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繁育技术 基础知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90934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繁育技术 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种子繁育技术 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种子繁育技术 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种子繁育技术 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种子繁育技术 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子繁育技术 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繁育技术 基础知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子繁育技术第一节 良种繁育概述一、农作物品种和种子(一)品种的概念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生育期、抗性等方面都能符合人类的需要,并能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恒定性。(二)品种的特征 品种是人类进行植物育种的结果。作物品种起源于野生植物,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选择和培育,使野生植物的遗传性向着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而成为各种作物品种。品种就植物自身而言是

2、一个“畸型”发展的群体,其性状对人类有利,但对植物本身不一定是有利的,有些甚至是有害的。品种的个体发育和繁衍高度依赖于人类的保护。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在野生植物中,只有类型之分,没有品种之别。任何一个作物品种,虽然也属于植物分类学的一个种或变种,但它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一个最低单位。世界各国都把作物生产作为商品生产,不断提高其商品生产率。当前中国的农业早已从自给半自给经济进入到大规模商品生产经济时代。所以说作物品种属于经济上的类别,而不是植物分类上的类别。品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某种群体类型的植物种子能否被称为品种,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其能否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并产出预期的植物

3、性产品和较高的产品商品率。如果其不符合生产上的要求,没有直接的利用价值,不能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则也就失去了作为品种而存在的意义。品种具有鲜明的时空性。任何品种在生产上被利用的年限是有限的,随着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改变,随着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耕作条件的改变,由于原有的品种不能适应,就必须不断地培育新品种进行品种更换。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与此相适应的品种生态类型也不同。诚然,不同的作物品种的适应性阈值可以不同,但没有一个作物品种能适应所有地区和一切栽培方法。离开了具体的空间和时间,离开了具体的条件发布所谓的“优良品种”信息,无助于人们对品种的利用。品种应

4、具有相对一致的性状。在一般情况下,品种性状的一致性水平是指群体具有不妨碍使用的整齐程度。人们对作物品种在各种性状上一致性的要求程度依不同作物、不同性状和不同使用的目的而不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率愈高的地区对品种这方面的要求愈强烈。作物品种可以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原有的状态和使用价值。所谓普通的繁殖方法的核心是经济地、大量地、迅速地繁殖品种的高质量的种子。它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一致。它既包括利用土地的直接种植繁殖-常规品种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作物品种的无性繁殖和利用土地的间接种植繁殖-不稳定杂种优势(F1)的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也包括利用室内微繁殖产生克隆种苗技术和工厂化生产人工种

5、子技术。(三)种子的涵义 种子植物学上是指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涵义远比植物学上的种子广泛得多。为了与植物学上的种子有所区别,特将其称为农业种子,泛指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播种的材料。但习惯上也简称为种子。种子法中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农业生产上所常用的播种材料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1、真种子 真种子系植物学上所指的种子。它们都是由胚珠发育而成。包括农作物中的豆类(除少数例外)、棉花、油菜、芝麻、烟草等;蔬菜作物中的瓜类、茄果类、甘蓝等;林木种子中的苹果、柑桔、银杏、松柏类等。2、类似于

6、种子的干果 某些作物的干果,成熟后不开裂,可以直接用果实作为播种材料。如禾本科作物的颖果(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假果(水稻、皮大麦等);向日葵、荞麦、大麻、苎麻的瘦果;伞形科(如胡萝卜和芹菜)的分果;藜科(如甜菜和菠菜)和山毛榉科(如板栗和麻栎)的坚果;黄花苜蓿和鸟足豆的荚果以及蔷薇科的内果皮木质化的核果等。3、用以繁殖的营养器官 许多根茎类作物具有自然无性繁殖器官,甘薯和山药的块根,马铃薯和菊芋的块茎,芋和慈姑的球茎,葱、蒜、洋葱的鳞茎等。此外还有甘蔗和木薯的地上茎,莲的根茎,苎麻的吸枝等。4、繁殖孢子 这类均系低等植物,依靠菌丝或孢子繁殖,如蘑菇、木耳、猴头等。5、植物人工种子 这是

7、指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主要指体细胞胚),并包裹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而形成,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长成正常植株的颗粒体。也称为合成种子、人造种子、或无性种子。由于人工种子与天然种子非常相似,都是由具有活力的胚胎与具有营养和保护功能的外部构造,而构成适用播种或繁殖的颗粒体,因而得名为人工种子。 二 、种子生产的意义和任务(一)种子生产的意义 品种经审定后,根据市场和生产的需要,应不断地组织繁殖,并在繁殖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优良种性,不断地生产出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种子,供大田生产用,这种繁殖、生产良种过程就称为种子生产或良种繁育。种子生产从广义上讲,一切用于种用目的的

8、种子(种苗)繁育过程都可以称为种子生产。按生产目的,可分为商品种子和农民自留种子生产;按生产用途,可分为育种家种子生产、原原种种子生产、原种种子生产及亲本种子生产和大田生产用良种生产(包括杂交制种和常规良种繁殖)。中国种子法对种子生产作出的规定,主要是针对商品种子的生产。商品种子生产是指以市场销售为目的,通过一系列的人力、物质投入和自然力的作用,生产出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和商品交换条件的商品种子的过程。根据种子法的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加工、分级、包装(不能加工、包装的除外),应当附有标签。因此,商品种子的生产不仅包括田间生产过程,还包括加工、分级、包装和标注标签等过程。种子生产是整个种子工作最主

9、要的环节之一,是种子经营活动的基础。没有科学的种子生产手段,育成的新品种就不可能在生产上迅速的大面积推广,其增产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没有种子生产,在生产上已经推广的品种就会很快发生混杂退化现象,造成品种短命,良种不良,失去增产作用。即没有科学的种子生产过程,物化的科学技术成果-品种就难于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二)种子生产的基本任务 种子生产的基本任务是依据生产指令,繁殖和加工产经省及省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认)定并确定经营的新品种和现有品种的种子,向销售部门提供合格的商品种子,以确保农业种植业生产的品种更换和种子更新。良种繁育的任务包括品种的更换和品种的更新:1、品种更换 品种更

10、换是指在农业生产上以新品种替换旧品种。品种更换就是迅速地大量繁殖新育成的或引进的,经过区域试验,并通过品种审定的新品种,以更换生产上现有的品种,满足农业生产对良种种子的需要,保证优良品种按计划迅速推广。2、种子更新 种子更新是指同一品种内以高质量种子替换低质量种子。优良品种在大量繁殖和栽培过程中,常发生混杂退化,降低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甚至造成减产。因此,要用纯度高、种性好的同一品种的种子,定期更新生产上已混杂退化的种子,以保持和不断提高品种的种性,延长品种的使用年限,使其能较长时间地在生产上发挥作用。总之,良种繁育的任务就是繁育良种及杂交种亲本的优质种子,并配制优良的杂交种。在优质的基础上,

11、生产足够的数量,并通过培育和选择,防止混杂退化,保持其增产性能,为生产提供数量足、质量好、成本低、增产幅度大的种子。三、我国种子生产工作的概况建国以来,我国种子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各地都选育和推广了一大批粮、棉、油及其它作物的良种,充分发挥了良种的增产作用。在良种生产技术、组织形式和管理办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的种子工作经历了一个由“家家种田,户户留种”(19491957)演进到“四自一辅” (19581977), “四化一供” (19781995) 、再发展到今天“种子工程”阶段(1996至今)的历程。种子“四化一供”指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

12、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以县为单位统一组织供种。实行“四化一供”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在种子基地实行专业化生产,按种子标准化的要求,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加工和管理以提高种子纯度、净度和发芽率。在品种布局上,按不同自然区域选育、试验、繁殖和推广良种,使良种繁育工作更加科学、更加专业化,以克服目前作物品种多、杂、乱、盲目引种和种子退化等现象。“四化一供”种子方针在中国贯彻推行10多年来,种子产业取得巨大进展,特别在种子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应该看到:虽然“四化一供”中的“四化”反映了现代种子产业的要求,但在“一供”方面则采用了行政行为并划定了范围,属于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随

13、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这一种体制存在的一些矛盾日益突出,并阻碍着种子产业进一步发展。中国种子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行政区划建立的,其特点是政、事、企合一,经营小、全、散,育、繁、推脱节,习惯于行政指令和独家经营,市场竞争和法制意识淡薄。这种体制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要求。1995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全国种子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实现种子革命,创建种子工程”。同月,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兴农,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加快

14、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九五”时期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中提出实施“种子工程”。 “种子工程”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种子工程是九五以来国家实施的农业重点工程。种子工程是以农作物种子为对象,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具有优秀生物学特性和优良种植特性的商品化种子为目的,通过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工程学手段和农业经济学原理以及其他现代科技成果,按照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的全过程所形成的规模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的产业整体。种子工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系统,具体由5个子系统组成:农作物改良(新品种引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销售和种子管理。按照其过程分为种

15、质资源收集、育种、区域试验、品种审定、原种或亲本繁殖、种子生产、收购、储藏、加工、包衣、包装、标牌、检验、销售、推广等多个环节。通过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种子产业化进程,实现种子工作“四个”根本转变,即由传统的粗放生产向集约化转变,由行政区域的自给性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国际化、市场化转变,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繁、推、销一体化转变。最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种子产业体系,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种子产业体系和富有活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经营集团化、管理规范化、育繁推销一体化、大田用种商品化。实施种子工程

16、的步骤是以种子加工和包装为突破口,抓中间带两头;以建设种子生产基地为基础,促进种子生产专业化。建设一批国家级原种场、种子生产基地以及国家南繁基地;以组建种子集团为途径,促进育、繁、推一体化;以良种选育、引进、筛选、提纯、扩繁为重点,加速品种更新换代,建设国家级农作物改良中心和分中心;强化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建设和完善一批国家级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认证中心、国家级区域试验站、国家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国家级种子信息服务网络终端;完善和建立种子法律法规制度、技术标准,改革种子管理体制,加大种子宏观管理调控力度。农业部1995年提出创建种子工程以后,1997年又提出“三级跳”的发展战略,也就是分三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行政推“三率”(即标牌供种率、精选加工率、包衣)。第二阶段:竞争建中心。第三阶段:联合成集团。而后又计划实施了“111”工程,即重点扶持1个部级种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