说: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容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zzhng insngyo d d b w i y尊 长 前 声 要 低 低 不 闻 却非宜解说:在长辈面前发言,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晰,那也不合适,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晰才好。n b q tu b ch w q du sh w y进 必 趋 退 必 迟 问 起 对 视 勿 移解说:觐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体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sh z f r sh sh zh xing 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