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施工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908345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保施工质量技术组织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确保施工质量技术组织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确保施工质量技术组织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确保施工质量技术组织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确保施工质量技术组织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确保施工质量技术组织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保施工质量技术组织措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d.确保施工质量技术组织措施1、质量目标:实现对业主的质量承诺,严格按照合用条款要求及现行标准组织施工,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到达省“世纪杯工程的目标。2、质量保证体系 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2000质量标准,在已通过国家9000认证中心贯彻认证的基础上,遵循既定的质量方针,建设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使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 在施工过程中,以设计文件及现行标准标准为依据,通过对质量要素和质量程序的控制,切实落实质量责任制,工程经理应为质量第一责任人:工程部总工程师要对质量总负责管生产的施工负责人必须管质量:并设专职质量检查员,作业班组

2、设兼职质量检查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各道工序从“人、机、料、法、环诸方面加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3、组织保证措施1工程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实验员、档案员等管理人员,均为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较为丰富的同类型工程的施工及管理经历者,并持证上岗。2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均具备相应的技术职称,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展相关知识的培训。3新工人、变换工种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对其进展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前方能上岗。4施工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前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操作者进展培训。5严格实行质量责任制,每项工作均由专业负责。4、质量管理制度1技术交

3、底制度分项工程施工前,主管工程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制技术交底,对特殊过程必须编写作业指导书。对关键工序必须编写专项施工方案,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向作业人员进展技术交底,讲清该分项工程的质量要求、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和本卷须知等。2工序交接检制度工序交接检即:工种之间交接检。总包与分包交接检。成品保护交接检。上道工序完成后,在进入下道工序前必须进展检查,并经监理签证。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坚持做到:“五不施工即:未进展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施工测量桩未经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的不合格者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不施工。“三不

4、交接 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3隐蔽工程签证检查制度凡属隐蔽工程工程,首先由班组、工程部逐级进展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核,检查结果填入隐检表,由双方签字,隐蔽工程不经签证,不能进展隐蔽。4施工测量复核制度施工测量必须经技术人员复核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保测量准确,控制到位。5施工过程的三检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实行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工长负责组织质量评定,工程部质检员负责质量等级的核定,确保分项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6严格执行材料半成品、成品采购及验收制度本工程所用建筑材料须在获得?抚顺市工程建筑设计工业产品备

5、案证?的产品中选用,未获得此证的产品不得用于此工程。原材料采购需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根据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及技术标准的要求,精心选择合格分供方,同时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按规定进展复试及见证取样,确认合格前方可使用,所用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场必须由专业人员进场验收,核实质量证明文件及资料,对于不合格半成品或材质证明不齐全的材料,不许验收进场,材料进场后应及时标识,确保不误用、混用。7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工程经理部设专职计量员,各种仪器、仪表,如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磅秤等均按照?监视和测量装置检定方案方法?进展定期检定,专人负责管理。8质量奖惩制度建设健全各级各部门的质量责任

6、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及分包合同均有明确的质量指标和奖惩方法,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9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焊工、电工、防水施工人员、实验工、测量工、架子工、司机、材料员、核算员、质料员、质检员、安全员、工长等均要经考核,必须持证上岗。10实行质量否决制度 质检员具有质量否决权、停工权和处分权。凡进入工地的所有材料、半成品、成品,必须经过质检员核查合格前方可上报监理。11认真执行“样板制 施工中严格执行样板制,明确标准,增强可操作性,便于监视检查。“样板必须按规定经历收合格,并经监理、甲方确认前方可大面积展开施工。12做好施工中的协作配合工作 为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实现,我们以真诚

7、的合作诚意与设计、监理共同把好质量管,在施工全过程中,教育施工人员,尊重和服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质量检查人员的监视和指导。5、技术保证措施1技术质料管理:1设专职质料员负责技术质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检查、催促有关人员做好原始质料的积累,使工作技术质料在时间、内容、数量三交圈。2执行施工技术质料管理责任制,实行工程总工程师技术质料总负责制,并做到分级把关。A、物质组负责提供钢材、水泥、防水材料、外加剂等进场原材料的物质证明。B、技术组负责编制施工技术交底,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实验报告,办理隐蔽工程检查,办理设计变更手续。C、施工组负责提供质量评定、预检、隐检的把关,严格按验评标

8、准做到核定准确,签字齐全。3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文件编制归档规程?,做到施工技术资料与施工同步。2砌体工程 1砌块在装运过程中,轻装轻放,计算好各房间的用量,分别码放整齐。砂浆应随拌随用,在拌成2.5小时内用完。2搭拆脚手架时不要碰坏已砌墙体和门窗口角。3落地砂浆及时清理,以免与地面粘结,影响下道工序施工。4剔凿设置孔、槽时不得硬凿,使墙体砌块完整,如有松动必须处理补强。3钢筋工程1绑扎钢筋时严禁碰动预埋件,如碰动应于设计位置重新固定牢靠。2应保证预埋电线管位置准确,如电线管与钢筋冲突时,可将竖直钢筋沿墙面左右弯曲,横向钢筋上下弯曲,以确保保护层尺寸,严禁任意切断钢筋。3在大模板面刷隔离剂时不得

9、污染钢筋,各工种操作人员不准任意踩踏钢筋。4钢筋绑扎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满足设计及施工标准要求。5钢筋料表要经主管技术人员复合无误前方可下料加工。6钢筋焊接在现场做出焊件,实验合格后,方准施焊,接头外观要100%检查验收,焊工必须持证上岗。7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等必须保证正确,箍筋加工应认真控制。钢筋绑扎前,认真做好弹线工作,保证钢筋位置,梁、柱截面尺寸准确,钢筋绑扎成型后,要求横平竖直,整洁美观。8认真做好钢筋保护层垫块、支垫工作,消除钢筋位移通病。4模板工程模板工程是保证砼内实外美的关键,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精心施工。1根据模板相互位置及

10、各部位尺寸,经计算后确定模板支设方案。2模板安装时标高、尺寸、轴线要准确。3混凝土浇注时要有木工跟班作业,要认真检查模板有无漏浆,拉接是否有松动,模板是否变形等。4施工缝处模板应设双层钢板网加木模垂直堵严,防止混凝土因振捣而留成坡槎。5拆模时混凝土强度要符合标准要求,拆模应经主管技术人员批准,并不得损坏混凝土的棱角。6拆模时,不得死撬硬砸,按照先装后拆的顺序拆模,不得破坏混凝土。模板撤除后及时清洁,刷好脱模剂,模板在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护,防止损坏。5混凝土工程:1按每一流水段每100m3,每工作班留置一次混凝土试块,每次均需留置标养、拆模及备用试块。2混凝土浇注前,应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并用

11、水充分湿润。预留、预埋必须完毕,隐蔽检查通过后,填写混凝土浇注申请单,经监理签认前方可浇注。3混凝土浇注时要确认其浇注标高,浇注高度=层高板厚+浮浆层厚度+5,使施工缝留置在梁板内,以便下次浇注前剔除其外表的软弱层,施工缝位置与标准要求相吻合,且便于施工。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应为振捣棒有效振动长度的1.25倍,振捣时振捣棒应伸入下层混凝土50,振点交织均匀排列间距不大于400,振捣时要快插慢拨,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以外表泛浆且不再下沉为原那么。5钢筋较密处砼浇注时,要精心操作,不得漏振、过振。6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处接缝前要剔除原混凝土外表浮浆和松动石子,用笤帚扫净,并浇筑3050厚

12、的同配比的减石子水泥沙浆,以确保施工缝处的质量。7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立即按施工方案确保的方法进展养护,一般砼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天。砼质量必须到达清水砼砼质量必须到达清水标准:即外表平整有光泽,阴阳角线形顺直、流畅、角度方正,施工缝无错台。砼分项工程实测石量合格率达100%,砼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6防水工程:1防水材料进展后及时送试,并按规定进展有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前方可使用。2进展防水层施工时,基层处理和每一道防水层完成后均指定专人进展检查并做好隐蔽检查记录。3防水层施工完后,应尽量防止上人,严禁穿带钉鞋进入,严防施工设备损坏防水层。4防水工程完工后,应进展试水试验,并请监理及甲方共同验收,并填写试水试验记录,对屋面应做水试验或雨后观察,雨量应中级以上淋水时间不少于2小时。厕浴间应进展24小时以上蓄水试验,最浅处的蓄水深度要大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